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勇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尝试,继而不断推广。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根据问题,在小组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探索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探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语文;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37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较为封闭单调的“填鸭式”教学,合作学习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有利于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活动时以小组作为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员既有优等生、中等生,也有学困生。这样在学习中,学生就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激发学习的创造性和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探讨,理解课文、领悟情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思维受到了束缚、限制,思路也只会跟着教师的思路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虽然也能学到知识,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中,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却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会流于形式,会使优生更优,而学困生却一无所知。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心中有数: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尽可能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是要深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进程及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主体,应当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贯穿自己的引导作用,除在前面提到的分组、布置阅读任务之外,还应当在学生小组交流合作的过程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适时地给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方向。在另一方面,还应当及时地给予表现积极的学生以鼓励,确定适合班级学生的评价方式,调动大家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如在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为什么说他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课堂上,我并没有一股脑儿地把问题全交给小组讨论,而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讨论,第三个问题同桌互议。在学生讨论时,我走进学生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思路,适时点拨、引导,为下一步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二、科学合理分组,明确规范职责
合作学习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学习单位,科学合理分组要求考虑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水平,使每组学生中都有学优生和学困生,保持均匀的比例,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提高,让学困生在好的学习环境下尽心学习。与此同时,还应当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爱好特长,分配给学生适合他们自身的任务,这样有利于合作教学模式顺利运行。
三、确定阅读目标,注重分工合作
在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分组之后,需要确定小组的阅读目标,明确小组的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提出一些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阅读完后根据各自的阅读情况和感受来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完成具体阅读任务时,应当依据学生各自特点来进行任務分工,由不同的小组成员组织、记录、汇报小组的阅读和交流情况,最后回答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由于小组成员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面对共同的阅读目标,需要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身特点来分配或选择自己的任务,在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展开阅读任务的具体细节,发挥自身特长来实现有效合作,合理的分工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在互助和竞争中积极参与课堂,彰显自身个性,从而为整个阅读教学的展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全面参与
由于阅读教学自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开火车读”、自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讨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讨论和交流,直接有利于改变之前被动教学的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教师制定的阅读目标,大家围绕阅读主体进行探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际中,表现为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讨论等各种交流。小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一起交流讨论,由于每个小组成员间会有不同看法和理解,大家的阅读体验不同,对文本的解读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不同思维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促进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还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阅读体验更为多元,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