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青青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的互动性研究
■姜青青
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层如果过度使用盈余管理往往会演变为会计舞弊。因此,对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进行互动性研究,有利于明确界定二者的区别,防止盈余管理演变成会计舞弊,进而保障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盈余管理;会计舞弊;互动性
盈余管理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丰富,目前已成为国内外会计学界深入研究的课题。所谓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层为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与途径,对会计收益信息进行一定倾向性的调整。毫无疑问,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层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结果有可能对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导向,甚至导致除盈余管理策略制定者之外的企业管理人员不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进而作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因而,对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进行互动性研究,进而找到合理的路径来规避盈余管理转变为会计舞弊,不论对于企业长远发展还是保护投资者利益而言都至关重要。
(一)盈余管理概述
就盈余管理的概念而言,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二者的区别是,广义的盈余管理不仅企业的管理层对会计收益信息的调整,还包括了对资产负债表信息及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中辅助财务信息的调控;狭义的盈余管理仅包含了对会计收益信息的调整。众所周知,企业的收益信息是评判企业经营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会对企业的股价、估值、融资难度、市场口碑、缴税额度等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利于向投资者传递公司良好发展的信息,也有利于提高管理层乃至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对企业运营发展的信心。但企业管理层如果由于过度谋求个人利益而滥用盈余管理一旦被滥用则会降低财务报告特别是会计收益信息的可靠性。
(二)会计舞弊概述
会计舞弊是指企业的管理层、会计人员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违背相关会计准则、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信息进行故意的歪曲,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虽然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是否遵循了相关会计准则、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但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盈余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容易将二者相混肴。加之随着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不同企业均进行各项业务创新,使得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出现越来越多的交集,很多企业的盈余管理出现向会计舞弊演变的趋势。
(一)影响会计准则与监管制度的制定
压缩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演变的空间,对两者的模糊地带进行更具体地厘清界定,是相关部门在对会计准则进行修订和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时必须着重考虑的一个因素。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国家各项制度相继完善,企业自身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使得企业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重。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必然推动着会计规范走向宽松,这固然使得企业在运用职业判断与会计选择时拥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以保证其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实际价值,但是另一方面,过于宽松的会计选择,也给了企业过度运用会计手段进行舞弊的空间。所以,如何既给企业充分的盈余管理的自由度又进一步防止盈余管理走向会计舞弊,是政府在对会计准则进行完善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好就必然会对会计监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定造成不利影响
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能使得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为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做投资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相反,如果企业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过度地运用盈余管理,走向会计舞弊,就会使得财务报表数据失真,误导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三)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所有的会计信息中,最直接地反映企业质地的就是盈余数据,创造更多的盈余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因此,利用盈余管理将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每个企业十分重要的会计工作。但如果企业为追逐某些利益,利用会计选择人为操控企业盈余,则盈余管理就演变为会计舞弊。会计舞弊虽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但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社会资源一般是依据企业向外公布的财务信息对企业进行评估从而进行相应配置的,而会计舞弊让财务信息失真,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严重脱节,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会计舞弊虽然可能会带来短期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不断改善自身经营状况和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必由之路。这需要企业长期地保持良好的企业声誉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获得社会资源的配置,稳步地向前发展。会计舞弊直接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影响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心,这种情况如果恶化就会使得企业在资本和信贷市场失灵,导致巨大的资金压力,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营运,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看,无异于饮鸩止渴。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1.强化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对公司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负有监督义务,独立董事制度是防范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演变的重要一环,因此,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对预防会计舞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明晰独立董事的监管职能,以便独立董事能更好地对公司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管,避免会计舞弊的发生。其次,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的义务,因此也要加强对独立董事道德素养及自身能力的建设,以使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如果公司的股权太过集中,则公司在进行治理之时将无法有效地发挥治理机制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引进国外机构投资者,确保公司在治理当中投资者能够起到积极作用,进而有效降低股权集中程度,促进治理机制发挥相应效用。此外,还要避免由于决策权过于集中,提高股东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无论是对大股东而言,还是对控股较少的人员而言都是有益的。
3.完善审计委员会。
股权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过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会降低公司监管部门的独立性,导致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失去应有的作用以及股东决策风险的集中,加大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演变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企业应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优化,引进优质的投资者,有效分散股权,激活公司的治理平衡机制,提高公司管理层决策的正确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司会计舞弊的产生。
(二)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1.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
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才能有效地将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送入公司管理层。如果有真正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公司,自然会提升企业的营运和管理效率,也会有效遏制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的演变。但我国目前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还相对落后,尤其是央企国企,在公司管理层的任用方面存在大量的行政干预,造成很多不合格的经理人上岗的现状。有鉴于此,要加强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建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要不断完善经理人的选拔制度,减少行政干预,拓宽优秀人才进入公司管理层的通道,公平公正地选拔出有能力胜任的经理人。同时,完善优胜劣汰的考核制度,提高人才的流动性。
2.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
首先,要加强制度层面的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盈余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遏止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的演变;其次,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详尽地审查,确保其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相符;再次,要建立奖惩制度,对违规利用盈余管理谋求私利的公司和个人,要严惩不贷;同时,对那些勤勉诚信的公司和个人,也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会计准则的完善
现行的会计准则虽然在防止过度盈余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需要完善。对准则实施过程中存在模糊的条款要作进一步的阐释和修订,对盈余管理与会计舞弊两者的灰色重叠地带要进行更具体的厘清界定,进一步压缩盈余管理向会计舞弊演变的空间。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新的会计舞弊行为也接连出现,对现行的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针对存在的不足,要不断地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对盈余管理的控制,最大限度地限制会计舞弊的产生。
总之,适当盈余管理有利于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提高企业价值,而过分使用盈余管理则可能转变为会计舞弊,进而导致影响会计准则与监管制度的制定、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制定造成不利影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为了防止盈余管理,一方面应努力实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具体应从强化独立董事制度、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审计委员会等入手;另一方面应实现资本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具体包括建立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强化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等。唯有如此,才能对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其演变为会计舞弊,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1]崔奇.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盈余管理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4,(13):113-115.
[2]李爱玲.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
[3]栾慧婷.辉廷集团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及监管方式分析[D].湖南大学,2014.
[4]韦珊珊.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与会计透明度的关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