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2017-07-29 10:03包云军
魅力中国 2017年8期

包云军

摘要:现代教育的教学原则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人本主义需求,促进创造性发展,提高实践活动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转变教学策略,积极落实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人道性原则;个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教学内容,是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是否遵循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发展是否完善,对其素质综合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有战略性影响。以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总结,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人道性原则

人道性原则,即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身的情感和价值需求,需要获得教师关爱和人道性关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价值的交流和沟通,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对待,满足学生的合理生理价值需求,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

(一)教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自身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师落实人道性原则,就必须自身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还是育人的过程,如果教师对教育有片面性的认识,就难以在教育过程中落实人道性原则。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对学生和教育有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教育中要有崇高的理想和道德追求,不断学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普遍价值的理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追求,这样教师才有可能在教育中落实人道性原则。

(二)教师要积极挖掘小学语文课本的人道性教育价值和内涵

教师落实人道性教育原则不是通过自身的规范就能够完全实现的,教师不仅要理解人道性的价值追求,还要在教育中体现出人道性的价值理念和思想,塑造学生的人道性价值观,对学生的人格形成积极影响,使学生对自身和他人以及世界有正确的对待,理解人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生活中能够基本践行人道性价值原则。例如:教师可以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在语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设置上,侧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反思与整理,使人道性价值理念作为形象的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避免纯粹性的道德说教。

(三)尊重学生人格,热爱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理念,就要以人道关怀的目光来看待学生的行为,理解学生不足,宽容学生的错误,本着热爱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待一切的教学活动,从而是学生感受到人道性的关心,在充满爱的氛围中自觉获得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规范行为,小学生课堂自我约束力较差,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以此问题行为或者顶撞性举动就否定学生,或者对学生产生偏见,而是要理解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会出现错误,主动谅解学生,帮助学生自觉反省自身的不足,进而改正缺点,获得良性发展。

二、个性原则

现代教育讲求发展的个性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使学生有机会和权利获得自身的发展,享有充分的发展自由,实现集体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有机融合,共同进步。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发展特长

个性原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无法忽视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的个体,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自己的发展倾向,教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学生,而是要在日常学习中关注学生的不同,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例如: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就要为其设计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相对较早,教师就要因势利导,不能对其进行一般的写作教学,而是在鼓励的同时,为其设置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形成自己的特长。

(二)开展课外辅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完善教学的必要步骤,自然也是开展个性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使有需要的学生及时获得教师的帮助,个性得到充分的挖掘。例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智力发展缓慢,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相对其他学生都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就要积极组织课外辅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弥补自身不足,获得个性的完善。

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多样性的发展,树立创造意识,形成创造能力。小学语文的创造性一般体现为语言的创造性和阅读感受的创造性,使学生成为具有创造能力的个体,更好适应今后变化的社会和知识时代。

(一)培养语言创造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能力,也是其他能力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征形式。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创造性教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话语对学习内容进行表述,脱离课本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语言世界,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使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进行学习,逐步获得创造性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经常用语言来为学生进行描述,借助于语言创设学习情境,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榜样,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获得语言的有效示范。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落实创造性原则

语文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实践,转变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高度发展,培养创造能力,激发主体能动性。例如:创新语文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阅读、阅读表演、阅读竞赛等,甚至可以让高年级的学生自我设计阅读实践,或者進行语文社会实践等,使知识的学习以新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学习世界中,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发挥能力,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要遵循教学的科学性,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关注学生的阶段性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