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玉 裴淑红
[摘要]经济新常态要求结构性经济改革,国民经济改革的目的在于结构性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经济下行起源于供求失衡,首先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其基本表征是供求不匹配,同时,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内部也存在结构性矛盾。新常态下的结构性经济改革不仅要厘清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而且还要分别从供给侧与需求側内部的结构性入手,既要重视供给侧改革,努力提供有效供给,也要搞好需求端的科学管理,合理界定正当需求,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供给倒;需求端;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之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性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结构性经济改革,不仅要关注供给侧之结构性,还要关注需求侧的合理化,在供需之结构性平衡中保证经济的质量和数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来看,国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经济金融风险持续累积等矛盾比较突出。这既有周期性问题,也有结构性问题,但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矛盾既出现在需求侧,也出现在供给侧,但更多地体现为供给侧矛盾,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过去较长时间里,我国总体上过度关注需求侧管理,强调短期政策效应,这对推动经济增长、熨平经济波动发挥过重大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和外部环境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不忘记需求端进一步合理化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国民经济运行的供给侧改革,在保证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是国民经济实现结构性可持续发展。
一、供需失衡之结构性特征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这种结构性失衡首先表现在供需系统的结构性失衡,其次则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各自内在之结构性也遭到相应的破坏。中国供需关系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不对称严重阻碍中国经济之持续性增长。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许多方面,诸如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供给结构、分配结构以及动力结构等等。
仅就房地产业而言,在中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它牵涉到相关的许多产业,形成了荣损相依的产业链。在一定意义上,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缩影,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也是结构性的,它使得中国经济表现出与发达国家的明显不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若干严重问题,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有供给无需求
这种现象以三四线城市最为严重,许多三四线城市无视供求规律,他们大兴土木,新建住房如雨后春笋,结果形成无人居住的鬼城空城,造成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与房地产相关的其他产业也因此出现类似的产能过剩,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以及要素市场严重失衡。
2.有需求无供给
许多一线城市却又存在与此相反的情形,在那里依然存在巨大的刚需市场,但是供给却严重滞后,而且房价还远远超出人们的购买能力。很多家庭望房兴叹,他们依然在为住房这种人生在世之最基本的需求而煎熬,并由此引发许多环境和治安问题。
3.低效供给抑制有效需求
住房存量有许多原因,其中之一是低效供应,这种低效供应主要表现为没有重视不同层次的市场细分以及住房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住房供应具体表现为居住地和工作地相隔遥远,而且交通不方便,以及配套的各种基础设施如医疗、教育、环保跟不上,造成低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的巨大张力。
4.不当需求破坏正当供给
中国地少人多,特别是东部地区人口既稠密的大城市,土地更是稀有资源。这种情况意昧着对中国人来说,住房不应该像一般商品一样成为奢侈品,房子的唯一功能是居住。因此,诸如豪华别墅之类可以归为不当需求,还有许多政府办公楼也是极尽奢靡,失去了其只是办公的基本功能定位,同时也失去了民心和民意。
二、有效供给与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理论来源于供应学派,其重要代表是18世纪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巴蒂斯特·萨伊,在此基础上,彼得·德鲁克发明“经济链”并被迈克尔·波特之“供应链”所取代。萨伊认为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相信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众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的利润也因此就越大,因为价格总是随着需求增长。这种理论认为,仅仅是鼓励消费不可能推动经济发展,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者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供给对经济之持续发展的作用远比需求来得更为重要。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政领导小组会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力。”同年,他又在APEC会议上向与会代表表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方面做更大的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目前,供给侧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方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1.供给侧改革的有关方面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干预供给以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更好地与市场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政府权力适应市场本身的要求。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改善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将经济发展方向锁定在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科技在供给体系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表现为改革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与政策,扫除经济发展的人为障碍。习近平主席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供给侧改革要求我们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化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之适应性与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2.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在供给侧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制度改革。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说,“任何制度都是对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需求的响应。”制度改革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就是必須保证和努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更合理地定位政府服务经济的正当性功能。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力和地位是有边界的,这只“看得见的手”应该廉洁、高效、透明、公正。在经济活动中,政府要厘清自身服务市场的基本身份,简政放权,努力优化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正当需求与需求端管理
凯恩斯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的经济学家,它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反对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凯恩斯指出,自由经济不能自动到达均衡,他主张国家干预比如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方法。凯恩斯试图刺激需求的方式来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采用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诸如通过财政杠杆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通过上述手段调节经济,投资、消费和出口等三驾马车其实就是增加需求提振经济的具体运用。
经济运行具有结构性,这种结构性不仅存在于供需关系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供给侧与需求端内部。经济下行与供求失衡除了供给侧的原因,需求端也不可能没有问题。经济新常态下,需求端所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只是情况与供给侧存在不同的表现和特征,强调供给侧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需求端。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所决定。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对我们来说,在需求结构上,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优化投资机构,提高投资效率。在产业结构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第三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带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同时,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1.从需求端看,依然要注重“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着力点是推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的转型升级
消费领域,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落实“十大扩消费行动”,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积极扩大新兴消费、稳定传统消费、挖掘潜在消费,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投资领域,要创新投融资机制,合理扩大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加快启动一批“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持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中西部铁路、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出口领域,要采取综合措施,带动中国装备、材料、产品、标准、技术、服务“走出去”,支持拥有知识产权、品牌、营销网络、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出口,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从可持续发展而言,需求端管理尤其要重视需求的正当性
一般经济学很少谈论需求的正当性,或者默认所有的需求都是正当的,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正当需求的确立对经济发展与健康生活不重要。一方面,正当需求与健康生活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水平,人除了物质要求,还有精神生活的要求。经济学不能仅仅建立在经济人的基础上,而且还应该考虑到需求的正当性,正当需求的界定对于规范人们之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具有制约性作用。另一方面,正当需求与有限资源的关系。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如果不能处理好欲望与资源的关系,也就是厘清正当需求和有限资源的关系,经济发展将不可能是持续的,也不会是健康的。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树立正当需求的观念不仅也有利于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文化消费、环保产业的系统跟进,而且能够促进人们的道德生活和健身境界的提升,真正实现健康幸福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