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中阅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育由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在课内阅读要引导学生立足课本,通过阅读课文,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学习字词句、修辞手法、作者思想感情等,再加上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更多地语文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地;课内外阅读结合
一、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能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一)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不同体裁的课文,教学时,我依据课文体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学古诗时,我常鼓励学生多积累古诗。如在教学李白的《静夜思》一诗后,让学生去朗读、背诵“思乡类”的其他古诗,待学生将古诗背下来后,再引导他们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在学习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在《吵架》一文的教学中,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慢慢体味那浓浓的父母子女间的亲情、老师学生间的深情、同学间的友谊。这样可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
(二)一个人物引出一类人物。
教材中有许多以写人为主的课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主要事迹和精神品质,还要注重拓展延伸,让学生去阅读与文中人物类似人物的生平或事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壮》一文后,我请学生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并在班上举行了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争着上台介绍。
(三)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有的是一本书中一个精美的片断摘选,有的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编成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文后,我推荐学生们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学完《小英雄雨来》后,推荐《小兵张嘎》等表现儿童团员机智勇敢品质的故事。
二、以课内阅读为导,进行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知识,利用小学生对电影、电视的热心,由此及彼地引导他们读一些高层次的书。
(二)指导精读和略读。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新世纪的竞争离不开高效益,一个学生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而精读和略读是最常用的读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吸收尽可能大的信息,以适应新世纪快节奏、高强度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三、以活动形式为果,体验阅读乐趣
(一)读书笔记展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好词佳句,把它们摘抄下来,进行读、记、展评,长期坚持,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运用于平时的交流与习作之中,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与作文的能力。通过班内展评的形式,促进了学生摘抄的热情。
(二)交流读书所得。每月在班内适时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畅谈读书的内容、看法或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不但能让学生在更大程度上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而且能于无形中促进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还可以定期开展其他活动,如辩论赛、小报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我适时表扬、奖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掀起了人人爱读书、多读书的热潮。
四、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不断积累,不斷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了及时地对阅读进行反思和批判,就要建立阅读评价机制。要对学生的阅读实施量化,进行阅读考核。编制表格,实行积分管理。考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读书笔记、阅读书目、课外阅读积累检测,班级读书交流会表现,满分为一百分。每周小组内互评,每月由班委总评,算是一次测验成绩,并且累计,在期末实施评定。这样做的效果很好,无形地给学生树立起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这样就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都能与书籍结成终身的朋友。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门学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精神生长的过程,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意义。课内阅读使学生得法,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更丰盈。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用课内阅读去扣开课外阅读的大门,用课外阅读充实课内阅读,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陈岳钦,《课外阅读让语文插上腾飞的翅膀》,《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14期
[2]薛俊英.,《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大观周刊》,2012年36期
作者简介:班开秀,女,贵州省长顺县人,贵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专业2011年函授本科生,长顺县罗湖希望小学语文教学,县级语文骨干教师,2013年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号2012J003,子课题《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效性的策略研究 》主要参与者2015年9月,积极响应贵州省教育厅 “三区”支教工作的号召,选派到贵州省贵定县第一小学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