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笙的改良看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

2017-07-29 13:47张现增
魅力中国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低音音色

张现增

笙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作为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吹奏乐器,深浸着丰富笙文化特色的华夏艺术,并以其独特的音色和韵味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由民间形态向专业形态演变,开始步入现代教学之列。

一、笙的结构

(一)笙的构成

笙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笙的构造比较复杂。它是由笙斗、吹嘴、笙苗(又称笙管)、笙角、簧片和腰箍等部件组成的。笙斗圆形,笙斗和吹嘴铜制,焊接后合为一体。笙管上端有长方形或亚铃形出音孔,下开圆形按音孔,下端与笙角相接。笙角为红木或黄柏木制锥状体,插人笙斗部分镶簧片。簧片响铜制,长方形,其根部与簧片板连接,经过抹绿(用五音石磨出铜绿涂抹簧片,弥合簧缝,并可防锈)和朱蜡(用蜂蜡、松香,朱砂或银朱配制)点音(又称点簧,置于簧片尖端,可调整音高)而成。笙管依发音高低而长短有别,中下部用腰箍固定。右留缺口可容手指按音。

(二)笙的种类

隋唐时期的笙有19、17和13簧多种;后来又流行一种17簧义管笙,这种笙在17簧以外另备两支“义管”供转调时替换用。后来19簧笙也失传了。

北宋景德三年(1006),宫廷乐工单仲辛制作19簧笙,此后19簧笙在宫廷和民间又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笙管多为竹制,现为铜质。明、清以来,流行的笙多为17簧、14簧(方笙)、13簧和10簧。现在民间使用的笙有13簧、14簧、15簧、17簧等多种,但以14簧、17簧最为流行。

二、笙在国外的传播

我国的笙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最早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1777年法国传教士阿米奥又将笙传到欧洲。

1780年,侨居俄国的丹麦管风琴制造家柯斯尼克,首先仿照我国笙的簧片原理,制造出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管风琴才开始使用音色柔和悦耳的自由簧。

18世纪末,俄国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撰文称赞笙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风琴”。以后,又促进了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1810年,法国乐器制造家格列尼叶制成了风琴;1821年,德国布希曼发明了口琴,次年又发明了手风琴。

我国的笙、竽在盛唐之时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存我国唐时制作的吴竹笙、竽各两支,假斑竹笙、竽各一支,皆为17管,其排列方法均呈马蹄形,唯弯曲的吹嘴特别长,斗上都有油漆彩绘的人物或风景画。古籍中所说竽为多管,而正仓院所存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与笙同为17管。

三、笙在乐队中的作用

笙是吹管乐器,但又是通过铜质簧片的振动而发音的,因此具有簧、管混合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优美、丰满,柔和,易与其他乐器的音响融合。

笙的音色与箫、笛、管比起来,缺乏个性,音质也较为浮泛,穿透力较差,深度和力度不够,但它却是一个很好的伴奏乐器和合奏乐器。笙的簧、管双重音色及自身的和声配置,使笙的音响具有很强的协调性。在管弦乐队中,笙是最理想的“溶合剂”,它可以与吹、拉、弹三组乐器结合得很好。

在河北吹歌、山东吹乐和辽南鼓吹等民间吹管乐队中,笙也能起到调和乐队音色的作用。在齐奏中能丰富乐队的音响效果,使之统一、和谐而丰满。笙在江南丝竹、常州丝弦、福建南音、山西八套和西安鼓乐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配奏乐器。还用于昆曲、越剧等地方戏曲音乐伴奏。笙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有时要用到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种笙。在中西混合乐队里,笙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四、从笙的改革看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

笙的改革,主要是以增加簧数扩展音域为目的。为适应乐队的需要,能够自由转调,演奏家们研制出了加键笙。目前乐队中使用的高、中、低键笙系列确实为乐队的建设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丰富了乐队的音响,演奏员不再为缺音少调而苦恼。但是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许多改良笙无法演奏的笙技巧和乐曲。而民族乐器向来是以它的个性突出为特点的。在演奏时,尤其是笙的独奏技巧,如何在音乐作品中仍得以展现,传统的名作如何去继承、发扬?新创作的作品如何保持笙原有的风格和特色,这些问题困惑笙演奏家们,一台晚会至少要准备两只笙,一只用于独奏,一只用于合奏,用于乐队的加键笙不能演奏民族风格浓郁的传统乐曲,一些独特的技巧被削弱了,而用于獨奏的笙又因为音域窄、半音不全而无法适应乐队的需求;再者加键笙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音位排列和持笙方法的改变,拿到一个加键笙后,除了口型不变外,其他的都要从头学起,给演奏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我国乐器的改革,多是围绕在解决笙、笛等民族乐器在乐队中的转调的矛盾问题,五六十年代随着乐队规范发展、作品现代化、演奏欣赏要求的提高等现实情况,许多演奏家、笙制作家将原来的传统笙不断改进,在原十七苗十三簧笙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十七簧带有半音的改良笙,随后相继出现了二十一簧、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等园笙等,后为了解决民族乐器缺少低音的实际情况,又出现了三十六簧方笙及中音排笙、中音抱笙、次中音抱笙、低音排笙、低音抱笙和键盘排笙等。

许多民族乐器在解决了转调难的基本问题以后,却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质的特色——“音色”,如笛子在加了键、打了空后,不仅音色改变,许多传统笛中的抹音、滑音等技巧也随之失去,如果笛子改革后的而使其原有的音色改变,那么也就失去了它改革的意义,必然会遭到非议。又有一些乐器改革后有得有失,得大于失。比如;琵琶采用十二平均律品位后,一是对于听惯了中国传统五度相声律的民众的耳朵来说,无疑存在一个不适应的问题,二是因其中某些品位间距变小了,有碍于某些演奏技巧的发挥。但随着大多数演奏者对此类改革的接受,以及它在民族乐队里所发挥的作用,又充分证实了它改革成功的一面。

我国民族乐器改革如何在既要考虑不失去它原有的民族特色,即它的本质音色和音乐表现力,又能借鉴一些西方的科学方法,使之更加完善、更具有时代性,是改革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笙的改良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由牟善平、翁镇发等研制的37簧圆斗笙,在形制、持笙方法、音位排列等方面等保持了传统的基础上将音域扩展的,而在加键方面,为不影响传统技法的发挥,并防止过多的漏气和指法运用上的不方便,只在中音区加键。在完整的三个八度中(g-g3),即解决了合奏中“缺音少调”的问题,又不影响传统的演奏技法。这种改良笙因为其表现力强、便于携带、易学等优点,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笙——这一古老而优秀的我国传统乐器,但愿它科学、合理地在实践中不断改良和完善,使之更趋于完美,更能适应我国民族音乐的需要和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低音音色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计算机音乐编曲中音色的复合应用
一位听障人士的DJ生活
普罗科菲耶夫的低音号
民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Why?必用低音炮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
High and Low Voice高音与低音
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