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视角下行政单位预算风险防控探讨

2017-08-01 00:18许宁宁
审计与理财 2017年7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行政

■许宁宁

内审视角下行政单位预算风险防控探讨

■许宁宁

近年来,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行政单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内部审计视角,从预算管理流程中的审计重点专注点入手,分析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具体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内部审计;预算风险;防控

传统的行政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侧重于合规性风险的防控,重点关注资金管控和收支审核两大方面。随着国家预算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行政单位的部门预算实行全过程监控,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等各环节的要求日趋严格,预算执行审计也成为了近几年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重点。

一、预算风险防控的背景与意义

行政单位的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贯穿于单位所有经济活动。预算管理已经成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抓手,但对“预算工作是存在风险的”这一认识存在一定偏差,预算风险防控意识尚未完全树立。预算管理的风险不仅是传统意义的财务风险,而是合规风险和绩效风险的综合体;不仅存在于单位经费开支环节,而且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加强预算风险防控,有助于促进行政单位预算规范,建立“编制科学细化、执行严格到位、监督适时高效”的预算管理机制,保障预算的全面性、约束性和合法性,提升预算资金绩效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实现预算编制全员参与、收支全口径纳入、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的“三全”管理,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水平。预算风险防控作为行政单位预算闭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逐渐被重视,并成为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预算管理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点

内部审计作为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监督手段,在防控预算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算审计不仅要审核收支的真实、合法,检查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执行不力,是否违反财经制度;也要审核预算的程序是否规范,决算编报是否准确;还要对预算的产出效果进行评价。在实务操作中,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包括制度设计、预算编制与调整、预算执行、决算和绩效评价等几个阶段。根据内审实践经验,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可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责任是否清晰。

预算作为一项具有一定系统性、复杂性和专业性的业务活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内部管理制度,使预算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内部审计应关注单位预算制度是否齐备,业务流程是否覆盖预算编制与审批、执行、监督全过程;是否从制度上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预算责任是否清晰,特别在预算编制前期基础工作和预算评价环节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各工作的时间节点和标准指标是否统一规定。

2.预算编制是否真实。

预算编制的真实性是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编制预算做到“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内部审计应关注预算收入和支出是否全口径反映,是否存在虚报多领、骗取财政资金;是否用不合规收入安排支出,或不合规使用其他收入;业务部门是否全程参与预算编制过程,项目的基础资料是否充分,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预算的准确性是否经科学论证并经严格审批;预算科目是否细化,“其他”科目下是否存在不合规项目,“其他”科目的测算是否依据充分。

3.预算调整是否规范。

预算一经批复,具有法定约束力,单位不可随意调整预算,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批,这是预算权威性的表现。内部审计应关注调整预算是否按规定时间、规定程序逐级上报,并获得调整批复,未经批复不能自行调整;对于确实发生项目终止、变更等情况的,是否及时报审调整,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项目损失。

4.预算执行是否合规。

预算执行合规性是预算管理的核心,也是传统的财务风险的集中体现,是内部审计实务的工作重心。关注以下几方面:是否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对预算外支出项目的内部审批是否程序到位;支出标准的范围是否符合会议费、培训费、“三公经费”、科研经费等一系列国家具体规定,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津补贴、劳务费、咨询费等;结余结转资金是否按原用途使用;是否在公用支出中列支人员支出,是否在人员支出中违反支出功能分类,是否做到专款专用,项目支出中是否存在项目实际执行与预算脱节或项目间相互调剂;是否违规收费。

5.决算是否真实准确。

预算编制制约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结果最终通过决算反映,决算反馈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是一个闭环管理的过程。决算编制真实准确,既是法定责任,也是促进财务管理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重点关注决算是否全口径真实反映收支,决算是否与预算相匹配、口径一致;核算科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长期挂账未清理,是否在往来款中列收支;预算的执行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开展决算分析工作,分析结果是否有效应用。

三、预算管理风险关键节点及对策

根据内审实践,总结预算管理不同阶段的关键风险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预算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1.制度保障。

