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2017-07-31 19:17:56周汝静
花卉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系廊道规划设计

周汝静

(海珠湿地维护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研究

周汝静

(海珠湿地维护中心 广东广州 510000)

城市湿地公园在整治水土资源、为生物提供栖居地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导致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进行了规划研究,从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入手,提出了对未来城市湿地自然景观设计的展望。

湿地公园;景观特质;规划设计;人与自然交融

1 引言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科学方式之一是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我国地域辽阔宽广,湿地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区域的差别也特别明显各地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时不可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要准确把握各自的地域特性,结合当地的自然、文化、经济、技术等条件以及湿地本身所特有的特点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交融、适合市民养生休憩、并符合当地人文精神使文化和生态都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景观。

2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质

城市湿地公园是吸引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还是一个具有诸多特质的自然生态旅游馆。与一般公园相比城市湿地公园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特质,自然特色浓郁引人,自然景观和生物都丰富多样,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全面的复合功能等自然生态特质。

3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3.1 规划目标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的最基本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提高湿地环境的自然生产力,改善湿地周围的土壤状况,为植物物种的恢复创造可能,最终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能很好的得到改善。

3.2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①突出生态主题,建设城市湿地自然景观的目的就是出于生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达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功能完整性和景观自然性的目的。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湿地的场地条件,创造为动植物生存、繁衍的良好栖居环境。③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深入挖掘湿地的文化内涵,建设体现当地文化特质的城市湿地自然景观。④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综合开发利用湿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效益。⑤注意的是不管哪种类型的开发利用都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实现自然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这四项原则是在基于生态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保证建设的有序进行。

4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内容

4.1 合理设置功能区

不同区域的湿地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在规划城市湿地自然景观时要结合实际,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或侧重生态展示,如成都的府南河水公园;或侧重对野生湿地的保护,如美国永乐湿地国家公园。在不同的湿地区域市民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为满足市民观光、休憩的功能需要设置休憩观光区;满足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需求就要建立科研试验区、科普展示区等。

4.2 地形改造与竖向设计

进行地形改造首先要做的是考察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物种以及周围的周边环境进行系统的考察、研究。在进行湿地改造时也要这样做,结合湿地的特点,先模拟湿地的生态环境再完成地形改造和竖向设计。湿地环境中的生物丰富多样,湿地的地形也丰富多样,包括平原、丘陵、坡地等,在建设过程中也主要是针对陆地区域的丘陵、缓坡平原,地形坡度讲求的是平缓舒展,一般不能超过土壤的自然安息角。在竖向设计上,要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使空间也保持多样性,根据湿地生物的生长、繁衍设计好异质空间,,主要控制好它们的高程、坡度、水位,使各空间各具特色,即独立又贯通,形式上与内部回应和谐、与环境功能相和谐,做到生态与美学的统一和谐。

4.3 水系的规划设计

前文中提到过,水是展现景观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建设湿地自然景观中,规划好水系至关重要。水系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水系规划、水体护岸设计和水位控制三个方面。水系规划讲求的是师法自然,湖泊、河流、曲流、深潭、瀑布等水系有机的组合才会构成丰富多彩的湿地水景景观、为各湿地生物的繁衍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水体护岸设计方面力求设计自然弯曲的自然式水体,利用水系将湿地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在驳岸处理上,尽可能少的采用传统石块或混凝土砌筑的硬性分工驳岸。在生态驳岸上以生态植栽为主要处理手段。水位控制方面上,要根据具体的湿地生物环境所需的水环境、水深来控制水位,必要的时候可采取人工方法。

5 案例分析

5.1 场地概况

本文以某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为例展开具体论述。该湿地公园的总用地面积约7.83km2,规划区域内北部为主河流,西南部有下小河通过,河流两侧地势较平坦,中西部和东南部为山地地形,总体地势西高北低,东南高。场地区域内主要有6种地形: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村镇建设用地,以耕地和林地为主。区域内道路总体形成“三横、两纵”网状线结构。场地内分布有多条河流,河流中有大量泥沙,水质问题、雨洪问题严重,湿地公园现有植物观赏性不强、净化水质能力较弱、物种丰富度不高,整个生态系统不够稳定。

