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兴绍
(三都水族自治县林业局三林土地纠纷调处工作组 贵州三都 557500)
林业技术中的造林技术分析
韦兴绍
(三都水族自治县林业局三林土地纠纷调处工作组 贵州三都 557500)
我国林业取得突出的成就,造林一直是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同时也是林业工作的基本所在。实践证明,林业建设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从当前造林管理现状可知,需要了解造林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按照技术要求实施。本次研究中以林业造林现状作为基础,对如何做好造林管理进行分析。
林业技术;造林技术;应用现状
为了保证林业的有序发展,相关部门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规划和处理。根据造林技术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提前对规范机制了解,发挥现有林业规划体系的最大化作用,保证其合理性。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造林管理难度提升,甚至存在其他类型问题,导致林业管理不容乐观。相关工作人员要从现状入手,提前对技术进行分析,发挥技术形式的最大化作用,实现技术再利用。
我国林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技术方案和规划要求可知,在整个实践阶段要发挥现有技术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从造林处理现状入手,保证其合理性。以下将对林业技术中造林技术现状进行分析。
1.1 技术应用不合理
造林技术类型比较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管理,则会增加造林管理难度。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合理引进造林技术,发挥不同技术形式的最大化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其他因数的影响,很多技术无法应用到实践中,树苗抚育难度增加。针对其特殊性,在技术应用阶段要进一步绿化市场化管理机制,采用动态化养护方案,坚持依法治林。
1.2 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林业技术种类比较多,对工作人员自身也有严格的要求,针对具体管理现状可知,技术人员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掌握不同技术的操作方案,按照需求和要求落实。但是部分技术人员仅按照经验进行,对现有几首方案缺乏了解,进而导致技术无法及时落实,甚至存在其他问题[1]。
1.3 养护管理不到位
根据林业发展和管理基本要求可知,养护管理是重点,适当的养护能提高树木存活率。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林地树木进行有序管理,限期更换,加强苗木扶正缓和支撑。抚育是重点,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养护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养护措施的落实是关键,如果无法执行养护管理,则势必对林业后续发展造成影响。
我国林业取得突出的发展成就,针对技术形式的特殊性,在实践阶段需要做好造林维护和管理工作,按照已有方案呵和要求实施。以下将对林业技术中造林技术进行分析。
2.1 做好造林设计和修正工作
林业生产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气候特点和位置等进行预设。因地制宜进行预设是重点和关键,在林业生产前,要全面进行调查和处理,对各类技术研究后,结合不同区域的林业生产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定造林方案,仅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此外需要结合林业发展方案和具体要求,对林业布局进行了解,考虑到树种和林种的数值变化可知,要能更好的提升造林存活率,需要做好基础改善工作。通过适当的修整后,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此外在生物性能分析过程中,为了全面改善生长环境,需要做好前期处理工作,包括:清除杂草、合理选择树种和施肥浇水等,通过多项措施的应用能改善土壤的生物性能。受到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要选择科学的植树方式,对于灾害性因素,要提前对各类因素分析,采用大面积播种的方式[2]。
2.2 幼苗抚育技术
选种和播种是造林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关键,在造林处理阶段需要结合区域性的土壤环境,气候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选好种子后需要科学保存种子,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后方能进行播种。种子发芽后需要将草席覆盖在芽上,等到发芽率超过70%后,将草席拿掉,直到发芽率达到100%。接下来将树苗进入生生长期,这个阶段的树苗比较脆弱,抗病能力差,需要做好管理,早晚浇水、悉心看护,同时需要结婚和苗木的具体长势进行补苗,促进树苗整齐生长。在夏季需要做好苗木的防晒工作,避免幼苗受到阳光照射,影响生长。进入到秋季后,需要合理施肥,不能灌水,保证幼苗根部正常生长。进入冬季后,做好防寒处理工作,避免幼苗冻害。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暖棚、盖草等保温措施,苗期和幼苗期不需要大量水分,不能过量灌溉,必须满足水分需求,适当灌溉处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根系深度不同,只有达到根系规定深度后,结合不同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才能保证幼苗成长[3]。
