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目前,农地流转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流转的速度极快。农民在与其他集体户或者个体交易农村土地使用权的过程也就是农地流转,它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农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配置、能够扩大土地经营的规模、能够提高农地的生产率。强化农地流转的认识,使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提高农民的收入,拓宽来源渠道
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转让经营使用权,是以获得一定的租金为经济报酬的行为,因此,土地流转丰富了农民取得收入的来源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过去,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基础设施及劳动技术的制约,农业种植效益并不高,不仅不利于农民增收,还不利于农业发展。
2.减少农村土地浪费,增加土地耕种面积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加之现代交通的便捷,并且城市化发展劳动力缺口大,使得很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转向城市发展,农村的劳动力减少。如果进城生活的农民没有将土地的经营权转让给别人,而自己又没有时间精力耕种土地,那么就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土地闲置荒芜浪费,不仅不利于农村的建设发展,而且加剧了粮食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
3.农地流转能够巩固农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好农产品的供需关系,采用贸易、工业、工业相结合的市场机制进行农产品的营销。通过农地流转可以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取适度规模的经营方式来生产出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二、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有顾虑
土地不仅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具有社会意义,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留有一亩三分地心里踏实,对于流转有后顾之忧。农民收入虽然主要不是依靠土地,但对他们来说,土地也是发展资本,比如土地被征用时,农户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货币补偿,可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离乡不离地”是许多外出从业农民的观念,他们希望能够保留土地经营权,当年老力衰无法外出就业时能有基本生活保障,随着粮食定购任务、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种田已无任何负担,使农民宁愿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肯轻易放弃土地经营权,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风险保障机制的缺失。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在我国,土地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更是农民生存的根本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土地成为农民的唯一保障和唯一依赖,承载着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就业风险保障、养老医疗保险、生活福利等多重社会保障功能。农民把土地视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属理所当然。历史经验表明,人地关系越紧张,土地承载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越大于生产资本功能,就越不利于土地流转和人口的转移。土地的保障功能从深层次上制约了土地的有效流转。
3.土地流转不够规范化,流转过程缺少管理
当前很多农村的土地流转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农民进行土地流转的眼光不够长远,没有从土地的长远发展上考虑,局限于人情世故,将土地流转给亲朋好友,致使土地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更为严重的是,缺乏相应的流转合同。然后,在农村关于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上还没有发展起来,造成了土地流转信息闭塞,想承包土地的没有渠道,让转让的也流转不出去。
三、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土地流转是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规范的土地流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人地矛盾,也是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要采取送法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原则、程序和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干群的政策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2.建章立法,规范运作
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的现状,建议尽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明确界定发包方主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例如,哪些土地由村集体发包,哪些由村民小组发包,农民有哪些处分权等。及时制定有关指导和规范土地流转的配套措施,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体系。
3.培育流转市场,发挥基层和中介组织的作用
由于自发性流转加大了交易和履约成本。同时,流转双方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农户由于丧失非农就业机会、农产品价格上涨、土地租赁价格上涨等种种原因而悔约,给受让方造成损失。对受让方来说,也可能因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拖欠租金,给农户带来损失等。因此要充分发挥乡村等基层组织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引导、组织、监督作用,成立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促进流转市场的发育完善,降低交易风险。
4.建立健全农民土地承包經营权流转后的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削弱土地保障功能,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条件。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地流转土地。在贫困地区,土地对农民兼有生产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流转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自主权,以中短期性质流转为主,并通过劳务输出等办法解决农民谋生问题。同时,要积极做好流转农民养老、医疗、特困补助等社会保障工作,防止出现无业无地无保障农民。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风险防范工作,流转的规模要适度,避免超出经营能力盲目扩张;流转的价格要公平,充分考虑土地的增值因素,确保价格公平合理;承接土地流转的主体要有实力、有信誉,加强流转受让主体的资质审查、流转土地的用途审查,不能放任自流、一转了之,防止坑农、害农、骗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