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宾》中弗朗索瓦兹与女性主体性

2017-07-28 13:28李凤玲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他者女性主体

摘 要:西蒙娜·德·波伏瓦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她的代表作《第二性》关注女性的“他者”地位,提出女性要构建“主体性”这一观点。《女宾》是波伏瓦的处女作,她尝试从“三重奏”的三人恋爱关系中寻找女性实现“主体性”,摆脱“他者性”的方法。

关键词:女性;他者;主体

作者简介:李凤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1

西蒙娜·德·波伏瓦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同时也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是女性主义经典——《第二性》。《女宾》是波伏瓦正式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小说以波伏瓦本人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主要通过弗朗索瓦兹、皮埃尔和格扎维埃尔之间的爱情“三重奏”来展开,表现了波伏瓦对“他者”和“主体”的思考。

女作家弗朗索瓦兹和戏剧导演皮埃尔是一对多年的情侣,两人亲密而默契,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弗朗索瓦兹认识了来自鲁昂的女孩格扎维埃尔,出于同情,她帮助格扎维埃尔留在巴黎生活。格扎维埃尔的到来给弗朗索瓦兹和皮埃尔的恋人关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弗朗索瓦兹开始意识到在和皮埃尔的关系中自己只不过是扮演“他者”的角色。组建“三重奏”后,嫉妒、贪婪的格扎维埃尔一再排挤,这也促使了弗朗索瓦兹主体意识的觉醒。弗朗索瓦兹最后打开煤气开关杀死了格扎维埃尔,摆脱了“他者”的状态,获得了自由。

一、表面的主体

格扎维埃尔进入弗朗索瓦兹和皮埃尔生活之前,在旁人看来两人的关系和睦融洽,弗朗索瓦兹和皮埃尔都把对方看作自己的一部分,看作另一个“我”。尽管皮埃尔在两人的关系之外还有风流韵事,但是弗朗索瓦兹从不计较,觉得皮埃尔只真正属于她一个人。“(皮埃尔说)你我只是一个人,真的,你知道,缺了哪一个人,人们都无法说清我们的特点。”[1]没有认识格扎维埃尔时的皮埃尔也觉得他和弗朗索瓦兹是同一个人,两人是互补的。弗朗索瓦兹更是觉得“任何事只要没向皮埃尔叙述过就完全没有真实感。”[2] 两人互相把对方看作自己,格扎维埃尔的到来让弗朗索瓦兹清醒地认识到她只不过是“他者”而已。

二、实质的他者

格扎维埃尔和皮埃尔前几次见面让弗朗索瓦兹深感不安:原本和她是一体的皮埃尔抛下她向格扎维埃尔示好,切身处地的替格扎维埃尔着想,这让原本自信的弗朗索瓦兹慢慢清醒过来,意识到她只不过是“他者”。弗朗索瓦兹对格扎维埃尔背信弃义一事极为不满,皮埃尔越过她原谅了格扎维埃尔,这让弗朗索瓦兹十分意外,“他自顾自己走路,甚至不回首望她,然后,他却确信她紧随于他,这未免过于自负……分道扬镳于她来说是残酷的。”[3]在对待格扎维埃尔的问题上两人出现了分歧,弗朗索瓦兹发现自己和皮埃尔并不是真正的“一个人”,格扎维埃尔像皮埃尔献媚之后,她于皮埃尔只是个“局外人”,是“他者”,“这是一句像局外人试探的话,她说到了他的心里。屏风后是一个陌生人在刷牙。”[4]然而,皮埃尔却始终保持着他的“主体”地位,这是由于他的男性身份和弗朗索瓦兹本身的自愿的接受皮埃爾安排的“他者”身份所决定的。波伏瓦在《第二性》中这样写道,“男人一旦把女人变成他者,就会希望她表现出根深蒂固的共谋倾向。所以,由于不具备确定的资源,由于认为把她与男人相连接的纽带虽不可缺少却是和相互性无关的,由于热衷于扮演他者角色,女人也不可能不要求有主体地位。”[5]弗朗索瓦兹把皮埃尔看作另外一个自己,不知不觉接受了皮埃尔给她安排的“他者”角色。

三、构建主体

小说的结局是弗朗索瓦兹拧开煤气开关杀死了格扎维埃尔。三人共建“三重奏”时,格扎维埃尔就尝试摆脱“他者”的地位成为“主体”,“三重奏”解散后,格扎维埃尔仍想维持之前的优越感,在精神上战胜弗朗索瓦兹,做精神上的“主体”。弗朗索瓦兹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消灭这副躯体和这高傲的意识来达到自己的解放和自由。“独自一人。她独自采取了行动。像在死亡中那样孤独。皮埃尔有一天会知道。但即使他也只能从外部了解这个行动……她终于做出选择。她决定了自己的命运。”[6]至此,弗朗索瓦兹超越“他者”成为了跟皮埃尔一样绝对自由的“主体”,她是完全自由的,皮埃尔也不能评判她,因为她的行为只属于她一个人。波伏瓦说:“她的自然倾向是把自己看作主要者: 她怎么能下决心变成一个次要者呢?但是,如果我只可以完成我作为他者的命运,我又该怎样放弃我的自我呢?这是做女人必须与之斗争的痛苦的两难境地。”[7]女性成为“他者”之后,就如弗朗索瓦兹一样,并不甘心于这一地位,她的本能是成为“主体”,她一直在欲望和恐惧之间摇摆,但是她总会做出选择,像弗朗索瓦兹一样实现自己的“主体性”。

结语:

女性的“他者”是男性强加和她自愿接受的,要实现“主体性”,女性要从精神上觉醒,要自己选择生存的方式,成为像男性一样自由的“主体”,波伏瓦强调女人只有选择像自为一样生存,像超越性主体一样以创造性的设计构筑自己的未来,摆脱“他者”和“他性”状态,使女性成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获得解放或达到完善。[8]

参考文献:

[1]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2]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3]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4]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2页。

[5]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6]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周以光译,《女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80页。

[7]西蒙娜·德·波伏娃著,陶铁柱译,《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页。

[8]戴雪红,《他者与主体:女性主义的视角》,北京:《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第32页。

猜你喜欢
他者女性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