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明
课堂教学始终是一种有教学目的、有意图、有教学时间要求的双边活动,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打腹稿或书面做一个较详实的教学计划。这样就可以在上课时,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就需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详细解读教材,搜集和整理信息,筛选教与学的方法,确定教学时间和设计活动顺序。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如何备写教案呢?我认为,可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整合备写,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采用。教师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或教学要求后,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上,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这是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详细备写,它是一种技术性、策略性的取向,是先把宽泛的目的,一步步地分解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选择、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形成详细的教学计划,即教案。这一方法应是青年教师、新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根据这一方法的特点,可将备写教案的主要流程概括为以下四步: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行为——设计教学环节,由此而产生教案。
一、 制定教学目标
当拿到一篇课文,或一次习作,或一个单元练习等内容,准备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即教学目标这个方向性的问题。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航仪、风向标,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准确制定好教学目标,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前提,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和关键、学习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归宿,所以制定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适度。(1)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位一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的三个方面。这一点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要予以充分体现,教师要从语文學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基本能力抓起,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明确可行。(2)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明了。只有教学目标高度明确,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一定要克服叙写、表达过于概括,甚至笼统、千篇一律以及不分课时备写的情况。(3) 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不搞“一刀切”“满堂灌”,让学生接受有层次的教育。
2.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段教学的要求,不能随意超越学段教学的规定。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朗读”目标的规定就是逐渐提升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目标要求拾阶而上。显而易见,学段目标是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不能随意改变。
3.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符合教材编者的意图。同一能力训练点在不同年级要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趋势。要充分考虑课后的练习设计,真正把保底的目标找准。
二、 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研究、分析、选择、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学准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所选择确定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决不能出现制定的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的内容两张皮的现象。要站在“编者”的位置备课,充分理解教材是怎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从识字、阅读再到习作,从口语交际再到综合性学习,从贴近“字词句段篇”到学生“听说读写思”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教材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把握。确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教的目的和需要;要灵活运用教科书;要与所要达到的意图或目标挂钩。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且要对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意图或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树立“教材是个例子”的意识,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教师还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需要和自己所面对学生的特点增补资料或自制课件,真正使确定的教学内容这个载体形式,是为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服务的。
三、 选择教学行为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确定的教学内容,还必须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是适当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必须是有所为的,都得做到有的放矢。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呢?
我想,要使教学行为有效、高效,就必须把握好“适合”两字。因为尽管有许多研究希望证明这种教学行为比那种教学行为更为优秀,但事实是,每个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行为是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简单。教学行为必须适合学科、环境、教学设施中的众多条件;适合教育方针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种种考虑;适合学生的能力、需要、学习风格方面的极大差异;还要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态度和技能。因此,选择教学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就是灵活性,教师必须依据对各种教学行为的理解、教学情景与主客观条件而选择科学、合理、适合的教学行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行为就不同,采用的呈现方式也不同。所以,教师在众多教学行为中,必须经过“化裁”,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每位教师都有一套独特的个人经验、背景知识、教学技能和个性品质,这使其运用某种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加自如有效。在熟练掌握各种方式之前,教师最好采用自己运用得比较自如的方式。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培养自己熟练运用不同方式的能力,依据教学意图或目标、学生的特征、可获得的材料和教学时间等条件灵活地选择设计教学行为,并熟练地把各种方式结合成一个富有个性的教学策略,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四、 设计教学环节
与选择教学行为紧密相连的,还有如何设计教学环节的问题,这两个因素往往要同时考虑。教学环节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与老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实施的教学程序。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备写教案的中心环节,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也是教师体现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时,要依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内容和选择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目标、教學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以及教学手段与媒体的选择与使用,甚至还有板书设计、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做最优化的全面构思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主要的教学环节一般为:“导入——呈现——运用——总结”四个程序。
实际上,教学环节即教案,是每个教师个性化、情景化的产物,它随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目标以及不同的情景而有所不同。因此,上述的四个教学环节不是固定的,尤其是中间的两个环节,一定要因课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是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应让教师充分展示自身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体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心和责任心。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 转变教学观念。自觉体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始终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思想。
2. 注重学习过程。努力保证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形成,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到会学的学习过程。
3. 突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猎取知识,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并将这种指导、点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示范应用上,真正体现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教学思想。
4.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力求做到科学化和最优化。每一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原则。注意一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应安排为检查、巩固复习的环节,进而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修炼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备好每一节课。
(作者单位:山西省平遥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