申超
摘要:沂南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显著艺术特色是其丰富多彩的构图表现手法,它将众多的人物、器物、建筑物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幅丰满而生动的画面。
关键词:沂南北寨;汉画像石;构图手法
沂南北寨汉墓位于山东省沂南县界湖镇北寨村,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汉画像石墓。该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8.2平方米,整个墓室由280块石料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内容主要有:攻战图、祭祀图、出行图、丰收宴享图、乐舞百戏图和祥禽瑞兽图等。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显著艺术特色是其丰富多彩的构图表现手法,它将众多的人物、器物、建筑物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动有静,构成一幅幅丰满而生动的画面。
一、散点透视的构图
为了把丰富的内容充分具体地反映在画面上,汉画像石的画面安排多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即在同一方向用等距离的视点去捕捉所要表现的事物。汉画像石上采用的“散点透视”方法,包括平视、侧视、俯视、仰视和多角透视等。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在安排物象位置时,有的是平视横列:将所有的人物都刻在一个水平线上,以平面的散点来构图布局,即视点不固定在一点上,而是作各种方向和线路的移动,把多个视点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一幅图中可以容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中的不同物象为一体,也可以容不同时空的事件为一体,使得画面形成了人神共处、仙凡互通、古今若一、阴阳并存的艺术大世界。画面物象通过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了在空间中的位置,而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如前室、中室过梁东西两面画像和前室、中室八角柱柱身的八面画像,便是平视横列,即将刻画的物象完全布置在一条水平线上呈横向或竖向序列,物象之间的关系只能靠左右或上下位置和动作来表明,是没有纵深等关系的二维空间。沂南北寨漢墓后室南侧隔墙西面上格武库画像,共刻三个武器架,上面的一个和下面的两个通过上下位置的安排给人一种相互迭压的感觉,而实际上表现的是前后和左右的位置关系。有的采用侧斜视横列:将视点从正侧面移到斜侧面,画面便出现了侧面轮廓线互相重叠的现象,如车骑出行图中成对的骑吏、数匹马、车轮等,为了显示他们之间的纵深关系,就会出现重叠的侧面轮廓线,使人一看便知该车有几匹马所驾,并列骑吏几人等。收租庖厨图采用正视、仰视、平视、俯视和侧视等多角度、多视点的透视法把粮仓、收租和交租者、炊事者、车马等众多场景布置在一个画面里。乐舞百戏图更是把众多的人物场面以平列的方式在同一空间和同一时间里刻画出来,构图者将乐队及杂技百戏从左至右依次分为四组:第一组为杂技表演,第二组为乐队,第三组为鱼龙曼衍之戏,第四组为马戏和戏车。各组均布置了最重要的绝技,使人看后仿佛坐在高台上远远观看广场上杂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显示了宏大、复杂场面的高超构图技巧,营造出一种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气派非凡的画面效果。
二、对称均衡的造型
“对称”是就左右或上下具有相同形态的图像而言,也可以说是以一轴线向两个相对的方向等距离延展而成左右相反的相同图像。对称有上下对称 、左右对称,以对称点、对称轴、对称面为基准。沂南北寨汉墓在整体结构布局上给人一种对称均衡的感觉,如墓门部分的东西两个墓门及立柱,前室、中室的东西两个耳室,后室的男棺室、女棺室等。在图像的安排上亦是如此,如墓门部分东立柱上的东王公和西立柱上的西王母,前室北壁东立柱上的青龙、西立柱上的白虎,前室东横额、西横额上的祭祀图等。中室东间藻井上层的四瓣莲花、下层的大小方形重叠,中室西侧室藻井的四方连续形格子纹,每一幅图案的中心都有一个圆,以圆心为中心呈对称平衡状。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还有一种构图手法可称之为约略对称,如中室过梁和八角柱斗拱及两旁龙身画像,它们在视觉重量上看起来似乎是相同的,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确对称。沂南北寨汉画像石中更多的是动态平衡,如胡汉战争图、车马出行图、祭祀吊唁图、乐舞百戏图等,胡汉战争图以桥为中心、前室南壁横额祭祀图以庙宇为中心呈对称平衡状态,空间被分割成不相等的部分,两边的视觉重量相等但不相同,这种构图手法在这里比对称平衡的应用更为广泛。
