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霞
(郑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结果分析
李慧霞
(郑州儿童医院 血液肿瘤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的检测结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ITP患儿6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中IL-18含量与PAIgG表达量,血小板(PLT)数量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IL-18、PLT与PAIgG与对照组和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IgG表达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PLT数量和PAIgG表达量呈负相关,PLT数量和IL-18含量呈正相关,PAIgG表达量与IL-18含量呈负相关。结论 在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PAIgG表达量和IL-18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L-18检测能有效反应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的PAIgG表达量变化情况,可见IL-18与PAIgG在急性ITP患儿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白细胞介素18;血小板相关抗体;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白细胞介素(IL-18)属于新型细胞因子,其分布较为广泛,而且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炎症和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为进一步探讨ITP患者IL-18与PAIgG的检测情况,本研究选取60例ITP患儿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ITP患儿60例为研究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12岁,平均(4.6±2.2)岁;其中,白细胞数为(5.8±2.4)×109/L,红细胞数为(4.0±0.9)×1012/L,血红蛋白为(133±15)g/L。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60例为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1岁,平均(4.2±2.1)岁;其中,白细胞数为(7.0±2.5)×109/L,红细胞数为(6.4±1.1)×1012/L,血红蛋白为(155±10)g/L。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血小板(PLT)可采用5分类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PAIgG可采用FCM直接法进行检测。IL-18检测:选取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肝素抗凝血5 ml,在室温条件下静置30 min后予以离心分离,在-70 ℃的环境下对血浆进行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IL-18含量,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2.1 IL-18、PLT与PAIgG 治疗前,研究组IL-18、PLT与PAIgG与对照组和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PAIgG表达量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IL-18含量和PLT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18、PLT与PAIgG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后比较,bP<0.05。
2.2 研究组PLT、IL-18及PAIgG的相关性 治疗前后,PLT数量量和PAIgG表达量呈负相关,PLT数量和IL-18含量呈正相关,PAIgG表达量与IL-18含量呈负相关。
临床中,ITP属于常见出血性疾病,PLT降低与皮肤黏膜出血等是其主要特征,发病群体多以儿童为主,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易引发小儿出血、畏寒及发热等症状表现[2]。有数据资料显示,大多数ITP患儿都属于急性发病,其病情通常会在半年时间内得到缓解[3]。PAIgG存在于ITP患者体内,使其PLT更易破坏,在大多数患者循环血液中具有针对血小板的抗体,IgG占大部分[4]。从上述结果中可看出,PLT与PAIgG表现为负相关,说明诊断ITP时,PAIgG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研究报道相一致。IL-18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样化特点,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其应用前景较好[5]。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对照组IL-18含量明显高于研究组治疗前(P<0.05),说明PAIgG表达量与IL-18含量呈负相关。
总之,在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PAIgG表达量和IL-18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L-18检测能有效反应急性ITP患儿外周血中的PAIgG表达量变化情况,可见IL-18与PAIgG在急性ITP患儿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邱伟东.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8的检测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6):116-117.
[2] 滑劲咏,陈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85.
[3] 陈玉梅,潘建玲,毛媛,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时白细胞介素-18与血小板数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1,21(1):165,167.
[4] 伍昌林,朱奕,王前,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1d(hi)CD5+CD19+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13,31(3):181-183.
[5] 李仲笑,梁惠如,罗锦雄,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白细胞介素-35白细胞介素-17的检测和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7):705-706.
R 725.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3.029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