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祯伟
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现状与分析*
周祯伟
根据2013、2014、2015、2016年连续四年针对上海市民阅读状况的调查发现,数字阅读已逐渐成为上海市民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本文从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数字阅读的载体、数字阅读的内容、数字阅读消费以及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的全貌,为开展全民阅读和数字出版方面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上海市民阅读调查;数字阅读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读物阅读界面及内容的丰富,阅读感受与舒适度的提升,阅读终端和阅读产品价格的降低,以及新生代阅读群体的出现,数字阅读越来越融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全民阅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基于2013—2016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的数据,从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数字阅读的载体、数字阅读的内容、数字阅读的消费以及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切入,分析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现状与面临的挑战,以期呈现出一个更为细致、详实的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状况全貌。
2013—2016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都对市民“首选阅读”进行了调查,虽然“传统(纸质)阅读”始终是大多数上海市民阅读的首选,但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已连续两年上升,2014年首选“传统(纸质)阅读”比例与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相差25.15个百分点,2016年两者仅相差11.70个百分点。事实上,随着阅读群体自身阅读习惯的变化,新一代阅读群体的成长,以及数字阅读载体功能的改善,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肯定会有较大影响,“首选阅读”比例产生一定变化也是必然的。(参见表1)
表1 首选的阅读方式
通过对“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自2013年至2016年,“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这四个选项一直处于前四位;“收费少甚至不付费”四年来一直稳居第三位,但所占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排在第四位的“方便信息检索”,自2014年起呈逐年提高趋势;2013年至2015年一直排名第八的“可以跨平台共享”,2016年一跃而为第五位,且比2015年提高了2.68个百分点;而在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可以深度阅读”,在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中却始终排在最后一位。(参见表2)
由此可见,随着数字阅读载体的日益丰富,载体间的内容共享和多终端协调及其所带来的便利性,已经成为阅读者选择数字阅读的驱动力。调查还显示,市民对于数字阅读付费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对于方兴未艾的数字出版来说,如何在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更丰富、更优质的内容与更广泛的应用途径加以结合,以满足阅读者的多样性需求,是一个指向明确的目标。
自2013年至2016年的调查中,上海市民数字阅读最常用的阅读载体是“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2016年选择“手机”的高达42.84%,比2015年提高了4.40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二的“网络在线阅读”高出20.09个百分点,与IPAD/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其他数字阅读载体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非常明显,手机已经成为市民数字阅读的最重要载体。这应该缘于手机尺寸、分辨率、兼容性、交互性等功能的日渐提高,以及使用手机数据接入网络不像有线网络和Wi-Fi受空间的限制。而这一结果与针对“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的原因”的调查中“获取便捷”选项排位第一也是相一致的。“从不进行数字阅读”选项比例一直很低,2014年为4.39%,2016年仅为1.71%,这说明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全民参与的阅读活动。(参见表3)
表2 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原因
表3 进行数字阅读时,使用最多的载体
2016年的调查问卷中新增了“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主要对象”这一问题。选项居于前三位的依次为“时事新闻”(19.01%)、“生活信息”(14.05%)、“娱乐信息”(12%);倒数后三位的分别是“其他”(2.82%)、“体育信息”(3.85%)、“专业资料 ”(5.93%)。在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主要对象中,“时事新闻”位列第一,比例高达19.01%。从排名前三位的选项来看,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是阅读者选择数字阅读的主要需求,这也说明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数字阅读侧重于时效性强的信息内容,而传统阅读则侧重于时效性较弱的知识内容。“网络文学作品”与“传统/主流/经典文学作品”排在第五和第六,二者比例接近,这说明文学作品仍然是数字阅读的重要内容。数字阅读中“学习资料”(6.99%)和“专业资料”(5.93%)分别排在第八和第九位,占比之和为12.92%,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市民在对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认知及使用之间的差异,数字阅读主要是满足信息获取的需要,而传统阅读则主要服务于知识的提升以及学习或研究的需要。(参见表4)
表4 进行数字阅读时的主要对象
关于“购买电子书的支出”问题的调查,2016年的调查结果与2013、2014、2015年的相同,排在前三位的依然是“只看免费的”(57.30%)、“20元以下”(15.46%)和“21—30元”(9.08%)。“只看免费的”占比虽然连续四年都超过50%,但呈下降态势,2016年与2015年基本持平;选择“只看免费的”和“20元以下”两个选项的比例之和,2013年曾经高达79.18%,2014年为74.57%,2015年为73.01%,2016年则为72.76%,同样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参见表5)
表5 过去一年,购买电子书的支出
目前,数字阅读消费的非刚性、不确定性表现依然明显,相当部分的读者已经习惯免费获得数字读物,数字阅读仍处于“免费”惯性,但是,一部分阅读者已经逐渐开始接受付费数字阅读。
“容易导致视觉疲劳”一直是困扰数字阅读的重要问题。关于“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选项在2013、2014、2015、2016年连续四年排在第一位,2016年的比例首次突破25%达到26.42%;“海量信息,庞杂而难以筛选”由201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二位,虽然仅仅上升一个位次,而在比例上却提高了6.54个百分点;“不适合精度阅读”“学习与记录不方便”“权威性不够”“编排质量相对粗糙”等选项的比例变化不大。(参见表6)
内容丰富、查询便捷、终端共享、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使数字阅读给阅读者带来诸多便捷,但是影响数字阅读的问题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而这些问题随着数字阅读的信息量日渐庞大反而越发凸显,数字阅读依然处于“检索型”或“获取信息型”阅读状态,这将会制约数字阅读的未来发展,而“碎片化”“肤浅化”甚至会弱化数字阅读过程中读者的“阅读力”。
表6 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传统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阅读载体形式虽有变,但人们对阅读的追求与喜好不会改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字阅读因其资源丰富、应用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已越来越融入大众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新方式。然而,“视觉疲劳”“碎片化”“肤浅化”等始终是数字阅读饱受诟病的重要因素,只有置身于读者的立场,从阅读目标、内容、质量、要求、感受等指向出发,进行数字产品的开发,提升数字阅读的体验,数字阅读才能在方兴未艾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课题组关于2013、2014、2015、2016年度《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本文得到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程美华、徐维东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