三、分层分格的布局
分层分格,是为了更清楚地表现画面的内容题材,有左右分格和上下分格,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分二层、三层或多层,具有布局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等特点。有的以几段连续的画面来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故事,把不同场景巧妙地组合在同一幅画面中。前室八角柱栌斗和柱身即分为四面八方格画像。前室南璧中段画像,画面分二层,上层刻武器库,壁上刻弩弓,架上插戈、矛、盾甲等。前室下面画像居中刻一楹柱,两侧分别刻捧盾、佩剑者,为掌管武库的门吏,左右二人相背而立,使得物象形象生动、比例适当、气氛和谐、风格统一。中室的四壁立柱刻有18个历史故事,每个立柱均分二格,各刻一个历史故事,如仓颉造字、卫姬请罪、尧舜禅让、周公辅成王、蔺相如完璧归赵、晋灵公纵犬咬赵盾、孔子见老子、荆轲刺秦王、聂政刺韩累等。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的分层分格与其它地区有明显区别,正如徐思民先生在《沂南北寨汉墓画像艺术》一文中所言:“孝堂山的山墙画像,善分层分组表现,但界线不是很明确,将神话传说、车骑出行、历史故事、仙人奇禽等内容刻画在一起,主次不很明显,方向不一;武氏祠则善用横竖格分隔内容,或严格分层布置,从仙界到圣贤再到凡间,一直到游乐、狩猎、出行,表现出天、地、人的包容和谐。而沂南汉画中的大幅画像主题性很强,全图是战争、全图是祭祀,画面的中心焦点清楚,主次分明,包括不同人物的大小差别,都可以看出创作者突出主题的意图。”(1)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分层分格现象,与齐鲁文化致密理性的影响不无关系。
四、和谐饱满的画面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构图,不讲求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一个层次或多个层次的画面都是满的,也可以说是“密”或“繁”,几乎不留空白。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但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给予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意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也表现出汉人开阔的心胸和雄浑的气魄。它不华丽却单纯,无细部而洗练。乐舞百戏图、丰收宴享图、胡汉战争图、八角立柱图等,均繁密而饱满,是主题图像满的构图,同时又在主题构图内容之间或饰加飞动的云朵,或刻画较小的飞鸟,如前室西璧北段画像,在腾飞的羽人、朱雀、青龙之间的空隙处刻漂浮的云朵,起到了烘托画像主题内容的作用,增强了画面的缥缈灵动之感。这种填白方式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不仅使画面保持了均衡,而且统一中又富于变化,体现了一种饱满充实的感觉,使得动与静、人与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
沂南北寨汉画像石的画面虽然饱满均衡,但满而不乱,多而不散。它巧妙而恰当地运用了变化统一的形式美规律,画面布局多而满,但富于变化的局部又服从于整体统一的结构,繁缛多变,相互交错,前后呼应。一些画面构图饱满完整,内容丰富,一眼看去使人应接不暇,但每幅都有一个主题,或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或从中心主题入手,把重要的东西布置在突出显要的位置,刻画得高大而精致;把次要的东西布置在虚处、画面的边缘处,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在欣赏时便不会感到视觉的吃力,在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能清楚明了地理解画面所表达的观念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思民:《沂南北寨汉墓画像艺术》,《沂南汉墓画像石论文集》,诗联文化出版社,2007年5月。
[2]王雅莲;锁户机谋——古代花旗锁之文化解读[J];美术大观;2014年03期
[3]刘娟;扬州漆艺家具中传统纹样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4年02期
[4]王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教育方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5]刘克;拒斥与接受:出土东汉佛教题材画像的整理与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