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综述

2017-07-29 11:49林芝
艺术评鉴 2017年12期
关键词:南宁中国交流

林芝

摘要:2017年5月25日31日,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省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圆满召开,共有来自东盟十国、美国、法国、中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音乐周共推出音乐会、高峰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等系列板块,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旨在推广介绍新作品、增进各国音乐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 南宁 交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2-0029-03

2017第六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充斥着怀缅之情的端阳佳节之际于南宁隆重召开。5月25日至31日,这一汇聚了国内外数百名杰出音乐家和19个乐团的音乐周,以20场专场音乐会、3场高峰论坛、2场学术交流活动、1堂大师班及作曲(钢琴独奏作品)比赛、当代音乐评论比赛等系列板块,为广大观众呈现了高水准、高效率的音乐之周。中国—东盟音乐周把握地缘优势,以推广介绍新作品、增进东盟与广西音乐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本届音乐周延续以往的办会理念,在保持精良学术性与艺术前瞻性的同时,将音乐与社会紧密结合,逐步面向大众,以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现代音乐精神。

一、万众瞩目的开幕式音乐会

5月25日晚8时万众瞩目的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奏响。上海音乐家学会主席许舒亚、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孙健华、东盟十国室内乐团执行副总监苏替潘·努查亚陆续致辞,最后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侯道辉宣布第六届音乐周开幕。

中国—东盟音乐周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推介当代作曲家极具特色的音乐新作。开幕式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共演绎了9首风格各异的作品:戴伟的《丝路欢歌》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东盟十国特色乐器搭配广西风格浓郁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使人感受到丝绸之路——友谊之路上的欢乐场景;雷蒙·帕卡杨·桑托斯的《交响协奏曲》让观众感受到分配乐器力量创造的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周龙的《琴岛序曲》讲述着作曲家眼中青岛的“前世今生”;久洛·费凯特的《我对你的爱》是对巴托克的致敬曲目,作品直抒胸臆,感人至极;许舒亚的《冬雪》将冬日阳光下一望无际的冰雪场景刻画的如梦如幻;叶国辉的《望大陆》通过广西交响乐团与极富感染力的女高音李秀英默契配合,表达了对著名教育家于右任的感怀;齐格蒙特·克劳兹创作的《出埃及记2016》散发着在绝望边缘人们的殷勤渴望;叶小纲《天津组曲》为大家演绎了“盘山风光”“杨柳青”“北塘暮色”“大沽风”四个段落;压轴之作的钟峻程《第七交响乐—尘Ⅰ》融入了作曲家对“尘世间”的理解及感悟。

二、百家争鸣的高峰论坛

三场高峰论坛历来都是中国—东盟音乐周期间的重头戏之一,26日—28日上午9时30于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一楼会议厅举行的三场高峰论坛专题分别为:“当前形势下高等音乐院校办学中国际视野与地方特色的关系”“中国—东盟音乐10+1专题研讨”“思想与观念的深度交流”,共有来自东盟、欧洲、亚洲各国专家对其研究领域的议题展开发言。

(一)论坛一

首场高峰论坛在印尼万隆艺术学院副院长YUSUF教授的发言下拉开序幕,YUSUF教授以万隆艺术学院发生变化的教育方式为视角谈论当今艺术院校应如何保护区域传统音乐,他指出文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传统文化需要跟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必须要进行文化重建和创新才能使其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第二位发言的是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高雁教授,高雁教授就本场议题提出了“国际视野是高等音乐院校发展的方向和使命,培养学生要有国际化的胸怀、知识、结构和能力”以及“要在国际化交流中坚守优良的办学传统,突出地方特色优势,以特色促办学质量、促学校竞争力提高和求自身更大发展”两个主要观点。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许舒亚教授以上音为例,为大家讲述了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教育和创作等两方面的问题。李斯特音乐学院布达佩斯分校得久洛·费凯特教授首先就李斯特音乐学院的发展作了纵向梳理,尔后就其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最后发言的是中国—东盟音乐周东道主广西艺术学院的副院长侯道辉教授,候院长紧扣“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部署、党中央赋予广西发展“三大定位”和2016年教育部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動通知等当下时代热议话题,梳理了国内外在中国东盟音乐舞蹈艺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客观阐述了我校在该领域研究的优势和意义。

