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探析

2017-08-02 02:21姚斌
速读·中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姚斌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高中新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宗旨,体现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是,由于新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与老教材相比作了较大的改动,这种变化使得用惯了老教材的教师很不适应,对好多问题都感到困惑。做高中数学题一定要有好的方法,还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会做数学具体就是要会理解数学概念与性质,掌握数学知识点的外延与内含。做数学就必须懂得做数学的方法,特征,本质与目的。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催化剂,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学生发展智能的基础。瑞士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探索。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必将成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把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巧设疑问、创设情境等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死心塌地地爱上数学。

三、坚持数学课堂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可见,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相结合,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功能。科技的日益发展,数学正影响着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与国防、数学与交通、数学与通讯以及数学与日常生活等领域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尽情领略数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如中国的“神舟飞船”九号的发射恰恰说明了中国科技的发达是离不开数学的。微观上数学涉及:如何测量学校操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度?到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等。生活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時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要让学生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以学为先的习惯

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家长最大程度地满足学习上的要求,就是为了孩子能学习好。因此,学生要一心向学,把娱乐活动放在后边,气定神闲,心无旁贷,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做好笔记的习惯

学生在课上听讲,一定要做笔记,边听课边记重点,防止课下遗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当然,笔记不是越多越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地记。否则让记的时间阻碍了思考的过程,很多知识不能当堂理解,是学习的损失。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自己认为理解不透彻的记下来,课下再慢慢揣摩;把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记下来;课本上没有提到的,教师补充的东西记下来;把解题的过程、思维方法、思路记下来。记了笔记,要随时翻阅,这也是巩固记忆,深化理解的过程,防止遗忘。还要及时地整理比较,让知识形成一条线索,建立一个网络系统化,自己学习起来会更加条理。

(三)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习过程就是探究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只是按图索骥,把例题套进课后作业中,死记硬背,认为学习非常省事。这就是不加思考,机械地学习。如果是这样的话,每个人都能考上北大、清华了。现在的教育培养的是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的学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更侧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了。如果学生平时不对知识刨根问底,就无法应对现在的考试。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认真阅读课本,掌握基础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后联系。在做题时,要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思考贯穿在学习的始终,无论在听课、作业、复习时,都要思考反思。

(四)善于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学生没有重视起来,平时也没有预习的习惯,认为是浪费时间。相反,一些习惯预习的学生认为预习对自己的课上听讲非常有帮助。从这两种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可以看出,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学习成绩要好于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预习的效果和听课的效果是成正比的。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率就越高。由于课上讲解的知识内容多,对学生思维理解的要求就高,教师讲课不可能一个知识点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能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在预习中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课上听讲能够有针对性。为了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给出学生预习提纲,课上检查、督促学生,让学生学会预习,也防止无效预习。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