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雅琴
浅谈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
■花雅琴
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整体资源投入产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工成本管理应以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不仅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于引导企业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企业人工成本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按我国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构成,与物耗成本、管理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产品的总成本。
人工成本管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内控作用;面对目前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使人工成本统计口径差异较大,财务列支渠道的不一致也造成人工成本核算有较大差异,存在重工资而轻人工成本的问题。因此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对于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1.人工成本的观念意识不到位。长期以来,企业对市场竞争缺乏经验,人工成本的观念意识尚未普及。企业的经营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开拓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利益增长点上,不注重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核算与分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这一问题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因为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已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市场调节人工成本的力度弱。当前,真正适应市场的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的岗位动态管理和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绝大多数岗位还处于静止状态,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分配机制也不够完善,岗位工种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脱节,影响了经营者和关键人才的积极性。
3.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首先是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亟待加强。劳资统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于各相关经济指标的理解还有待于加深;同时劳资、财务部门协调不够,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以形成有效信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其次是有效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尚未形成。仅仅把人工成本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简单管理,没有科学地分析、预测、控制人工成本,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一方面要提高对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问题,首先是从战略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因素;其次是从分配的角度,认识到它是正确处理企业、职工二者利益的重要经济杠杆,它是调节劳动者这个利益主体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形成企业的激励和动力机制的经济因素;第三是从管理上,认识到它是关系人才资源开发,关系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对活劳动消耗进行监督、投放的重要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单位领导(决策层)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人工成本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是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人工成本的广泛宣传。广大职工要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充分认识核算人工成本的重要性,把人工成本作为劳动力要素投入的总费用,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用比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劳动工资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新的观念,不仅要对职工的总量和配置结构进行管理,还要对这一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总费用和各种费用的结构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对整个人工成本进行成本管理。
2.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严格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与企业利润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制约关系,但都来自新增值。企业的新增值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其中包含着人工成本的利润,只有高效率的劳动才能创造低成本、高利润率和劳动者的高收入,而高效率的劳动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取决于对劳动者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既是与利润来自同一源泉,又是能够保证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支付项目,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目标应该是实现职工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形成“水涨船高”的局面。
3.形成人工成本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发挥人工成本的激励功能。一是在企业内部分配方面,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社会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人工成本决定机制。应根据本企业效益状况确定人工成本合理投入量,通过人工成本的增减来实现人工成本的动态管理。人工成本不是福利,是一种投入,投入的目的是要效益。二是在搞活内部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成效和工作态度的考核,科学公正地评价职工的劳动贡献。提高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的活工资比例,将职工工资收入与贡献挂钩,发挥人工成本的激励功能,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三是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四是工资个量分配与市场工资价位接轨。同市场工资接轨,并不是把存量工资打破重组,而只能从工资增量切入,进入结构性调整,即在以后的调级增资中,已经高于市场工资价位的,少加或不加;而低于市场工资价位的则多加、加足。五是实行效益、成本双挂经济责任制。推行“效益、成本双挂经济责任制”,主要是将效益、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严格考核,使效益、成本两大指标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从而堵塞管理漏洞,努力引导职工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参与成本管理的局面。
1.强化预算管理。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融入预算管理之中,根据先进的定员定额,在预算人工费支出的基础上,制定标准人工成本。动态地监测实际达到的人工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揭示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实际人工成本控制在成本标准之下。
2.建立人工成本总额和构成的统一制度。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账,规定统计口径,由劳资部门掌握逐年变动情况,从中分析出人工成本支付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形成统一规范的统计报告制度。同时,要明确人工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核算的关系,财务会计的核算中设立人工成本的统计内容,将人工成本所有项目进行汇总,改变以往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项目比较分散的现象。
3.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制度。首先要确定人工成本水平的比较对象,建立比较准确的参照系数;其次要运用人工成本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明确人工成本水平的动态控制和预警标准;最后要建立人工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对人工成本进行科学统计核算,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要加强企业负责人工成本管理的部门如劳资、财务等相关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与工作指导,针对性地举办一些专业培训班,讲解人工成本管理的工作步骤及相关统计分析指标,提高具体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总之,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其政策性较强,涉及的面广,对职工个人、对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较大,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应把它作为一独立的单元来对待,而不能简单地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来管理。控制人工成本,并不是要一味地降低职工的收入,而是要让人工成本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促使职工劳动积极性提高,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应保持适当的灵活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杠杆的作用。
[1]李庆中.加强人工成本管理之我见[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5).
[2]江贻送.企业人工成本科学管理的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
[3]王学力.我国人工成本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44).
(作者单位:鹰潭市非税收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