(二)论坛二

第二场高峰论坛围绕“中国—东盟音乐10+1专题研讨”这个主题展开,共有九位来自中国、东盟的专家学者进行发言,本场也是发言人数最多的一场高峰论坛。

首先进行发言的是泰国东盟辅音音乐总监ANANT NARKKONG先生,他运用大量有趣的视频资料向在场人员介绍泰国的特色乐器,讲述了泰国的音乐特点及其带领的当代音乐集团Korphai的发展历程。紧随其后发言的是来自马来西亚文化中心、皇宫传统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MOHD YAZID ZAKARIA先生,他也对马来西亚音乐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之处。第三位来自菲律宾并于2001年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音乐委员会副主席的雷蒙·帕卡杨·桑托斯先生,他就“与亚洲相关的集体存在的静态的情感和动态的音程关系”一题作出了简要论述。尔后来自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的NGO TRA MY女士对越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独弦琴的形制、表演方式等方面一一进行了介绍。随后来自文莱的DADANG SUPRIATNA先生向在场人员介绍了文莱七个少数民族及其特色乐器,并且采用现场演奏的方式向大家生动的展示了三种鼓点节奏型。第六位发言的是身为柬埔寨文化艺术部艺术指导的CHANDARA YOS教授,他对柬埔寨具有宗教功能的“Arak”乐队的形式进行了介绍,并在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各乐队形式在其演奏场合、风格演变、功能传递等方面的异同点。老挝艺术表演文化部副部长DOUANGCHAMPY VOUTHISOUK博士简要介绍了老挝的地理位置、民族及音乐舞蹈文化等,随后着重介绍了老挝的音乐种类及特色竹制乐器Kheen。第八位来自新加坡的发言者是JOSEPH PETERS博士,他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既可以做音乐分析又可以根据输入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的软件,随后又向大家介绍了全球绝无仅有的一架名为“FLVID PIANO”的法国钢琴,它不仅拥有回放的功能,还可以边弹边进行调音。本场论坛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楚卓副教授,她系统的向大家介绍了广西民间音乐资源的分布情况、广西民族民间音乐使用的基本音列以及广西多声部音乐的发展思维。

(三)论坛三

最后一场高峰论坛共有五位来自中国及来自荷兰、日本、意大利的三位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姚艺君教授就其题为《概说中国民歌的特点》进行了发言,她指出民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形态,并且列举了两首改编自陕北民歌的音乐作品《有吃有穿》《蓝花花》来阐明其观点:民间创作的精华是值得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总结和借鉴的。荷兰作曲家约埃尔·邦斯教授发表了“跨文化的音乐合作”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同源乐器在不同文化发展下将会各具特色,并对当下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传统与创新表示肯定,最后向在座介绍了荷兰新乐团与跨文化音乐交流下的阿特拉实验。日本作曲家中野浩二以作品《时间之歌》为例,从发声法的角度提出了如何处理音乐材料、如何使用作曲技术使音乐往不同方向发展等思考。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先生从其创作的八部交响乐作品切入,对其音乐创作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深入的自我剖析。意大利作曲家Luca Antignani先生,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得到的“重复与波浪发展”的启示,对相同主题的流行与管弦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中得出“重复与循环中会带有新动力变化”的结论。星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王小玲教授的发言名为“粤韵——多声部的技法运用”,她例举了两部学生作品,并分析其调式和声、风格等特点,进而对扎根于不同调式土壤中的作曲技法运用进行阐述,指出当今创作中的技法难点和相应解决办法。同为星海音乐学院的任达敏教授以“爵士乐和声技法在岭南元素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为题,结合视频资料为大家讲解了两首客家民歌《落水天》《落雨大》加入爵士乐和声元素后的演变,还对应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加强对外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以求突破局限、传承创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三、彰显魅力的各色音乐会

2017中国—东盟音乐周在七天的时间内总上演二十场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各国作曲家、演奏家跨越地域的限制,齐聚南宁为大家展现音乐周独有的艺术魅力。

(一)现代音乐会

音乐周期间,上演的专场现代音乐会包括:泰国Sawasdee木管五重奏专场音乐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管乐团当代作品专场音乐会、波兰ASDCP&TON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菲律宾Ripieno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法国Les Tempa 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广西艺术学院漓江室内乐团与各音乐院校交流专场音乐会、天狼星三重奏专场音乐会、莫斯科现代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越南国家音乐学院越南国家音乐学院Fantasia Band&越南“红河”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等。

音乐周不仅邀请到指挥家约瑟夫洛·齐洛·托莱多(菲律宾)、卢厚敏、梁志承(香港)、刘顺,钢琴演奏家Pascal Gallet(法)、Zygmunt Krausze(波兰)、古筝演奏家刘乐、高雁等多位知名演奏家,还集聚了东盟十国C—ASEAN Consonan乐团、菲律宾RIPIENO、法国Les Tempa Modernes等十余个活跃在国际、国内前沿的室内乐团,这些室内乐团大多本着演奏、推广现代音乐的炙热理念,为观众呈现了诸多不同感受的现代音乐体验。如波兰ASDCP&TON室内乐团演奏了数位波兰20世纪初期著名作曲家以及陆培、钟峻程的作品;致力于演奏东南亚现代音乐的菲律宾Ripieno室内乐团演奏了来自中、菲两国作曲家近年来创作的作品,整场音乐会中、菲两国的特色音乐元素交替进行,使观众感受到两国文化的碰撞,纷纷为止惊叹。