预算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包括完善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业务岗位、划分预算权限责任、明确工作流程等环节,是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基础。该工作的主要风险点:(1)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预算责任不明晰;(2)未根据政策变化和业务发展进行及时修正和完善;(3)制度设计和运行间有偏差,存在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4)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分离;(5)人员配备不足,关键岗位人员缺乏足够胜任能力;(6)关键控制岗位未轮岗,交接手续不合规。针对这些风险点,防控对策有:(1)按内控要求健全预算管理相关制度,并将制度覆盖预算管理全部环节,明确工作流程、落实具体责任,从源头上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根据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预算管理制度;(3)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估,做到“有章必循”;(4)按内控要求设置机构和岗位,使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评估等岗位相互分离;(5)配备具有专业技能的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树立纪律“红线”意识;(6)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按规定办理交接和监交手续。

2.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环节是预算管理的起点,主要包括各部门申报需求、归口部门汇总审核、财务部门统筹编制、单位领导集体决策及按规定要求上报等步骤。预算编制不是财务部门一家“闭门造车”,需要及时全面掌握信息、全员参与。该阶段的主要风险点:(1)预算编制不真实,骗取财政资金;(2)项目未经科学论证,预算编制不科学,无法执行或造成财政资金浪费;(3)全员预算未落实,预算编制不完整;(4)预算编报程序不规范,未经单位领导集体决策。

针对这些风险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1)强化纪律意识,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政治敏锐度,确保预算编制的真实性;(2)落实编制、审核责任,充分发挥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审核把关,提高预算合规性;(3)结合“中期规划”编制,健全全员参与的预算编制机制,夯实编制基础,确保预算完整性,做细项目支出明细,提高编制准确性;(4)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互通,尤其是保持人事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建设等部门的沟通通畅;(5)视情况组织内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评估,建立立项评审制度,提高预算的科学性;(6)财务部门提高政策把握能力,根据轻重缓急平衡统筹,形成预算建议;(7)预算方案经单位领导集体审定;(8)加大预算、决算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监督。

3.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环节是整个预算管理的核心,包括各类经济业务执行、审批、资金管控等,既有支出执行也有收入执行。主要风险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预算随意调整,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2)预算执行不力,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3)违规收取或使用其他收入;(4)审批手续不完备,未建立或未严格执行支出授权审批制度;(5)审核把关不严,支出不符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支出单据凭证不完整、不真实,使用虚假票据等手段套取资金,形成“小金库”;(6)未使用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法定方式,未签订或签订不合理合同,不按规定方式付款;(7)与审核相关的岗位未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8)预算执行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报告制。

针对这些风险点,应对措施有:(1)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意识,财务部门严控超预算支出,严格履行预算追加调整审批手续;(2)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编制预算执行月度计划,明确执行考核指标,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3)根据行政单位经费收入管理要求,合理、合法、审慎组织“其他收入”,做实做细经费测算,量入为出;(4)健全审核流程控制,明确支出授权审批权限,支出费用实行归口管理,落实归口部门的审核责任,重大支出严格按“三重一大”相关制度领导集体决策;(5)明确各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规范支出报销,会议费、培训费等重点支出项目实行“预算、计划”双重管理制,加强票据真实性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票据拒绝支付,对单据凭证不完整支出退回补办;(6)加强相关岗位业务培训,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有关制度,加强单位合同管理,按规定选择合理方式支付;(7)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审核制度并有效执行;(8)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对于预算执行进度过慢或过快的情况,认真剖析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指正;(9)健全预算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时掌握执行情况,同时便于审批轨迹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

4.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环节包括了决算、绩效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等。绩效管理既是终点也是起点,并不局限于事后绩效评价,而是贯穿在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与结果应用全过程,使绩效成为预算工作核心导向。主要风险点:(1)年度决算不真实、不准确、不及时;(2)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不科学、不重视绩效项目日常管理;(3)绩效目标不具体,不可衡量,绩效评价流于形式。

针对这些风险点,防控对策有以下几点:(1)做实做细决算基础工作,在清理往来账项、盘点资产等基础上,规范核算,认真编制年度决算报告,经单位领导(集体)审批后上报;(2)财务部门会同项目归口管理部门拟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考评方案,设置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各项目归口部门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必要时可委托中介进行考评;(3)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安排挂钩的机制,强化决算和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4)将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相结合,绩效管理内嵌至内部控制,贯穿各业务流程始末。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S].

[2]陈平泽.中央部门预算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2.111.

[3]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2):99-101.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事局)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整体预算编制方法的研究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