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2017-07-28 08:19巫超君
新教师 2017年7期
关键词:习作题目课文

巫超君

崔峦老师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如今,我们的阅读教学确实存在重读轻写的现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根据教材特点,找准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以读促写,以写固读,读写紧密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拟题目是读写结合的基本功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能让人耳目一新,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学生自拟习作题目时,往往因为对拟题不够重视或者没有掌握其要领和基本方法,导致所拟的题目不是偏题就是离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为例。以事件命题的课文,有《大自然的启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以人物或动物命题的课文,有《乌塔》《卡罗纳》等;以事物命题的课文,有《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等;以时间命题的课文,有《中彩那天》等;以地点命题的课文,有《长城》《桂林山水》等。把这些课文的题目归类罗列,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拟题目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尝试用恰当的方式确立习作的题目。例如,笔者在布置学生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时,要求学生尝试自己拟定题目。在作文讲评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习作题目串成一段话,在全班學生面前深情地朗诵:“翻阅孩子们的习作,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有人夸《挺身而出的英雄好汉》《让座的老人》,更有人《难忘那位清洁工阿姨》。不要问《你的勇气在哪里》,《请伸出你援助的双手》,让《血在脸上流,暖在心中淌》,让浓浓的《邻里情》《师生情》,《温暖》着你我的心田。人人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起《慈母情深》,千般《滋味》涌上心头,《母爱似水》《母爱深深》《母爱如温暖的春风》,让李丹祺、江梓明对《妈妈的手》情有独钟,让官心《“我”想做妈妈的妈妈》,愿我们的母亲幸福安康。然而,张立希认为《谁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你看那《大雨中的父与子》不正诠释了《父爱如山》吗?还有那《雪中送‘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大爱,愿《时间在这一刻停止》,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此一来,学生知道了作文题目原来可以这样生动特别,可以拟得这么精彩!

二、模仿练笔是读写结合的基础

这种练笔主要是根据课文提供的某一方面知识或内容进行类似的练笔,可以是一个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或一个场面、一处景物等。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很有特色,那就作为重点讲,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天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的外貌,指导学生写一个片段《学校门前》。教学《穷人》一课,可以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心理活动,进而让学生以《当我走进考场时……》为题写一个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段。《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有三个经典片段,《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临死前的严监生》更是以细节描写传神,《“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中人物的语言、肖像描写惟妙惟肖。教学中,在指导学生领会作家笔下的人物后,相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写好片段《课间十分钟》。再如,《桂林山水》中的经典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学时,要让学生懂得通过写人的所见、所闻、联想、感受和运用排比、比喻等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然后指导学生把《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写具体。

三、填补空白是读写结合的灵魂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空白点”,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社会体验,展开丰富合理的联想或想象,进行“补白”训练。可以是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可以是对情节高潮点的补白,还可以是对主题进行深化的补白等。通过练笔,既帮助学生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感悟文本背后的情感,又让学生在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的过程中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如《中彩那天》一课中,作者将父亲中彩后矛盾、犹豫的外貌、动作、神情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彩票上只留下了淡淡的“K”字痕迹,文本没有将父亲擦去字迹的情形写出来。在引导学生品悟后,可让学生想象父亲在房间里擦去“K”字时的情形。此时的父亲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脸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然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一个片段。这样引导学生补白,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文本的情感,也就让文本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立体,学生的习作训练也能落到实处,两者相得益彰。

四、情绪高涨是读写结合的关键

作者写文章有高潮,教学中教师也应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一篇文章学习的高潮之中。当学生的兴奋点被点燃,情绪高涨之时就是进行读写结合的大好契机。如《桥》一文,当教师带领学生读到文章的结尾:“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学生伴着班德瑞乐团《神秘园》凄婉的音乐,深情诵读,既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又把课堂的氛围推向高潮!此刻,学生都震惊了——他们被这位普通的老支书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壮举深深地震撼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心灵受到了洗礼,精神得到了熏陶,就会觉得有话要说,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于是,教师因势利导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老太太,如果你是那个被揪出队伍的小伙子,如果你是其中被救的村民……你想对英雄老支书说些什么?学生踊跃举手要求回答,教师微笑点头,让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有的学生写老太太祭奠时的自言自语,诉说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悲痛思念之情;有的学生写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对父亲壮举的理解;有的学生用诗歌倾诉自己的崇敬爱戴之情;更多的学生以被救群众的身份赞扬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让学生感动,是让学生情绪高涨的前提。学生只有情绪高涨了,在读写结合时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充分释放,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从而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读和写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对孪生姐妹,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从课文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读写两者结合点,设计两者之间更为广泛的引爆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题目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追根求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