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强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面振兴实体经济
□王祖强
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就要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传统动能修复
图/新华社
今后五年,浙江要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在提升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就要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传统动能修复。长期来,传统产业一直是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占比大、从业人数多、经营模式活是其鲜明特点。但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相对滞后,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站在浙江所处新的历史方位,要积极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重大课题。
当前浙江传统产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很多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是低技术产业,要放弃传统产业。然而,现实的省情是传统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了最大的份额,提供了最大的税收,保证了最多的就业岗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浙江经济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仍是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占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我国人口众多,对传统产业所提供的基本的衣、食、住、行等产品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见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产业还会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进一步发展传统产业,以高新技术等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才能保证老百姓的物质生活需求。
传统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养殖业减量提质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多。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并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的重要基础。从全省来看,2016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66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4204元、占比达到62%。在现阶段,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基本都来自于传统产业,因此当前不仅不能排斥传统产业发展,还必须要提升发展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新兴产业由于总体占比偏小,以及政策扶持等因素,在现阶段对地方财政贡献度较小。相比较而言,来自传统产业的税收依然占据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当前随着营改增的扩面,传统产业作为增值税的主要来源,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还将加大。
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是一个需要各方协力、综合施策的系统性工程,这其中重点需要把握好三方面的关系: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当前,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即将传统产业等同于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主张进一步打压传统产业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新兴产业。但是,当前传统产业依然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且在许多地方,传统产业通过转型提升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应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传统产业,不是经济发展的包袱,而是实体振兴之基,更是创新转型之本。传统产业规模大、占比高、技术成熟,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基础,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大多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必须依赖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资金积累、制造能力、产业组织,不能凭空而为。因此,对于传统产业不能一味地进行倒逼淘汰,关键是如何改造提升,如何令其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这不仅关系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兴衰成败。
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的关系。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企业相互配合、协同发力,这其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把握最直接,也最精准,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导作用,按市场规律办事,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使企业及其产品按市场需求“转”,按行业发展趋势“升”。同时,要切实把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贯穿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产业规划及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引导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给传统产业及其企业“松绑”,营造良好环境,降低社会总成本,引导企业提质增效。
倒逼淘汰与富民增收的关系。浙江民营经济发达,面大量广的小微企业(家庭作坊)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浙江藏富于民、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当前,在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一些“低小散”落后产能进行倒逼淘汰,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切实处理好倒逼淘汰和富民增收的关系。一方面,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污染环境、投入产出严重不匹配等情况的“低小散”和“四无”企业(作坊)必须下决心予以坚决淘汰,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腾出空间、腾出资源,这也是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对于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家庭作坊、小微企业在倒逼淘汰的同时,更要注重引导其规范、有序发展。在严格准入标准的前提下,要积极引导上述企业(作坊)通过抱团等方式进入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从事生产;同时探索家庭企业(作坊)以其设备或其他生产要素资源入股大中型企业获取分红的形式进行再生产。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消费者、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努力和协调推进。针对当前浙江传统产业发展的实际,聚焦改造提升的难点,总结省内部分县市区的探索实践,今后一段时期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坚持创新驱动,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提升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坚持“四换三名”不动摇,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和示范引领,通过研究制定行业先进设备推荐目录、开展专家一对一指导活动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大以“机器换人”为重点的技改投入,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立智能制造促进中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大力推广“互联网+制造”模式,引导企业加快实施“机联网”“厂联网”试点,最大程度提升生产效率。同时,注重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积极搭建线上电商平台,引导扶持电商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业产品的市场适应性,缩短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
坚持改革撬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激发传统产业的活力动力。这是促进传统产业向高层次迈进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推进“低小散”行业(企业)整治提升工作,以“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倒逼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同时,坚持“堵疏结合、有破有立”,加快推进园区外企业整合入园,积极引导村级工业小区、家庭工业、创业企业向“两创”中心等规范化园区集聚,促进传统企业规范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要针对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的用能、用工等方面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探索通过扩大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规模、适当下调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比例等措施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坚持开放引领,以产业对接为重点,鼓励传统企业大胆“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时机,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大胆“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引导传统产业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利用当前国外经济总体低迷的时机,实施跨国并购,稳定产业链两端,并以此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鼓励引导浙江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海外仓、跨境电商海外服务中心以及其他自主的营销渠道、网络,为传统外贸生产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报关、展示、促销、配送、售后等一系列服务,缩短传统产业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距离,不断扩大外贸出口。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软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