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大发展、大融合,文化产业化发展也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型方式,成为国家和政府产业发展的重点,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大背景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问题,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总结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化创意 艺术设计 产业化 教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146-03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凭借人类特有的智慧,运用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意改造,进而创造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当之无愧是一个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人的创意、想法为增长点的产业,它依赖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改变人才培养目标,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高校的人才资源。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艺术设计的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国,我国文化创意艺术产业得以飞速的发展,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迄今中国已建立千余所艺术设计高校,每年招生不下十万人,设计类专业成为中国高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在迅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技术人员质量问题,一直以来,艺术设计教育界都认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落后于制造业,这种认识虽然偏颇,但也是有事实依据的,我国创意产业从业率不超过1‰,从业人员年龄在20-25之间,工龄不超过8年,都是行业中的“新手”。
(二)高校艺术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不科学。艺术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设计流程的掌握,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设计的整体结构,最后只是掌握理论知识和各个片段的操作技巧,使整体设计缺乏创新性和自然性。
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设计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和工学设计,大部分高校目前还没有将工学设计和艺术设计相融合,创造共同的学习、实践基地,工学设计的学生一般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建筑、汽车、机械等设计没能及时跟上潮流。还有就是设计人才的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工学专业的学生多以专科为主,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学术上的欠缺。
创意学研究不够系统化。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从事创意产业理论研究的人员缺乏创意学理论研究任然处在引进阶段,对于国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政策借鉴、产业布局还是抱着借鉴的态度,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一)文化创意产业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的建立
建立全新的设计教育理念。“从制造到智造,从计划到策划”,艺术设计教育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到一条科学的设计思路。早期,由于科技的限制,学生的学习多以被动接受为主,重在对知识的积累而非思维的创新,直到2000年,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被高校所明确。智慧创造财富、策划取代计划,艺术设计在变化中成长,艺术设计教育从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
建立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环境育人理念是近年才发展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体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教育氛围、教师人格魅力等。艺术设计是艺术和科技的人文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自然环境必须要有生活气息浓郁的人文环境支撑。学校的专业特色、发展历程,教师的人格魅力、艺术修养,这些良好的艺术环境,容易感染学生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协作能力的锻炼。
(二)文化创意产业促进新型艺术设计观念的转变
艺术设计教育要贴近市场。“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在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要做到与市场结合,从市场中寻找艺术灵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调整与时俱进的教育目标。过去艺术设计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多是年代久远的设计案例,多是艺术大师的名作,艺术教育的市场化意识淡薄。我们现在明白艺术是大众的,我们的艺术设计创意必须符合大众需求,如果我们一直坚持精英化设计风格,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将不会设计出真正反映生活和百姓情感的作品,艺术设计作品将降低经济价值。艺术创意设计最好的答卷就是作品能走向市场、走向日常生活。
艺术设计教育要紧抓实践教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将创意转化成现实的作品,能自主完成项目实践。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文、理实验室,实习基地、实习工厂,这样能使人才培养与市场紧密结合,学生能抓住时尚的设计元素,并且能根据专业领域的设计眼光,完成课程作品设计和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能让学生对社会、市场有足够的认知、责任感,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
三、文化创意产业背景对艺术设计的新要求
(一)构建创新型教育体系
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点到点的知识积累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求,一要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减少技能训练所带来的惯性思维设定;二要能重点开发地域文化,在设计中体现学院和地区特色,形成设计教育的集群型发展。创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加大思维课程训练和融合性的综合课程训练,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由模仿设计到创作设计转变,同时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普及。
(二)产学结合
創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强、创新型强的综合性学科,不能单纯的认为是技术或技术和艺术的简单相加,文化创意设计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当下文化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的文化战略意义更重要,所以,教育和产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企业合作,解决学以致用的现实问题,使得企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共生共赢。
(三)注重师资培训
创新性思维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灵活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探索性课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开发创新潜能。所以,创新性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教师要意识到并做到,从一个单纯的传授者向一个信息资源的调配者的转变。同时,学校要加强国际师资的引进和经验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的国际间的交流与学习,培养跨领域与国际设计人才。
四、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
(一)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创意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艺术人才、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与市场和行业相适应的人才。所以,艺术设计教育首先要明确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标准,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个人作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思考设计的灵感,从社会需求出发创作作品。
(二)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文化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文化创新依托渊博的人文和科技知识。所以,艺术设计教育不是笼统地培养人才,而是明确的艺术创意人才,但是,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以专业技能的专业考察为主,忽视人文素养培养。所以,艺术设计教育要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既发展了科学思维,也发展了人文思维,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统筹艺术与科技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生存的新兴产业,艺术设计教育所培养的创意设计人才就要掌握必要的电子科学技术,熟练地将专业的艺术知识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融合,在作品中体现技术与创意的高度融合。现代科学的先进之处在于能巧妙地融各个学科,你的创意能转化为现实成果,所以,艺术设计教育要培养既熟悉专业技能、又掌握电子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四)依托地域特色,发展教育改革
地域文化是地域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当前高校学生缺乏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作品的设计缺乏地区市场吸引力,所以,高校藝术设计教育要弘扬地域文化,采取相应措施让学生在艺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掌握地域文化的精髓,在作品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使得艺术设计更加丰富、有内涵。
五、结语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艺术设计的改革,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也推动了文化创业产业的良性发展。二十一世纪是设计的时代、创新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水平,有效地促进中国由“制造”到“设计”再到“设计”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潘志琪.试论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方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版),2006,(06):112-114.
[2]贾丽丽.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特色化教育模式研究[J].艺术研究,2015,(02):98-100.
[3]乐建军.文化创意产业化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243-244.
[4]田君.设计教育:引领创意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思考[J].艺术百家,2007,(03):139-141.
[5]刘英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艺术设计:理论,2010,(05):140-141.
[6]李菲菲,计伟楠,李秋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J].艺术设计,2014,(01):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