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盼欢歌:听力障碍教师职业需求亟待关注

2017-08-02 20:07王娟
中小学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科研能力特殊教育

王娟

摘要 对江苏省内58名在职听障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听障教师在教学、学历提升、科研能力、工作环境、收入待遇等方面的需求均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建议从学历提升、加强融合、提高待遇、政策倾斜等方面采取改善措施。

关键词 特殊教育:特教学校;听障教师;职业价值观;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5-0045-03

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迈入大学校门,接受高等教育。其中部分听力障碍(以下简称听障)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又回到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特教群体中的一员;另有小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听障高中毕业生也成为教师。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听障教师职业现状的调查,让更多的机构和人士了解听障教师的职业需求,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发挥他们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研究设计:基于江苏省58名听障教师的问卷调查

研究选取江苏省内特殊教育学校在职的58名听障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由听障教师的教学现状、个人发展、工作环境、职业愿望等部分构成。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8份,回收58份,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100%。数据运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58名被试中,在性别分布上,男性25人,女性33人;年龄分布上,20~30岁之间的26人,31~40岁之间的28人,41岁上以的有4人:用工性质上,正式在编人员32人,合同工4人,临时工22人。

二、结果与分析:听障教师有教育情怀和追求,需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1.听障教师热爱教师职业,但大多只能从事所谓“副科”教学

职业价值观有关选项旨在考察调查对象如何看待教师职业以及成为一名教师后的职业价值感。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绝大多数听障教师都热爱和喜欢教师职业,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存在感和价值感的高尚职业(见表1)。

58名听障教师,除了4名生活管理人员,其余均在教学岗位上,但没有一名承担语文学科教学,仅4名承担数学学科教学,更多只是承担“副科”教学,从事体育、劳技课教学的比例高于从事艺术类课程的比例。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与听障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沟通交流方式有关。听障学生需要在语文或数学教学中接受言语康复训练,而听障教师本身就有听力语言方面的障碍,因此,他们很难胜任主要学科的教学。二是听障教师接受高等教育时,培养学校出于就业的考量,几乎不会开设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法的课程,一般会在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侧重职业技能的训练。目前,我国高校关于听障生培养的专业主要集中在美术设计、舞蹈、计算机、服装、烹饪等,而既接受过学科教学训练,又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的复合型师资,才是特殊教育学校最为需要的。

2.听障教师个人提升愿望强烈,但学历、职称及科研能力等不容乐观

从表2可看出,即使在江苏这样特殊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听障教师的学历也不令人乐观。在小学教师本科化的背景下,听障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只有44.8%。从听障教师对学历提升的需求来看,认为需要提升的比例和学历不达标的比例相当,反映出听障教师在学历达标方面有迫切需求。但学历已达标的听障教师在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上有畏怯心理,无人愿意进一步参加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提升学习。由于语言的沟通障碍,使得听障教师在学历提升渠道方面的选择上,不能很好地利用普通人群中适用和相对容易些的函授与电大渠道,他们更愿意选择网络教育等其他渠道。

在职称晋升进度上,听障教师明显慢于同年龄段的普通教师。接受调查的31~40岁的28名听障教师中,具有一级教师职称的仅为16人;4名41岁以上的听障教师中仅有一人为高级教师,比例显著低于普通教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尚有37名听障教师还没评职称,比例高达63.7%。教师评定职称一定要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要想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必须先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很多听障教师是在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下,通过特招或特批的方式进入学校工作的。聽障教师无法通过现行的普通话等级测试,因此就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听障教师对此很无奈,反响很强烈。

专门对残障学生实施的特殊教育涉及教育、康复、融合、个别化计划实施等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特殊学校的教师开展科研势在必行,听障教师也不例外。表3的数据显示,听障教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近40.0%的人认为不需要或无所谓,尽管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职称晋升有密切联系。在听障教师开展科研的渠道方面,能有意识主动向健全人教师学习的达到近一半人数,选择自己琢磨和上网或看书的超过三分之一,反映出他们在科研上有一定自主性。但还有18.9%的听障教师感觉在科研上无从下手,显示出一定的消极和被动性。

