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 要:对绍兴市部分地区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绍兴市城市休闲体育时空维度特征。根据调查显示,绍兴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并不充足,按照休闲体育行动的基本规律,将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空间划分为居住圈、社区圈和城市公共活动圈三个层次。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每个圈层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距离衰减规律;但不同的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下又呈现出一定的个性,比如不同休闲体育行为圈主体对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层次不同。
关键词:休闲体育;空间;时间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166 — 05
城市休闲体育的空间分布与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频度和参与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对城市休闲体育进行分析既要考察城市休闲体育的供给情况,还应对城市居民对休闲体育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即了解城市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间性特征〔1〕。对城市休闲体育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完善休闲体育基础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一、绍兴市休闲体育时空总特征
本研究以绍兴市部分地区为调查对象,对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三个地区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分析法对部分居民休闲体育的活动时间、活动范围、活动频率、活动场所等因素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00份,有效回收问卷112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6.46%。采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体现出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一)休闲体育时间总特征
时间是居民休闲体育的必备条件之一,随着生活模式的逐渐转变,城市居民对体育活动和休闲活动的重视性逐渐增高,自由时间内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时间比重提高〔2〕。根据数据调查,工作日期间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平均量为2.12h,休息日期间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平均量为6.50h,见表1。按照可支配时间的多少将居民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2。休息日期間绍兴市居民多数为中量级和多量级,中量级259名,多量级440名;工作日期间绍兴市居民多数为少量级和中量级,少量级478名,中量级333名。数据显示,绍兴市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并不充足,大部分居民处于中量级及以下级别,说明绍兴市居民的生活节奏比较紧张。
(二)休闲体育空间总特征
根据被调查居民休闲体育行动的基本活动范围和规律,将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空间划分为居住圈、社区圈和城市公共活动圈三个层次〔3〕。绍兴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空间与出行时间和距离呈负相关关系,10分钟为绍兴居民休闲体育的基本时间距离,45分钟为绍兴居民休闲体育活动行为的基本范围,60分钟为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距离上限。休闲体育活动方式一般为体验式、旅游式,部分居民还尝试高尔夫等高消费活动方式。绍兴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空间总特征为近家性与距离衰减性,大部分居民倾向于在距离家较近的小范围活动区域进行运动。
二、不同空间类型居民休闲体育行为时空特征分析
(一)居住圈休闲体育行为时空特征
1.空间特征
居住圈内居民休闲体育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距离居住地较近的空间;活动方式为简单的体育活动,除了使用健身设施之外还有太极拳和广场舞等形式;活动场所为公园内或者专门的健身地点。休闲体育设施的利用者主要为附近小区居民,大部分体育锻炼者为中老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以基本的体育活动达到身体健康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居住圈内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空间特征为明显的近域集中性,距离居住地越远,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和人数明显降低,在距居住地1.5km以外的范围样本数量接近为0。
2.时间特征
机动化在绍兴居民休闲体育中的比重逐渐提升,空间距离不再是居民休闲体育选择的唯一指标。时间地理学认为时间距离对城市居民行为活动模式具有更强的解释性,而城市居民对时间距离的感知是有着特定的时间范围的,且活动方式不同,时间距离感知存在着不同的时间范围。如图显示,15分钟不属于时间距离敏感区,15分钟以内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并不考虑时间成本,而是更多地对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性进行考虑。15分钟内的时间距离集中了91.42%的活动群体,表明15分钟时间距离是绍兴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基本范围,超过15分钟后时间距离越长样本数量越少,具体见图1。
表3显示了绍兴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选择情况,选择工作日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比例为81.74%,选择休息日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比例为87.07%,表明大部分居民在工作日和休息日都会选择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从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段数据分析,无论是在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大部分绍兴市居民都选择在5点至8点时间段内进行活动,工作日早晨居民活动比例为51.43%,休息日比例为33.52%,在这个时间段内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为老年人,这部分人习惯于晨练。17点至19点时间段内休闲体育活动出现一个小高峰,这个时间段是工作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见图2。
(二)社区圈休闲体育行为时空特征
1.空间特征
