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巧玲
·临床经验·
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董巧玲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稳定期女性慢阻肺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呼吸功能训练和家庭氧疗,观察并分析2组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训练; 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死亡率在我国居高不下[2-3]。慢阻肺急性加重是加速患者肺功能恶化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4]。如何在生活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控制的难题之一。本文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时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女性慢阻肺患者70例,年龄42~68岁。入选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2013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5];患者体力可以支持6 min步行距离。排除吸烟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 线片、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甲状腺功能、肺功能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伴心肝肾严重疾病、颅内出血和精神异常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及氧疗,氧疗即以鼻导管吸氧,每日持续15 h以上,氧流量为1~2 L/min。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按照“吸鼓呼缩”的原则,患者双手分别放在腹部和胸前,呼气的时候就进行压腹、吸气的时候让腹部对抗手的压力;缩唇呼吸:患者闭口,用鼻子吸气,然后缩唇呼气,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呼气时间吸气时间达到3:1;吹水泡训练:将手置于上腹部,用鼻子吸气、用口吹水泡,吹气快结束时手从上腹部往肋肌的方向施加压力,患者以此状态吸气;行走锻炼:每天清晨进行20~30 min的步行训练,步行速度逐渐达到5 km/L。所有训练均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学会后逐渐自己执行,每次训练以患者不感到疲惫能耐受为度[6]。
1.3 观察指标 肺功能检测指标: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s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数值。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6MWD)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来评定。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指南,首先患者在测定前2 h保持身体平稳状况,静坐休息,不进行激烈运动;之后,在地表平坦坚硬的道路,步行6 min,开始行走即计时,50 m来回往返6 min后测量距离,前后测量2次,2次间隔45 min,取平均值即为6MWD,距离越大表明患者的心肺和运动能力越好[7]。SGRQ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VC,FEV1,FEV1/FVC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SGRQ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 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流受限和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是一种由于吸烟、感染及遗传等多种病因导致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预计2020年将上升至第3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9-10],已成为全球主要的社会负担问题。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为8.2%”[11]。患者多有呼吸困难、长期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研究表明,在出现了呼吸衰竭的慢阻肺患者中,进行长期氧疗对女性带来的益处更多[12]。因此本资料中仅观察女性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排除了性别差异,结果真实可靠,更具有可比性。王波等[13]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发现通过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患者的气道阻力得以克服,呼吸肌疲劳迅速缓解。使用正压通气后,患者肺泡的通气量增加,促使肺部的气体分布更加均匀,无效腔气量相对减少,并改善弥散[14]。本资料中采用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的方法,观察到了类似的现象。我们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均有明显提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增加(P<0.05),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SGRQ评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氧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李蔚,陈果,曹晓红.监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以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抗感染治疗策略[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1):78-80.
[2] STATSENKO ME,DEREVIANCHENKO MV,CHERNIKOW MV,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soprolola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Kardiologiia,2014,54(1):48-54.
[3] ZHOU Y,XU M,ZHANG Y,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metoprolol and propranolol in a rat model of smoking[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14,41(9):708-715. [4] HURST JR,VESTBO J,ANZUETO A,et al.Susceptibility to exacerb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10,363(12):1128-1138.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 刘慧兰.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呼吸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134-135.
[7] 李玉明,刘若琳,高磊.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737-740.
[8] 赵东琼,李平东,何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36-37.
[9] 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55.
[10] MURRAY CJ,LOPEZ AD.Alternative 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by cause 1990-2020: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Lancet,1997,349(9064):1498-1504.
[11] ZHONG N,WANG C,YAO W,et a1.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12] COLETA KD,LIMA DF,TANNI SE,et al.Gender and health status response to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in COPD patients[J].Arch Bronconeumol,2011,47(8):382-388.
[13] 王波,杜志祥,李秀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2):73-74.
[14] 韩云.通下法配合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河南省民权县中医院 内科,476800
董巧玲(1975-),女,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4.017
R 563.9
A
1008-7044(2017)04-0425-02
201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