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曲《问秦俑》由肖阳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歌词苍凉大气,深情感人,把秦俑的艺术形象塑造的鲜明而又生动,采用A、B、A的三段体结构这种三部曲式中常见的情绪设计方法,来表达富有对比性的两种感情。作品适合音色醇厚的女中音或女次高音来演唱,虽然作品的音域跨度不大,但难点却在于情绪的把握,歌曲旋律还带有浓厚的陕西秦腔风味,演唱时要把人物的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表达的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就需要演唱者有历史功底,深刻了解并体会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伟大与生活的沉重,从而更好的表现作品。
关键词:《问秦俑》;创作特点;演唱特点
一、《问秦俑》的创作特点
《问秦俑》这首作品创作并首唱于2002年,是由著名词作家肖阳作词,著名作曲家张卓娅、王祖皆作曲。其中词作家肖阳,男,陕西电视台大型文艺节目部导演、电视撰稿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词作家。而王祖皆、张卓娅这对著名的乐坛伉俪,作曲家,长期以来更是优秀作品层出不穷,他(她)们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舞剧《繁漪》;合唱套曲《南方有这样一片森林》;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片头、片尾主题歌五首)《苍天在上》等;歌曲《小草》《眷恋》《别姬》《我心永爱》《爱情湖》等,这些作品都是流传至今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代表,并且均在全国、全军获大奖。其中《问秦俑》这首作品的首唱者是国家著名歌唱家,海政歌舞团的赵军婷,她曾在第十届“哈药六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代表陕西电视台参赛,当时演唱的就是这首歌。她是一位著名的女军旅歌唱家,曾经荣获全军声乐大赛一等奖,其声音音色饱满而又圆润,醇厚结实而又富有激情,听她演唱作品时会让人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感情运用更是十分贴切到位。
作品以《问秦俑》为题,从字面意思上即可看出其创作意图,秦俑,即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它们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形形色色的秦朝劳动人民和秦始皇所拥有的强大军队的缩影。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六公里的西杨村南,其中出土的各类陶俑,身份也比较多样化,有勇猛威风的将军俑、形形色色的军吏俑和武士俑等几个级别,他们的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最令人惊叹的是几千件的秦俑没有一张脸是相同的,令人叹为观止。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深刻体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歌词要表达的意境和旋律设置结合较好,其中的“怨、愁、爱、恨”直接明了的道出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苦难与不懈追求的历程,非常具有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歌词全都是以当代人的口吻与古代的秦俑进行对话,一句“问你问了多少声”突出了其中的人物和主题,把秦俑这一音乐形象塑造得鲜明而又生动。
歌词分为两段,整首歌曲采用了A、B、A的三段体结构形式,这也是三部曲式中常见的情绪展示法,在表达富有对比性的两种感情时,以一种情绪为主,另一种情绪通常会通过速度和力度进行变化和对比,这样的安排使作品结构显得十分紧凑。A段采用一连串排比式的问句,歌词“你从哪里来,你往哪里走,问你问了多少声,你总是不开口,你有几多怨,你有几多愁……”道出了秦俑从漫漫历史长河走来,浓得化不开的深深的怨与愁,仿佛把人一下子带到了几千年前的秦朝,看到了秦朝人民心中的哀怨,听到了他们苍凉悲壮的歌声。B段采用加快了近一倍的节奏节拍,道出了秦俑“人生有梦,苦苦追求,一路壮歌仰天啸,爱也悠悠,恨也悠悠。”的壮士情怀,一扫A段的悲凉,变得雄壮激越起来。A段又回到A段柔缓沉重的旋律中,在与A段歌词旋律相同的情绪基调上,对“你心里那首无字的歌,还要唱多久,”进行反复吟唱,令人感觉回味无穷,整首作品弥漫着苍凉悲壮的音乐风格,带给人无尽的思索。[1]
二、《问秦俑》的演唱特点
这首作品非常适合音色醇厚的女中音或女次高音进行演唱,音域跨度不大,其难点就在于情绪的把握,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历史功底或进行相应的案头工作,从而深刻了解并体会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伟大与人民生活的沉重,同时还能够感受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军队的雄伟气势与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2]要注意几个长音演唱时气息的保持与推进,由于作品分句规整,故而气口的安放均在句末,一句一换气,规整的换气给人以庄嚴庄重之感。该作品在韵辙上采用了由求辙,以ou、iou为韵,如:走、口、愁、久、头、求、悠。这些字都是由求辙的常用字,咬字吐字上都有相应的要求,作品的合辙押韵十分规范,演唱难度居中,情感把握较难。对该作品进行演唱时的关键就在于对歌曲速度变化和情绪变化方面的把握,尤其是慢-快-慢的速度对比,需要在歌曲旋律起伏,E大调中的G音作为主音不断重复,速度发生明显改变的同时,掌握好其中变化起伏的尺度,做到过渡自然平稳,游刃有余,心中有数。构成歌曲韵脚的o与u两个韵母的发音、共鸣状态基本相同,仅在双唇的展拢程度上略有不同,收声时,由o到u的转化要注意保持连贯与柔和。根据窄母音宽唱的原则,对两个韵母的共鸣状态进行科学调整,使之获得充分的共鸣效果和明亮的色彩,以确保歌曲的演唱效果音色醇厚、气势豪迈、情绪饱满。[3]
歌曲旋律带有浓厚的陕西秦腔风味,秦腔唱腔多用于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也是与其他的剧种有明显区别的地方。另外,秦腔的唱腔有欢音和苦音之分。顾名思义,其中的欢音擅长表现欢快、喜悦的情绪;反之,苦音则适合抒发悲愤、凄凉的情感。这首作品主要想表达出秦俑所代表的那一段埋葬在黄土中的厚重而又沧桑的历史,把大西北的独特韵味融进了作品之中,情绪苍凉悲壮,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扑入人的灵魂深处。要充分体现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就需要了解创作者所运用的音乐元素,唱出自己的特色。[4]这首歌曲采用E大调,音域为bb—#f2 ,适合通俗唱法的女中音声部中级程度选用。演唱时还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在了解到作品的创作意图后认真选择演唱时的语气、气息和声音走向,争取把作品唱进观众的灵魂深处,唱出属于炎黄子孙的雄伟气概!
参考文献:
[1] 陈蕊.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风格[D].山西大学,2014.
[2] 徐承跃.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唱风格[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5(3):26-28.
作者简介:赵丽娜(1981—),女(汉),河南省焦作市,文学硕士,河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研究方向:声乐,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现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