社区圈内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为社区居民,体育场和体育馆为主要的活动场所,现阶段在绍兴的很多社区内建立了公共运动场所,比如大众健身房、健身公园、绿地等。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除了健身之外还为实现心理层面的愉悦,达到身心共同放松。这类活动居民对体育锻炼设施的质量与环境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基本设施和场所就能满足其需求。社区圈内休闲体育的空间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距离衰减性,但与居住圈休闲体育活动的空间性相比距离衰减性并不明显,因此活动范围明显扩大。2.5km范围内社区圈休闲体育活动空间近域衰减规律不明显,2.5km-3km范围内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数量急剧减少。2.5km范围内96.12%的居民进行体育活动,其中0.5km范围内39.72%的居民进行体育活动,0.5km-1km范围内25.18%的居民进行体育活动,1km-2.5km范围内31.22%的居民进行体育活动。5km范围外进行体育活动的居民接近于0,见图3。
这种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青少年,活动方式主要为球类,比如篮球、足球。与居民圈休闲体育活动主体相比,这类活动的主体的出发点也是在居住地,活动范围一般集中在1km-2.5km范围内。超过2.5km范围外居民活动意愿明显降低。
2.时间特征
相比居住圈休闲体育活动15分钟的敏感区,社区圈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距离敏感性扩展到30分钟。社区圈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特征表现为随着时间增加进行休闲体育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距离出发地45分钟时间距离的范围内89.82%的居民进行了体育活动(图4),这表明这个范围是该种类体育活动的主要范围,也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距离上限。时间距离的敏感区范围之所以增加是因为活动水平提升,时间距离的参考性下降。从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段来看,70.18%的居民选择工作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97.43%的居民选择休息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表4),工作日活动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3点至17点和17点至19点两个时间段,比例分别为21.22%和35.41%,休息日体育活动时间明显集中在13点至17点时间段内,比例为58.83%(图5)。
(三)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行为时空特征
1.空间特征
城市公共活动圈具体指城市内大型的体育活动场所和空间,比如综合性体育馆、市民运动馆、大型游泳馆、网球馆、羽毛球馆等。进行这类体育活动的目的也是实现身心愉悦,但这类活动对场地和设施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相关运动,才能体会到运动应有的环境与氛围。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行为具有明显的广域性特征,距离衰退趋势不强。1.5km至5km范围内集中了85%以上的绍兴市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3km范围之后距离衰弱的趋势逐渐增加,5km范围以外很少出现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见图6。
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行为的广域性特征与体育设施的需求与供给关系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一方面居民对体育设施的高需求性,另一方面高质量、高环境体育设施供给相对集中性,使得进行此类休闲体育活动的居民对空间距离成本的关注度下降。很多被调查居民表示,绍兴市综合型体育馆比较密集,特别是市中心地区公共体育设施相对完善,显示出绍兴市休闲体育活动的中心指向特征。与居住圈和社区圈休闲体育活动相比,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活动除了提供基本的健身需求之外,更多的是为设施和场所利用者提供高层次的环境与氛围享受。进行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为消费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或者是职业人士,因此这类人群的活动出发地多为工作地点。
2.时间特征
与社区圈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距离敏感性相似,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活动时间距离的敏感范围也在30分钟左右。出行时间60分钟的范围内95.55%的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表明该时间距离是城市公共活动圈体育活动的主要范围,其中出行时间45分钟内的居民比例为84.76%,超过60分钟时间距离范围以外的很少出现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见图7。这类休闲体育活动的主体一般为“有车一族”,因此对体育活动时间距离并不敏感。从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段来看,72.48%的居民选择工作日进行体育活动,88.06%的居民选择休息日进行体育活动见表5。工作日期间,13点至19点时间范围内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居民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占据了57.3%的比例。休息日期间,13点至17点时间段内居民休息体育行为出现高峰,占据了39.2%的比例,见图8。
三、总结
根据对绍兴市部分地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时间、方式与范围的调查发现,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的时空特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的活动范围与活动方式下又呈现出一定的个性。
首先,绍兴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按照活动范围分为居住圈、社区圈和城市公共活动圈三个圈层,每个圈层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距离衰减规律,居住圈休闲体育活动呈近域性特征,而城市公共活动圈休闲体育活动呈广域性特征。其次,不同休闲体育行为圈主体对进行体育活动的需求层次不同,从居住圈到城市公共活动范围圈需求层次逐渐提升,决定和影响着出行方式、出行范围的选择,这也是影响不同圈层呈现不同程度空间特征的重要原因。再次,绍兴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室时间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休闲体育行为仍能够展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表明绍兴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呈现常态化趋势。
上述研究为绍兴市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导,即以建设和完善休闲体育基础性设施为根基,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不同层面的居民出行方式、出行范围、出行能力等设计不同的建设方案,从而使得居民充分进行体育活动,增强居民身心素质。
〔参 考 文 献〕
〔1〕蔡玉军,邵斌,魏磊,等.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体育科学,2012,(07):9-17.
〔2〕柴彦威.城市空间与消费者行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53.
〔3〕柏慧敏.社會阶层差异中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J〕.体育科研,2009,(02):30-32.
〔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