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宫崎骏作品中的怀旧感伤情节及其表达

2017-07-28 09:25阳泽宇
北极光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价值情感

阳泽宇

摘要:近年,“文化研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许多经典艺术文本一样,对宫崎骏作品的文化研究存在诸多重新解读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多个视角展开评析与讨论。日本民族是一个悲剧意识浓厚的民族,深刻体现在文学、音乐、礼仪行为等各个方面。宫崎骏的作品正是在这种独有的文化背景下生根、成长的,他从日本传统文化出发,但又站在全人类的视角,作品深邃富有内涵。从表面来看,无论是作者的长篇电影,还是早期的电视动画及一些短片创作,宫崎骏动漫作品无不具有日式动漫的普遍特点,但对其作品进行深入解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个人化的叙事手段与独特的视听呈现方式背后,又往往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价值。本文将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深藏在宫崎骏作品中浓厚的怀旧与感伤情结入手,从宫崎骏电影创作的原点出发,研究其怀旧感伤风格产生的背景与深层原因,梳理日本文化传统如何带给宫崎骏以深刻的影响;同时结合其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带有意象符号色彩的视听语言展开研究,挖掘其中蕴涵的文化价值,带动观者的思考,给创作者以启迪。

关键词:“情感”;国画创作;价值

一、动画的原点——乡愁

早在1979年,38岁的宫崎骏在一篇名为《缅怀已逝的世界》的文章中,道出了自己创作动画的真切体会:

有时候,我们会用‘乡愁来形容成年人对童年时代的怀旧心情,其实,三岁五岁的小孩子也会有类似乡愁的感情。甚至,每个年龄层都一定有。只是年纪越长,乡愁的宽度和深度都变大了。我相信,创造动画的原点就在于此。

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话题。它是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对回不去的故土家园的思念之情,这成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情感状态。宫崎骏影片中承载乡愁的风土人情正是现代都市所缺失的,而这种乡愁并非是无病呻吟,他是在承认人生局限性这一事实上展开的思考: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可能性”就在渐渐丧失。站在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生在一九七八年的人,在诞生的瞬间,所失去的就是诞生在其他年代的可能性。所以人们要到幻想的世界里悠游,这是一种对失去的那些可能性的憧憬,也可以说是创造动画的原动力。

宫崎骏创造动画的原动力来源于对人生现实处境的慨叹,他满足了人们在幻想世界里遨游的渴望,对人类“失去的那些可能性”做全面深刻的检讨。说到底,他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幻想、他的梦,从来都不曾离开现实的土壤。这时的乡愁,已不仅仅指代故乡,而是每个人的心灵之乡,在这个温暖的巢穴里,并不是自哀自怜,更多的是承受孤独的决心,和永不回头的勇气。就像《起风了》的开篇引用的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著名诗句:“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作家们往往用诗歌来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之亲和,冰心在《往事》中,用“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的一句,形象地描述了游子离家之时的感伤情怀。在诗人余光中的笔下,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道出了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的一代人深深的乡愁。而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乡愁已然转化成对“心灵家园”的守候之意。此时,他所提及的乡愁的“宽度”和“深度”,升华成为对全人类所处境地的深思。从“宫崎骏式”的动画作品来看,他几乎在每一步影片中都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忧虑,甚至对未来充满了绝望。从《红猪》(1992)开始,到其后的《千与千寻》(2001)、《起风了》(2013),观众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宫崎骏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感伤情绪。究其根源,它来自对逝去的美好人和事物的怀念,怀旧成为对不如意的现实生活的最好精神补偿。早期体现宫崎骏怀旧情结的代表作品是《侧耳倾听》(1995),它是不太被观众注意的宫崎骏式作品,虽然在片中宫崎骏没有担任导演一职,而是交给了当时年轻一代的导演近藤喜文。而在宫崎骏亲手绘制的分镜脚本中,明显融入了个人的风格特点。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愈加醇厚——传统的家具陈设、老式图书馆借阅卡、经典的乡村民谣,影片透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刻画,诉说着美好时光的转瞬即逝。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95年的动画电影正是一部留给20年后的觀众用来“怀旧”的艺术品。

二、怀旧与感伤情境的意象表达

宫崎骏的怀旧与感伤已经成为一种意向符号性质的表述方式。这种普遍存在的意象符号是解读宫崎骏及其作品非常有效的切入点。这不仅仅是作为支撑影片的辅助手段而存在,它们本身已经成为宫崎骏影片的一部分,牢不可摧。关于宫崎骏所常用的意象符号的反复运用有不胜枚举的例子,我们试举几例,如眼泪、樱花、火车等作为代表展开分析:

1.眼泪

在宫崎骏2013年上映的影片《起风了》中,多次出现了男女主人公相拥落泪的场面。恋人意外的出现、身体的担忧、爱情道路的艰辛等,泪水包含太多的感情。在加代握着手中的信得知菜穗子已经离去的消息时放声痛哭的场面让人记忆深刻,作为二郎的妹妹,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对哥哥和嫂子的担忧之心,宫崎骏对于配角的刻画从来都是用足了笔墨。加代的眼泪实际上不仅为人而流,也是为时代而流。