3.听障教师对现状满意,但对收入状况和自身发展还有要求

研究显示,关于工作环境方面,98.3%的听障教师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表示满意的高达62.1%,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超出研究者的想象,他们表示作为听障人士能够成为教师已属不易,这验证了许多听障生将成为特校教师作为职业理想的说法,与前文职业价值观的结论匹配。在对收入状况的满意度上,在58名听障教师中,满意的比例偏低,基本满意的偏高,说明听障教师对现行收入基本认可且尚有期盼,有15名听障教师表示对收入不满意,因调查对象中有22名属于临时用工,按照现在的用工制度。他们的收入必然会和正式在编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8名听障教师中。44位已婚,其中38位的伴侣同是听障人士,他们的生活依然艰难。

关于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选项上,基本满意率和完全满意率之和达到91.3%,但其中完全满意率仅为37.9%,不满意的比例也高于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比例,显示在对大环境满意的背景下,听障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状态还有要求。

4.听障教师职业愿望强烈,对自身和学生的未来均有期待

获取教师资格证首当其冲地成为听障教师最大的职业愿望,对待遇的关注和期盼工作成功紧随其后,排在第四位的是渴望与其他听障教师交流,目前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有一名在职听障教师,反映了他们工作中的孤独感和渴望与同伴交流的心理。

听障教师对残障学生最大的期待是能找到工作,靠工作生存依然是残障人群立足社会的根本;其次是上大学,调研显示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大学文凭是残障人士的重要心愿;作为教育工作者,听障教师也希望残障学生能够快乐生活,并希望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反映出他们对残障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三、对策与建议:多维提升,助听障教师享受职业生活的幸福

1.提升学历层次,助力专业成长

由于我国目前的师范专业尚未招收听障生,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听障教师基本毕业于非师范专业,他们未经过教材教法、残障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门训练,进入学校工作后,出现不会撰写教案、不会组织教学过程的状况,很难独自胜任教学工作。教育活动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听障人士不可能不经过专业训练就自然地成为残障学生的教育者,况且他们两个群体都属于特殊人群。因此,有关部门和相关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听障教师去开设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高等学校接受职后继续教育。将提升学历层次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有机结合,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2.发挥独特优势,榜样引领示范

听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健全人教师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沟通手段和心灵上可以和残障学生形成天然的共鸣,他们之间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学校要多发挥听障教师的独特优势。听障教师能够走上教育教学岗位,本身就是残障人群中的佼佼者,学校要挖掘培育听障教师身上宝贵的正面导向资源,让他们帮助残障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建立自信,成為残障学生身份认同和日常行为模仿的榜样。

3.加强沟通交流,促进融合融通

听障人士一般给人的刻板印象就是固执、主观、任性,常常不被理解甚至误解,因此,要多渠道加强听障教师和健全人教师之间的沟通。听障教师在沟通中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学习,通过长期熏陶,内外兼修,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慢慢具备合格“师表”的形象,改变目前在教学中所处的辅助地位,而健全人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共同设计课、共同执教课等方式向听障教师传递教学经验。一些学校开展的老中青结对、残健帮扶的做法值得推广可选派部分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又深受听障教师喜爱的健全人教师做他们的指导教师,为其量身定制教学教科研计划,明确主题,分步实施,分层推进,使听障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4.政策重点关注,确保待遇提升

一个家庭将一个残障孩子培养成人师,需要在经济和精力上付出普通人家庭数倍的努力。很多听障教师虽然走上工作岗位,但家庭经济状况依然不好。因此,国家各级相关部门需要在政策层面为听障教师打开绿色通道。例如:实施手语替代普通话测试,使听障教师有机会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建议国家语言主管部门变通政策,同意相关高校研究使用手语替代普通话,在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对听障教师进行普通话等级测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受到广大听障教师的一致好评。再如:可以为听障教师设立专门的奖教基金予以补贴。在合理的范围内。学校在他们的岗位安排、工作量计算上予以倾斜,使他们的收入能明显提高,确保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有实实在在的改善,做到安心工作,安居乐业。

(编辑 许丽艳)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科研能力特殊教育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