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道红
【摘 要】诱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是现代化教学的主要目标。诱思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诱思理论;数学教学;实践
诱思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之而来,不育式也不断接踵而至。经分析与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更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尤其在数学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更为行之有效。现将在教学中的操作及其结果进行综述:
一、操作对象的组织与处理
本实验初一、2班为实验班,4班为实验对比班。实验前,以初中入学前成绩为基础分,两个班成绩为持平状态。情况如下表:
二、操作时遵循的原则
1.优化整体的原则。农村学生(特别是山区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现优先拔尖,中等生转优,后进生转中,使整体进步是实施“诱思探究”的前提。
2.“诱”与“思”和谐的原则。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是启发教学的精髓,实现“诱”与“思”频率的共振,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以诱达思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3.强化主体作用的原则。教学中,想法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并把訓练作为一个主线,使信息及时得到吸收,转化,在内部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系统,是实现目标的内在动力。
4.浓化“情感”的原则。创造浓郁的教学情境,是一个气味芬芳的诱饵,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心甘情愿地陷入一层一层的问题折漩涡,陷之愈深,钻之愈透。
5.多向反馈的原则,多向反馈要体现其准确性,及时性。通过反馈,实现调解,再反馈,再调节,如此循环往复,阶段上升。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措施
1.“诱”的过程要掌握“度”,以实现思的共振,整体的优化。首先,诱思探究教学还属初试阶段,新生事物的开始总是存在着众多的障碍。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已顺应了“喂饭吃”肯定有困难。诱之过浅,则理之不透。所以诱的量要有一个由多到少的过渡过程,使他逐渐培养“思”的能力,以达与诱的协调。其次,面对整体存在的差异,优等生一点就透,而差等生则百解不悟,在同一教学空间内处理好这一对矛盾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何使优生有所思,差生有所悟就需在诱的“度”上做文章并可分层进行。
另外,我觉得,诱的度不只体现在深与浅,多与少上,同时也体现在诱的频率上。因此,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的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实现思的频率而调节诱的频率,以达协调统一。
2.诱饵味香才能吸引鱼,但长期使用一种诱饵,即使再香也会乏味,因此“诱”要讲究形式的艺术性、灵活性与多变性。
(1)“实践性”的活动诱探究性的思维。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具体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体会探究问题的实质。如在学等式性质时,我先认两排同学各站起两名,学生思考得2-2,再让这两排同学再站两名得2+2=2+2,再坐下两名得4-2=4-2。同桌站起得2×2=2×2,同桌坐下得4*2=4/2,由此同学们在动中体会思考而得等式性质。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玩中去探索新知,收到良好的效果。
(2)连锁性的问题诱连锁性思维。在教学中,可将整节谭的内容或阶段性内容设连锁性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人,让学生走人问题的情景部,循序渐进的思考而找到问题的源头。如在学生理数除法前,先要解决倒数的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我设了这些问题:①根据小学基础说出(4、2/3、0、5)的倒数吗?②你能根据以上结果说出互为倒数的定义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人,使学生在一层层的问题情境中找到答案。
(3)以“多面性”的引导诱“开放性”思维。数学思维纵横交错,既体现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又体现了辐射性的发散思维。如初一《代数》第一册(上)39页第四题,三角形每个边有n个点,用n表示总点数s,通过诱导大家多方位思考,同学们共找到六种情况。这样加强了“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3.“诱思探究”要落实在“实”上。“诱思探究”的“形”不是只注重形式,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实”上,否则将会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要想达此目的,必须立足于“思”,着眼于“思”的效果,真正做到诱则到位,思则通畅,时时以思的结果为依据,时时调节诱的方式与频率。
四、实施结果
通过一年操作试验,阶段性结果反应在年终期未成绩上(如对此下表)
由上表可见,诱思探究确实给教学带来了实效,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让学生由传统式的接受“教”转变为接受“诱”,变学为思,提高能力,以顺应此教学模式还需一个适应的过程。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空间,较短的时间内部能因材施教地进行合理的“诱”,需适时适度地把握深度、难度、广度。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需不断摸索尝试、开拓创新,以开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