2.3幼苗管理技术
幼苗管理技术是处理的重点和关键,强化林地管理,按照具体措施进行落实,能保证其合理性。在具体处理阶段按照实际造林要求实施,提前找好距离,挖好树穴。根据苗木等级可知,选择1级和2级苗木后做好造林处理工作,此类苗木生长状态好,苗木选择后及时林地,能提升苗木成活率。在栽种过程中,为了保证苗木的舒张性,对于裸根的苗木需要进行打浆处理。幼苗抚育处理能提升成活率,从整体上来说,对幼苗抚育有严格的要求,要及时修剪枝干,清除灌木和杂草,合理规划数目密度。施肥和翻垦能改善土壤环境,五月中旬以后,对幼苗进行处理,能使幼苗获得足够的水分和阳光。在7~9月份进行抚育管理后,能保证幼苗抓茁壮成长。通常情况下采用分工除草方式,效率比较低,随着机械化发展不断进步,需要做好冬季防寒管理,避免幼苗受到冻害。在这个时期通过覆盖塑料膜,加设屏风等方式能保证看护处理的合理性,避免对幼苗造成损害,进入到冬季后,需要做好防火管理工作。
2.4 分殖造林技术
在现代化林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对造林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在树苗培育过程中采用现有的树干或者根系进行处理,利用现有根系进行栽植后,相对于其他造林技术能起到完善的作用。除了上述优点外,分殖造林技术能起到节省时间和节省人力的作用,该技术形式科技含量比较低,林木秒的成活率较高。林苗成活后和原木相差不大,能保证原有优良品质。在分殖处理过程中。受到原木生长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分殖造林技术还是有很高的造林技术要求,同时数量也是较少[4]。
2.5 中龄林管理技术
苗木进入到成熟期后,对树苗进行处理,能实现造林技术的合理性。在具体采伐阶段,结合树木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合理采伐能带来经济价值,促进树木可持续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再次阶段,容易出现盗林的现象,需要加大树木保护力度,做好林业维护工作。一旦遇到明火很容易发生火灾,该阶段必须做好看护工作、巡逻工作,预防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行为。
为了促进林业的发展,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具体工作方案进行落实,以规范化处理作为前提,不断促进林业的发展。
3.1 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
林业结构如果不合理,则对当地经济发展容易产生影响,针对结构调整方案和具体要求可知,对劳动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干预是关键,如果资源无法落实,则势必阻碍乡镇发展,要想改变此类情况,需要对林业结构调整,保证结构转型升级。其具体流程如图1。
在升级处理过程中,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绿色支撑体系,以清洁生产技术作为前提,鼓励建立生态园区,有效落实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5]。
图1 林业结构转型流程图
3.2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对于各地存在的环境污染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强化管理和治理,在具体工作中,以预防管理作为前提,进行综合性的治理。此外需调动居民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提升各方的环境责任意识,在发展林业经济的过程中,将经济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等放在同一位置,同步进行规划和处理。还应该引导大中型的企业,使其积极参与到环保产业的发展中,使用其资金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效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林业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在林业管理中需要对技术类型进行掌握,按照具体要求实施。针对林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应用不合理、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养护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从对林业结构进行调整、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按照技术具体要求进行落实,进而保证造林技术的合理性,促进区域林业发展。
[1]刘家铄,张文涛.试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131.
[2]何伟坚.试析林业生产中的造林和抚育技术要点[J].农技服务,2016(06):150+170.
[3]黄艳伟,齐恒,林永进.试析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13.
[4]于海龙.略述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4(17):76.
[5]柴朝东.分析林业资源现状提高造林技术水平[J].科技资讯,2014(05):155+157.
S725
A
1005-7897(2017)12-0148-02
20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