图1 场地区域土地利用情况

5.2 规划布局

5.2.1 规划总体布局

该城市湿地公园采取“斑块—廊道”结合规划模式,通过“大地记忆”理念,对水系廊道、湿地斑块、植物斑块、村落斑块、产业斑块等进行演绎规划,形成湿地公园整体布局。通过对场地的规划结构“一轴线、五区、三十景点”,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湿地公园规划布局

5.2.2 规划策略

(1)文化与地理记忆串写场地脉络

该城市湿地公园的原生态环境不稳,由于人为的影响导致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基于此,采取场地各大斑块、廊道分层规划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块:建筑斑块、水系廊道、湿地斑块、植物斑块、道路廊道。建筑斑块代表了场地的肌理、文化记忆,水系廊道;水系廊道是场地河床、地形记忆的象征;湿地斑块是结合场地原有湿地,将所有湿地规划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但又互成“个体”,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是群落与肌理记忆的现实化;植物斑块是整个场地的初始群落、肌理,个体植物组成植物组团,植物组团组成形成群落,各群落最后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维持着整个场地的生命与活力;道路廊道是生活在沧海湿地公园内部的人们对于场地所留下的肌理、惯性记忆。五种“大地记忆”的重叠,最后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场地记忆,也就形成了沧海湿地公园整个的规划布局。

(2)湿地串联与重构

在全面调查区域雨水走向与流量的基础上,串接区域内呈现为分散状态的湿地,重构水系与湿地,有效扩大水域面积,改善泥沙淤积、水质、雨洪问题、最后也形成了水系骨架,以及一部分湿地斑块。湿地斑块可以有效解决泥沙淤积、水质污染等生态失衡问题,虽然现有湿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生态群落,但是许多湿地并不是相互联系的,所以综合效益相对较低?所以将各湿地连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植物分级规划

针对区域植物群落景观性较差、物种单一、净水能力差的情况,在已有的植物基础上,合理选取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规划形成一级群落、二级群落、三级群落,最终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4)建筑分类保留、改造或新建

场地原有村庄的布局大部分保留,对于建筑主要采取保留、拆迁、整合改造的3种方法,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予以保留;对于景观性较差或者建筑风格不统一的建筑进行改造;对于景观性非常差或存在安全原因的建筑进行合理拆迁。在满足居住、商业、休闲度假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渗透当地文化记忆,对村落进行布局规划。

(5)产业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融入当地文化特色,比如特色文化饮食等产业,形成一个较为综合的产业体系,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对于种植业布局,还可以合理与湿地斑块布局相结合,打造经济、生态相结合的规划布局。

6 结束语

建立湿地公园是走出城市水环境保护利用和促进城市生态健康化的第一步,但建立湿地城市公园是一项难度系数很高的任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定科学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建立并落实严格的规划审批制度。虽然湿地保护任务充满了重要性和紧迫性,但仍然反对盲目的建设,建设不合理不止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科学合理的组织建设,在构造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邹良财.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7(6):110.

[2]彭艳玲.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智能城市,2016(7):250~251.

[3]袁雷.生态规划理念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探讨[J].环球市场,2016(17):57.

[4]陈佳宁,李欣,侯典岭,等.人与自然交融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阿什河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6,32(6):219~222.

[5]缪玥,陈晓刚,杨坤.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及其控制要素研究[J].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2016,17(7):1679~1683.

TU986.6

A

1005-7897(2017)12-0086-02

2017-6-10

猜你喜欢
水系廊道规划设计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资源导刊(2020年5期)2020-06-12 11:36:58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6期)2019-07-19 10:13:18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9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