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建筑保护及营造特征探究

2017-07-31 23:25高鹏翔吕仕儒
关键词:山西大同龙王庙院落

高鹏翔,高 忠,吕仕儒

(1.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037003;2.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西大同0370009)

龙王庙建筑保护及营造特征探究

高鹏翔1,高 忠1,吕仕儒2

(1.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037003;2.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西大同0370009)

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以山西大同南郊龙王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龙王庙文化的起源来探讨龙王庙古建筑营造技术及其前朝后寝、一正两厢地域特征。本文先分析了龙王庙文化的起源及沿革,由此引出对寄托其祭祀文化的物质载体——龙王庙建筑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龙王庙建筑所蕴含的某些独特营造特质,提出了我的研究方法及一些保护主张。

建筑营造;龙王庙;文物保护;地域特征

1 保护目的

建筑这一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代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文物研究及其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挖掘古建筑所代表的民间传统信仰,弘扬其所蕴含的中国文明。

2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首先检索中国知网相关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思路。

(2)考察调研:现山西大同南郊就有龙海寺(原山西大同南郊龙王庙)一处通过实地调研测绘得出基础资料。

(3)走访取经:通过大量走访获得第一手资料。

3 保护价值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龙成了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精髓及底蕴。

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龙王庙建筑属于道教建筑的范畴,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古代城镇乡村都修建有龙王庙,但各地龙王庙的形制规模及选址多有不同。

大同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南郊区口泉乡辛寨村内龙王庙获批我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 龙王庙的沿革

初期龙王庙是一个单体建筑。经历朝历代的建设最终发展为群体建筑。

但到了文革时期全国各地文物建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保存至今的许多古建筑都是因为当时的公共用房的缺乏而被征用,如龙王庙当时被用作医院等等。才得幸存。

龙王庙在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及乡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统治阶级通过利用大众对龙的图腾崇拜来巩固统治阶级政权,崇龙心理和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使得龙王庙与封建帝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伴随封建帝制的解体,龙王庙的建设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龙王庙在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文革”期间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几乎都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在文物保护方面,首先出台了一整套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接着建筑文化遗产之一的龙王庙,其保护和维修工作像其他文物单位一样稳步推进。

5 龙王庙营造特征

5.1 龙王庙建筑的形式

就目前我国现存的所有龙王庙,其建筑平面、建筑结构、以及总体布局,均吸收了衙署建筑的某些元素,正厅正门,对称布置,选址均运用了风水学的原理,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大多数处于城市或乡村中心东北方向。在总体布局上,与古代衙署建筑相类似,其大殿坐北朝南,两侧厢房南北纵向排列,总平面呈矩形。其前朝后寝、一正两厢特征凸显出来,采用外廊单侧布置房屋即廊屋,房屋布局延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为主,东西轴线忽略。主要房间有:首先是山门,然后是碑廊、献殿,东西两侧为廊房,大殿位于中轴线供奉神位,还有内院的寝殿以及其左右两侧的厢房等。此外,龙王庙建筑中的平面规划还有其他的配置,因为等级不同而略有差异,但共通之处居多。

5.2 龙王庙建筑在选址、营造技术上的共通之处

(1)就当前现存的龙王庙建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龙王庙建筑的选址均运用了风水学的原理与古代堪舆学所讲求的选址原则相同,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绝大多数龙王庙建筑的主殿都处于城市或乡村整体布局的艮位上,也就是城市或乡村的北偏东方向。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比如有的龙王庙建筑由于该城市或乡村中的某些因素的制约,其选址往往是在基本满足风水学的原理的情况下,依据城市规划的总体布局进行建造。

(2)龙王庙在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及乡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统治阶级通过利用大众对龙的图腾崇拜来巩固统治阶级政权。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多会利用祭祀建筑来维护其统治地位与社会治安的稳定,龙王庙建筑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成员,因此龙王庙建筑的等级是和衙署等同的。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均运用了风水学的原理,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也多少会制约和影响龙王庙建筑。

5.3 龙王庙建筑的总体布局

古代龙王庙属道教建筑,如龙海寺,如图1,在总体布局上,与古代衙署建筑相类似,其大殿坐北朝南;两侧厢房南北纵向排列,总平面呈矩形。其后寝前朝、两厢一正,采用外廊单侧布置房屋即廊屋;房屋布局延南北中轴线左右对称为主,东西轴线忽略。主要组成建筑有:

(1)照壁和牌坊:正对龙王庙建筑的山门即正南,属于龙王庙建筑的附属建筑。并且出现在等级较高的龙王庙建筑当中。

图1 龙海寺建筑平面图

(2)大门:龙王庙的庙门即山门一般都给人器宇轩昂的感觉;匾额高高的挂在门顶,正中上书“龙王庙”(多是名人题字),门旁两侧耸立着高大威猛的铜、铁或石头狮子,既是门神,又是护法。

(3)戏台(复原):等级高的龙王庙还建有戏台。一般位于大的院落中,也有设在山门旁边的,为的是地方宽敞可以容纳多的人。

(4)牌坊:主要依据当地龙王庙的等级,规格不等,材质有石头的也有木制的,并且石材和木材也是分不同等级的。牌坊是龙王庙的附属建筑,其主要功能有分隔空间,次要功能是显示该龙王庙的等级,故在等级较小的龙王庙中多不见。