2.火车

火车是工业时代早期的重要交通发明,在二战期间得到初步发展。火车站这一符号在宫崎骏的多部作品出现,如《天空之城》、《龙猫》、《侧耳倾听》、《千与千寻》、《起风了》等。旅途中的人们纷纷走下站台,各奔东西,不同的人生戏剧轮班上演。火车这一符号正暗合了宫崎骏内心所理解的“乡愁”。在《起风了》中火车意象的运用,成为影片情节构架的支撑点。男主人公二郎与女主人公菜穗子的第一次相遇是在火车上,直到影片后来离别之后的重逢,美好而感伤的爱情叙事,都在怀旧与感伤的背景气氛中中徐徐展开;菜穗子因结核病咳血,百忙之中的二郎慌张向黑川夫人打听去东京最快的方式是火车,旅途中火车不断飘着黑烟,压抑的心情不能自已。

3.樱花

樱花在日本自古是一种美丽神圣却带有几分伤感的事物,被视为日本国花,其含义不仅停留在观赏层面,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樱花作为日本文化的象征,更成为影视剧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现符号。《起风了》结尾片段多次出现樱花的场景,将影片推向高潮:观众注意到镜头从高空由上而下,一颗开满鲜艳樱花的大树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一一展开。在二郎的零式战斗机梦想即将实现的时刻,在樱花满开的庭院之中与心爱的菜穗子挥手告别,菜穗子在火车中,望着窗外满眼的樱花,在时空变幻中远去。镜头从高空落下,背景依然是河流两岸盛开的樱花,这暗示了梦想成真的喜悦,同时也是菜惠子悄然离去的感伤之情的痛诉。大悲与大喜,凋谢与绽放。菜穗子只想留给心爱之人最美的自己,却像樱花一样美丽无暇,飘然而逝。

三、怀旧与感伤的根源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土壤,个体、民族和国家都是生长在其中的植物,研究其表面形态固然是必须的,但要想深入其本质,则必须研究其生存的土壤。以下试从宫崎骏个人独特的成长道路、身边友人的影响、日本文学传统的影响几个方面来探讨宫崎骏作品怀旧与感伤产生的根源:

1.个人独特的成长道路

宫崎骏的祖父曾是一名发明家,设立“宫崎制作所”,父亲和伯父继承祖父的事业,继而开创了“宫崎飞机工厂”,制造发动机零部件,特殊的环境导致宫崎骏从小就对飞机、军舰、坦克、战车等痴。后来我们多次看其在影片中对飞机的描写,甚至以“飞”作为叙事展开的线索,飞行器的概念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战后,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引起了宫崎骏对社会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坚定的反战立场贯穿艺术作品始终。在这其中,我们体会到宫崎骏自身存在的矛盾:即对飞机的爱好、痴迷与坚决反对战争之间的矛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丑恶的成人世界就颇有腹诽,以至于他几乎成长为一个少年“恨世者”,在其毕生的影片当中,我们能清晰地体会到宫崎骏对于少年儿童世界的欣賞与对成人世界的批判。但他的作品从未将“反战”作为高举头顶的一面大旗迎风挥舞,而是将宽容和平的祈愿融入到富有层次的画面与动人的音乐。学生时代专攻政治经济学并参加了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斗争,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战后东西方冷战格局引发的核竞赛,更加深了他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忧虑。在他的作品中,人类文明的毁灭、再生,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共存等话题无时无刻不交织在宫崎骏的作品之中。

2.动画电影大师与身边友人的影响

俄罗斯动画师尤里·诺尔斯金(Yuri Norstein)是一位对他的创作生涯产生巨大影响的艺术家,其短片善于运用多层动画摄影机整合各种动画方式,以营造诗意的气氛和精美的细节。他将自己的艺术风格称为视觉记忆(VisualMemory)。如《故事中的故事》,以诗意的叙事方式展开,善于营造神秘和怀旧的气氛。对宫崎骏的创作生涯产生重要提携作用的高田勋和德间康快,毫无疑问对宫崎骏日后的价值观取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3.日本文学传统中“物哀”观念的影响

宫崎骏的作品深受日本文学风格的影响,然而他又从未刻意贩卖日本传统的文化符号。他用自己的方式让世界读懂了东方美学的柔美、含蓄、幽默与灵性。日本美学中的重要观念,如森林文化、海洋文化、物哀、空寂、死亡观念、悲剧意识等,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以特有的形式予以展现。“物哀”是组成日本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它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便是樱花。樱花虽美,但却稍纵即逝,人们都钟爱盛开的樱花,享受美好的青春,但与此同时也喜爱凋零一刻之美。“物哀”深入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部分。日本列岛自古以来就是经常被浓雾和烟霭所覆盖,人们所看到的光总是朦朦胧胧,变幻莫测的景象。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能像日本一样,被雪山、海岸、溪流、温泉、瀑布等美丽的大自然所环抱。同时,从古至今它又是火山地震、雪崩、海啸、台风、战乱等频频发生的国家。日本人长年累月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瞬间消失,因此“世事无常”的观念也深根植入在日本人之中,而佛教传人之后,这观念就变得愈加强烈。

四、结论

宫崎骏的感伤,不是小我的感伤,而是人类对大自然破坏的感伤,是对全人类所处境地的感伤。当世界各国的动画电影不约而同地把视角聚焦在“未来”这一流行主题之时,宫崎骏仍然坚持自己的阵地,仍然以“过去”为自己的兴奋点展开叙事。宫崎骏的动画艺术以人世的态度思考现实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困境,直面人生。而同时,又是以出世的洒脱面对苦难,微笑着面对生活。如果说对自然与人类的忧患意识的描绘是宫崎骏电影的骨髓的话,那么怀旧与感伤就像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这种气魄始终伴随其作品的产生与创作中,正是这种悲悯之心促使宫崎骏一次一次飞跃,为银幕上留下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永成经典。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价值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情感操纵的人有多可悲
情感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情感移植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