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017-08-02 23:17曹啸原
卷宗 2017年7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

曹啸原

摘 要:歌唱是人声嗓音音乐造型的审美艺术,通过语音声响和音乐声响的无尽变化,演绎出优美动听的声响,给欣赏者带来美妙的听觉感知体验和情感情绪享受。然而,倘若仅就歌唱艺术创造机制而言,它既具有“体力劳动”的运动属性,同时也具有“脑力劳动”的特性。所谓歌唱的“体力劳动”是指歌唱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运动。而所谓“脑力劳动”则是指歌唱过程中,歌唱者需要通过意识来控制生理机能;通过对歌曲的认知、想象来表达歌曲的内涵和诠释作者给予歌曲情感。其中,意识、认知等都是发声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而歌唱的心理,影响并支配着人体生理机能和情感的发展。因此,正确的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从心理因素作用歌唱机制的角度展开解剖和分析,重点解析如何控制与调整心理,从而达到最佳歌唱状态,以更好地诠释作品。

关键词:心理因素;表演心理;心理调控

声乐演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它是继声乐作品依词谱曲或由曲填词后的第二次创作,它既忠实于原作也需要在一定尺度内进行重新加工。声乐演唱中的表演应具有表演的一般特征,但又应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要使形体、眼神和情感都能恰当地表达其内容与形式艺术上的完美统一,达到审美上的形、神、韵要求。演唱者一方面要表达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对歌曲进行表演,进行再次创作,这样歌曲才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1 歌唱心理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学习声乐这些年来,笔者起初认为只要掌握了所有的歌唱技巧,就可以演唱好歌曲。现在仔细想来,一味地沉湎于歌唱技术的漩涡,只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歌唱的机器。的确,歌唱技巧对于声音的塑造是极为重要的,而歌声的塑造则要受到人的高级神经系统的控制。但在歌唱器官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从外表上是看不到的,这就要求歌者通过心理机制去控制身体歌唱发声运动,也就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去控制与协调肌体歌唱器官,使之为满足歌唱发声生理而正常的运作。由此可见,歌唱的心理状态对我们的训练和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情绪,从而表现生活的展示性艺术。其中歌曲的演唱,是歌唱者依据对作品的理解,以自己的歌声塑造艺术形象,演唱的过程既是对歌曲的二度创作,也是歌者心理的演绎与创造。此外,观众根据表演者的演唱进行情绪反馈,这同样也会对表演者的歌唱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许多音乐会上,即将结束时全体观众会有节奏的鼓掌并一起喊“Encore,Encore……”。观众的这一举动既是对音乐会的良好反馈,同样也是对演员的一种肯定。反之,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如果没有与观众进行交流,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就会使演员对观众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而这样的消极情绪也会引起观众的不满,如此恶性循环不仅对演唱表现,而且对音乐作品本身,也是一种伤害。

2 个人心理因素对歌唱心理的影响

事实上,歌唱心理的适用范畴相对宽泛,它不仅涉及歌唱者的演唱控制、表演心理、审美创造,同样也涉及欣赏者的审美感知、欣赏心理、形象重塑。在歌唱藝术实践中,个人心理因素的诸多方面都对会歌唱心理产生影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尝试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情绪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先谈一下消极情绪对歌唱的影响。高超的歌唱技巧不可能一日练成,其学习过程充满曲折和失败,如果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就会出现歌唱懈怠、沮丧、没有自信的状态,这对歌唱的学习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当我们树立了歌唱的信心,以饱满的情绪,积极地歌唱,人体的生理机能就能高速地有效运转,就会产生更强烈的歌唱欲望,从而将声乐作品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进而顺利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人体各个发声器官能否协调、统一等诸多方面。其次,意识对歌唱的影响。根据意识的自觉程度不同,可将其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在歌唱过程中,大脑也会对歌唱器官进行“显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一节声乐课通常会分成两部分进行,发声训练与歌唱练习。发声训练重在学习歌唱方法,强化歌唱技巧,打造嗓音乐器,这些活动大多涉及显意识控制。歌唱训练以声乐作品演唱练习为重点,重在歌唱技术、方法的运用与处理,重在歌唱艺术表现和形象塑造,因此这部分多为潜意识控制。此外,在声乐演唱时,还时常会发生许多意料之外的事,当然免不了会有紧张的成分,如果过多的依靠显意识去控制,可能会加剧心理与声带的紧张。由此可见,要多加强显意识的训练,将显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强化肌肉的记忆力,从而减轻歌唱的负担,合理融合潜意识与显意识的心理控制机制,便显得格外重要。

3 歌唱感觉的产生与作用

人类与外界事物接触,亦或感知、认识每一个新鲜事物,基本上都是从感觉开始。感觉给我们提供了事物最直观、最表面的信息,是我们对新鲜事物认知的基础。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感觉歌唱的过程是学习声乐的初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歌唱感觉的产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与认识,由客观事物自身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再通过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的特定部位,从而产生感觉。歌唱的感觉同样也是如此,是人脑对声音个别属性的反映与认识。

2、歌唱感觉的作用。在我们演唱和练习时,都会提到“找感觉”,可见感觉对于声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声乐艺术中拥有大量的抽象概念,教与学也是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很难客观地以确切概念对它进行描述和体验,所以借助“感觉”体验的引导,才是最直接、最巧妙、最容易理解、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感觉自身的生理机能运动来教授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感觉提示来捕捉歌唱的生理操作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歌唱训练中,如果没有感觉及感觉体验教学,我们就不能对抽象的声音及其运动很好地认知和理解,没有了认知和理解不仅不能获得准确的歌唱知识、理论,而且很难掌握驾驭控制声音的方法、途径。歌唱的感觉,是歌唱心理活动最基本的阶段。它是对歌唱的初步认知、体验、理解,同时也为歌唱更高层次的认识提供基本素材和信息。此外,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没有知觉就不能形成歌唱的记忆、想象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4 声乐演唱的表演心理

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是歌曲内涵的直接表达者,他们以表达歌曲内涵为目的。联系自我的经历,经过对歌曲旋律和背景的分析、体验、想象,全身心的投入歌曲当中,忠实地表现和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等,都属于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范畴,而所有这些也都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

总之,歌唱并非仅是词曲作品和声音乐器的简单组合,而是演唱者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声乐作品表演艺术。在观看演唱者舞台演出时,他们在台上演唱什么,观众的眼睛仿佛就能看见什么、身体好像就能感受到什么。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的时候,在我的脑海中间始终有一幅画,我会按照这幅画去工作。”因此,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必须时刻想象歌词内容的现实情景,用声音表现音乐的情节,用歌唱表达人物的感情,这样的歌唱才能富有激情、带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袁东艳.诌议声乐演唱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报,2001

[3]范继红.论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表演[J].沈阳: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证人出庭率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对策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高风险英语考试作文评分员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影响孕妇羊水产前诊断依从率的心理因素分析
延长优秀运动员巅峰期运动寿命的心理因素探析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中国某高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及其心理因素
影响军体训练质量和效果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