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越来越重视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地位。但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理想。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用何种有效手段与方法,来完善、创新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希望能为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现状;有效措施
高中数学概念课作为高中数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数学规律、建立数学公式与完善数学理论知识扩建的核心内容。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可见数学概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不仅给学生认识数学理论知识的水平带来不利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和延伸,因此在实际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1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从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在进行教学时,部分教學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对数学概念的产生做出教学解释,导致学生只能背诵概念,不能理解概念,甚至是不会运用数学概念来解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1.2教材版本较多,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
高中数学教材主要有人教A版、人教B版、江苏版和北师大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内容呈现方式与例题都不同,各自体现的处理教材方式与侧重点也不同,使得教师产生认识偏差,认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导致概念教学具有随意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1.3教学时间紧迫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教学的时间紧迫,具体体现为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压力,课程任务繁重,且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刨除法定节假日与复习时间,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时间被缩短,加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数学题的练习,忽略对概念的传授,导致还未理解数学概念,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题,造成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不扎实。
2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与总结归纳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掌握与记忆,教师可讲解与概念有明显联系和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认识概念。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数学概念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先讲解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直之间的线段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时教师可先讲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将长方体模型与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紧接着提问:“什么是异面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将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内或者是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
2.2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数学概念课具有抽象性与概念性的特点,加上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模式来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集合”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有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懂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了一名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您告诉我,集合是什么?”由于集合属于一个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无法回答渔民的问题。某天数学家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他撒下渔网,轻轻一拉,渔网中就有许多鱼虾在跳动。数学家十分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建立一个由事物组成整体的概念,紧接着提出疑问:“班上身高为170cm的学生能组成集合,对吗?班上高个子男生能组成集合,对吗?1、2、3组成集合和3、1、2组成集合有区别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了解到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是集合。其元素有三大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与互异性。
2.3精心设计,强化巩固
概念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础与精髓,概念的获得是学习数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引领学生体验、领悟隐藏在概念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概念形成的核心。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创新数学教材,精心设计数学例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椭圆”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将彗星运动轨道的图片展示出来,供学生观赏,并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在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及其内在联系。然后提出疑问:“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为什么椭圆定义要满足呢?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同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问题与课文知识点,将硬板纸、细线和铅笔拿出来,与同桌协同合作绘画出椭圆,通过反思、归纳,从而总结出:当时,是椭圆;当时,是线段;当时,轨迹不存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守教学的原则,在物理概念课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需适当提出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促使高中数学教学任务有序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光训.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3):55.
[2]周广胜.提升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7):158.
[3]徐选军.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6):15.
作者简介:
韦一兰(1985—),女,籍贯:广西宾阳;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职称: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