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艾佟
题记
黄河萌发在巴颜喀拉山的雪中,自青藏高原而下,途径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塑造了中原沃土千里,启发了农耕文明,孕育了华夏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几千年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腾飞的力量之源。
文前赋诗一首,以表对黄河赞叹之意。
黄河礼赞
冰花霜雪剪裁出,凌雨丝流融汇成;
骑入涧谷千珠散,风马云烟伴一程。
细路弯锦横绿坪,戈漠寓言驼铃声;
滋育儿女稻荷前,勾铸华北秀山川。
千古悠悠千古流,万年迥迥万年久;
华夏传人多奇志,丹江汇入展新容。
传悟铭义扬神气,亦领视野傲群雄;
激荡万里神州醒,奔腾四季中国梦。
曾有人赞黄汛“巨龙伏波写春秋。”几千年光阴荏苒,那“巨龙”还在,然而在时代的洪流涌来之时,更多的是:“春秋流转变巨龙。”曾几何时,那“巨龙”不再汹涌腾飞,而是被重重的泥沙,羁绊了前程。曾几何时,那“巨龙”不再神采奕奕,而是随水土的流失,徒增了沟痕。那华夏的儿女,一度倚仗母亲河的宠溺,而不计后果,挥霍着它的生命。渐渐的,儿女中的先行者,他们体悟了母亲河的悲苦——从五千年前治水的大禹,到现今的科研探索者;从古朝代的一纸治水官文,到现今的环境保护法……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了母亲河的恩赐,更看到了作为华夏儿女的责任与担当。为了传递薪火,泽被后世;为了生生不息,久久长长。
第一次见到黄河,也是十年久远。是坐了几十站路的公交,来到心心念念了许久的黄河前。然而,这并不是我曾经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个气势如虹,奔腾万里的壮阔之河了;它是浑黄的,厚重的;虽然河面是宽广的,但是两岸光秃秃的黄土壁给了它一种抹不去的瘦削感。走到河边上,却不料引起一连串的黄沙反应:边缘稀松的黄土哗啦啦的阵阵坠入河中,氤氲在缓慢匍匐向大海的河流中,成一抹浓黄,渐渐的又漾开在无边的浑黄之中。那不是我心中的黄河,她静静地流淌,是因为她背负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这是一条披戴着数亿万吨黄沙的河,是一条承载了数以万计渔民在逆流中密捕鱼儿的河;是一条没有了数万公顷林木做缀饰,仍默默奉献自己的资源给那些掠夺它的孩儿们的母亲河啊!正如舒婷在诗中所写:“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养育了我。”已然瘦削的黄河还在毫无怨言的把她的水献给四面八方的儿女。
自那以后,我再未敢去看过黄河。不怕风沙,只怕心寒。
后来,再见黄河,便是在电视上,报纸上,一项项治水工程完美竣工;一片片新生林拔地而起;一丛丛堤坝牢不可破;一筐筐鱼苗入水嬉戏……“保卫黄河”已不单单是那首革命热血的歌曲,更多的是现代人们环保意识觉醒下的有力作为。
诚然,治理黄河之路任重道远,重整黄河之路难且益坚,只要把“巨龙伏波写春秋”的愿景化为动力,全民参与,便可再见母亲河的荣姿再度焕发,母亲河的活力再度重来。
接下来,谈一下对黄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状的几点想法:
一、求真:充分认识黄河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黄河问题是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自古代水患至现今污染。诗人赵璜由山东巡抚升为工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理河道时,曾作《次壁间韵》律诗一首:“汴水西头几度过,忧民恨不为吞河!当春膏雨年年少,障日妖霾处处多!望极阆瀛空有梦,缘疏诗酒幸无魔!苍生岂独黄河害,不尽疏排奈如何?”由此可见,人们对于黄河的敬畏,对黄河问题的忧虑,对治理黄河的努力是始终保有的。古时人甚至创造出“治河河神信仰”的文化。这应是当河工难度超越了人们的能力极限而深陷奈窘境时,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祈求冥冥力量佑助的结果。
二、求鉴:黄河问题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近年来,结合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的建设,总结以往治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人们开展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中主要问题与对策、途径、水分生态环境、以及植被恢复的生态学依据研究。
三、求辩:科学考察。精确治理
(1)必须充分认识黄河特殊的河隋,遵循黄河的自然规律,去部署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项措施。经查阅资料可知: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总面积约285900平方千米。本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降水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并常以暴雨的方式为主;黄土平均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地貌特征空间差异较大。广大地区呈现出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地形破碎的侵蚀地貌特征。其中,黄土侵蚀地貌主要由黄土丘陵沟壑和黄土高原沟壑区组成,面积约为250000km,水土流水最为严重。每年输入黄河泥沙约占黄河总输沙量的90%。
(2)研究治理黄河的决定性因素。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按生物气候带特征和一个流域的垂直空间不同地形部位来说,乔、灌、草配置结构不合理将对水分产生极大的影响。其次是耐旱树(草)种的选用、管理和养护等。由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物措施及林草所需的水分条件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因此,充分认识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自然带乔、灌、草结构合理配置问题,以达到生物、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的效果。
(3)是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坚持系統性原则,保证黄河治理开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宏观格局定方向,具体实行重细节。宏观格局条件下,人类可以做到的是通过植树造林(草)、退耕还林、封育措施,扩大现状林草分布范围,提高林草的郁闭度,使植被恢复到最佳的生态环境效益状态。在不适于种植树木的地区,也要在大力退耕还草的同时,加强封禁措施与管理。同时,在治理时,要防止对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