(5)拜殿:即是大殿位于龙王庙建筑群中心,为龙王理政之所;拜殿现为拜祭所用。

(6)大殿:即通常说的献殿,也属于龙王庙重要组成建筑,为祭祀龙王主要空间。内设龙王神像、功德箱、香烛台等祭祀用具。

(7)水池和礼亭:其位置出于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为前面的开敞空间和后面的私密空间起过渡引导的作用。属于附属建筑,同样是在等级较高的龙王庙建筑中才可看到。

(8)寝殿:也叫做后殿。

(9)一进院落及其东西厢房:属于龙王庙的附属建筑,体现出衙署建筑中的特征即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为道教建筑中常见。

(10)第二进院落的钟楼和鼓楼:属于龙王庙的附属建筑,鼓楼“用之以节昏晓,告作息,警慵懒者”;钟楼“郡邑必设钟,而钟必栖于楼,取其悬高而听远也”。

(11)第三进院落及其东西厢房:属于龙王庙的附属建筑,多用作仓储或做厨房。此外,龙王庙建筑中的平面规划还有他的配置,因为等级不同略有差异,但共通之处居多。在较高等级的龙王庙建筑中设有多进院落且在院落之间配有庑房、管事院等。

由于财力、物力、人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地的龙王庙建筑在内容、形式组成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建筑比如大殿基本都予以设置,其他次要建筑视情况而定,并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6 龙王庙保护主张

(1)就地保护:龙王庙建筑由于历史久远地理位置远离城市,建筑维修经费远远跟不上,当时人们质量保护意识相差很大。为此首先要拆除院落内临乱搭建的小房,恢复原龙王庙的院落形式。对居民原建筑要登记建档,挂牌明示,并进行分类保护。根据其现存情况分为保护类、修缮类、更新改造类和拆除类。对于有残损的历史文物要进行修缮。把古建龙王庙的修复与历史街区的修复结合为一体进行统一考虑,山门、钟楼要在原建筑风格基础上加以保护。

(2)复原:按照“考证充分、遗产本位、四原保存、浑然一体”的基本修复方法,坚持没有历史依据不设计;没有专家论证不开工。在修缮、重建、复建鼓楼戏台过程中,严格保存文物古建原有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形制和工艺技术,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整体性的完美,龙王庙的鼓楼、戏台应加以完善复原。

(3)修缮与改造:新旧建筑体量的冲突、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龙王庙建筑、违章建筑。目前大同市南郊区龙王庙附近存在很多严重影响古建风貌,以及没有历史价值损毁严重的民居建筑,比如龙王庙旁边三、四层民间住宅邻街都有新、高、大的现代建筑与其“争高低”,新建筑在体量、高度和色彩上,破坏古建龙王庙寓风貌,对文物建筑造成了较大冲击和不协调,与此同时建筑遗产保护范围内,不容许在保护范围内有超过建筑遗产最低构筑物的建筑,现状存在的应予以拆迁。

这时我想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必须搬迁那就搬迁,已经湮灭的,我们只能复原,对于现存的古建筑应该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按照修旧如旧的古建保护方针尽量保持现状。努力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7 小结

建筑这一文化的物质载体,其代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建筑的研究,可以先了解其文化渊源是如何产生的,接着论述龙王庙文化及其龙王庙建筑的发展沿革。

龙王庙是古时民众的保护神,崇龙心理和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使得在每个城市中均建立龙王庙。早期的龙王庙很是简陋,大多是一建筑单体,其形制像道观建筑;由于各朝代越来越重视龙王庙的祭祀,龙王庙建筑得以发展壮大。

当今社会一些人只是看到了眼前利益,保护古建筑很多是出于功利性,比如通过古建筑的保护及其修复来带动和发展旅游业。其保护古建筑遗产不是真正认识到其价值。

文物研究及其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挖掘古建筑所代表的民间传统信仰,弘扬其所蕴含的中国文明。

[1]卿希泰.中国道教(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牛淑杰.明清时期衙署建筑制度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3]亢亮,亢羽.风水与城市[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梁思成全集·第四卷·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agon King Temple

GAO Peng-xiang1,GAO Zhong1,LV Shi-ru2
(1.School of Caol Engineering,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3;2.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Scienc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Dragon King Temple in South Datong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cultur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the origin of the anci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power after the tomb,a positive double-box regional characteristic.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ulture,that leads to entrust the material carrier of the sacrifice cultur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featur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of building some of unique build qualities,to claim my research method and some protection.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can contribute to the more and more people together,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protection of ancient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Draeon King Temple;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G41

A

1674-0874(2017)02-0089-04

〔责任编辑 高海〕

2016-11-23

高鹏翔(1983-),男,山西大同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古建保护。

猜你喜欢
山西大同龙王庙院落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八一作品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山西大同大学采矿研究所简介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掠影
山西大同邀客共赏“小黄花大产业”
奇怪森林
龙王庙里的龙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