(二)传统音乐会

本届音乐周由台湾琴园国乐团、日本传统乐器演奏团为观众带来了两场民族传统音乐会。30日下午3时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上演的《说书人音乐剧场——大唐盛世·李謩传奇》不同于以往音樂会形式,台湾琴园国乐团采用说书的方式结合诗、画、乐等元素将唐代李謩不同人生阶段演绎的淋漓尽致。舞台、道具、服装等等都透露着一种古朴内敛雅致之气。演奏家们运用南管、琵琶、抵脚鼓、尺八、鼻笛等近十种风格各异的民族特色乐器,在短短一个多小时内,演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竹笛协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琵琶协奏《姑苏行》、鼻笛独奏《山灵》等十九首乐曲将观众引入一个时而紧张、时而欢愉、时而静穆又时而悠远的微妙氛围之中。

稍事休息后日本传统乐器演奏团紧接着上演了田中之雄萨摩琵琶演奏会,田中之雄、手藤久美子、福田辉久轮番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萨摩琵琶、尺八的视听盛宴。值得一提的是在萨摩琵琶弹唱《敦盛》、萨摩琵琶与录音带《旅》以及萨摩琵琶尺八二重奏《日蚀》等三首乐曲中采用“不插电”演出形式,座无虚席的音乐厅全然沉寂在谱架灯那仅有的一抹光亮下映射的萨摩琵琶声中。

(三)民族元素音乐会

27日晚八时中国&东盟C-ASEAN Consonant“友谊超越国界”专场音乐会共上演了14首中国及东盟十国不同风格的器乐、声乐作品,各国作曲家都将该国民族元素完美的融入到乐曲中,使观众连连叫好,掌声不断。

印尼甘美兰&广西民歌展示专场音乐会于28日下午三时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成功上演。一首由印尼万隆音乐学院副院长Yusuf与广艺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团队合作完成的甘美兰民族音乐salendro为音乐会做了一个华丽的开场表演。紧接着三个篇章的广西各族民歌展示顿时将音乐厅化作一片歌舞的海洋。

30日晚八时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举行的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专场音乐会的现场观者云集。分两个半场举行,上半场合唱团为观众演绎了由陆培、陆在易、陈怡等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中国色彩浓郁的合唱作品以及三首由广西艺术学院邓军书记填词的作品。下半场则是《广西尼的呀》《喜鹊登枝》《藤缠树》等极具广西音乐风格的七首合唱团经典演唱曲目。

四、人才辈出的作曲、评论比赛

激发和鼓励年轻一代音乐人才一直是中国—东盟音乐周的主旨之一,本届音乐周设立作曲比赛和音乐评论比赛两个单元,经过数月层层筛选,最终由专家组评选出:作曲比赛十九部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一位、二等奖两位、三等奖六位、优秀奖十位;音乐评论比赛十二篇获奖文章,一等奖一位、二等奖两位、三等奖三位、优秀奖六位。

作曲比赛已经走过五个年头,本届作曲比赛以钢琴作品为主题,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知名艺术院校的108部参赛作品,最后一、二、三等奖作品于5月26日下午3时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由钢琴演奏家吴玥、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青年教师孟巫娜及广西艺术学院钢琴系数名青年教师倾情演绎。

本届音乐评论比赛参与人数相比上一届来说有了显著地提高,参赛文章的水平也较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于5月30日上午9时30分在广西艺术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入围的前六位选手进行10分钟现场宣讲,由评委评选出各级奖次。最终一等奖空缺;二等奖三名分别花落来自广西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刘睿和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刘青、刘雨矽两位博士生手中;三等奖的获得者为两名广西艺术学院学生刘益行、刘莎及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沈曼竹。在宣讲过程中,刘青字字珠玑的行文、温婉清润的话语与刘益行精简干练的语言透出的狭义气质形成鲜明对比,给评审和在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两场比赛均得到了到场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肯定,但专家们也就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评价,这不论是对音乐周主办方还是参与比赛的选手来说都是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深思,相信今后的比赛会越来越完善,水平也会愈上一层楼。

五、结语

在历经六年的洗礼后,中国—东盟音乐周已愈发抓住自身特色,规模也愈渐扩大,这其中离不开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及众多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尽管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是积硅步以致千里,相信中国—东盟音乐周会继续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成为东盟与中国文化交流的稳定桥梁。

猜你喜欢
南宁中国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眷恋南宁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南宁博物馆开馆啦
“交流”等5幅
关于南宁城市雕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