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槛外人”的“槛外情”

2017-07-27 22:13彭敏
商情 2017年21期
关键词:转变

彭敏

【摘要】“槛外人”——妙玉是红楼三玉之一,虽作者对她的描述不多,然她却是《红楼梦》中不可缺少的人物。她与书中的主人公还有着特殊的关系,而这关系不是一层不变的,在书中,妙玉对宝玉的态度有着渐变。笔者认为,妙玉从“槛外人”误入了“槛内情”,而又从“槛内情”步入“槛外情”,这过程又是何其复杂,何其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文本探析妙玉这位“槛外人”对“槛内人”——宝玉情感态度的转变及其转变的原因。

【关键词】“槛外人” “槛内情” “槛外情” “槛内人” 转变

纵观红楼,我们可以发现一位奇特之人——妙玉,她身处红尘之外却心系红尘、被俗世所累;明知自身命运却与命运抗争;她与宝玉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在红楼里,谁都能看出宝玉唯独对黛玉有情有爱,也不难看出宝玉对众多女人公有情,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出宝玉对她们无爱,妙玉即是这多数人之一,因此她误入“槛内”、付出真心、进行试探……后才发现自己始终被拦在槛外,终而转身离开、放下红尘。

一、“槛外人”的“槛内情”

妙玉为槛内槛外交界之人,她身在槛外而心在槛内。在书中,宝玉对妙玉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有情无爱,他将她视为精神上的知己,而并非男女之爱,也正是因为宝玉对妙玉的相知赞赏之情,妙玉才陷入这段感情中不可自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挣扎于混沌的红尘之中。

话说妙玉为大观园建成后买回来的,带发修行,性格孤傲。听王夫人回林之孝家的道:她既是宦家小姐,自然要性傲些,就下个贴请她,何妨?”自是空门之中的女子,为何又带发修行;自是红尘之外的女子,为何又性傲一些?若说带发修行与性傲是她并未与红尘断绝一切关系的标志,那么,步入大观园则是他深陷红尘的标志。宝玉还贴那次,岫烟给宝玉建议时说道“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实则空门则是一道槛,是红尘内外与否的一道界限,空门之内便是槛外、红尘外,空门之外便是槛内、红尘外。妙玉本身便是一个矛盾体,一个身在空门心在红尘的矛盾体,她自谓蹈于铁槛之外,却屡现红尘之事;她被空门所限制,却屡破戒规,萌生槛内之情;而催动她凡心的人非宝玉莫不能够。

祥看书中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这一回目,便知妙玉本次茶宴的主角是宝玉。妙玉聪明在就在于“醉翁之意不在酒”,明知宝玉喜欢绿玉,而她给宝玉斟茶的杯子偏偏是绿玉斗杯,而这绿玉斗杯又偏偏是她常日吃茶用的,这是巧合还是其他?当然不是。这是妙玉对宝玉的试探,她爱慕他,但不明说。但千万不要忽略这一情节“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表面上黛玉、宝钗是受邀而来,宝玉是不速之客,可妙玉与宝玉笑谈,对黛玉却是冷笑和反问,两者对比,差别明显。深究这背后因素,一则是因为妙玉对宝玉有着莫名的情愫,二则因为她嫉妒黛玉与宝玉的感情,不由对黛玉有着深深的醋意。

再道宝玉生辰还贴寻意,岫岩评道“这可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礼数!”与前几次相比,妙玉这次送贴,是主动出击,也是她感情细微转变的表现。她明知宝玉、岫岩、宝琴生日同在一天,却独与宝玉送贴,就如岫岩所说,她不僧不俗,不男不女,实则是她深陷感情的漩涡而不自知。

正如书中对她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一样,她这一空门之中的有才之人,始终留恋于空门之外,陷入这肮脏的风尘,波澜壮阔。

二、“槛外人”的“槛外情”

妙玉后因深知宝玉独爱黛玉一人,也知宝玉对她只有相知之情,最终只得从槛外回到槛外。

在《红楼梦》里,作者给妙玉配的曲子中有这样一句“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暗示了妙玉与宝玉无缘,纵使她看贪恋宝玉,宝玉对她也不可能有男女之爱。书中四十一回,面对妙玉的试探,即妙玉将自己平时喝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宝玉笑道:‘……我就是个俗器了。……自然将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这里是双关,“俗器”既指妙玉给宝玉斟茶的那个杯子,又暗指宝玉,也指金珠玉宝,又隐射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宝玉在这里的回答既符合妙玉的心理,称赞了妙玉,又暗自在私底下为自己与黛玉等人和妙玉在男女感情问题上设下了一条细微鸿沟,拉开了界限,妙玉如此聪颖,又何尝看不出来。这也是妙玉对宝玉感情轉变的转折点。

即使后面妙玉捉弄宝玉,主动出击,也不过是妙玉自我挣扎以及自我抗争的表现。妙玉“爱屋及乌”,通过宝玉之手将梅送给众人,而不是亲自送予众人,只因她有将宝玉送还众人及红尘的意味儿。可她却一直挣扎于对宝玉感情的漩涡中,以致于宝玉生辰,献上贺贴,而又在贺贴上表明自身属于“槛外之人”,她贪恋着宝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后宝玉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与妙玉“槛外人”相对,内外相隔,使他们的关系仅限于知己。书中前八十回中,妙玉最后一次出场是在中秋之夜,黛玉和湘云对诗时。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归到本来面目上去。”如今收结,既指黛玉、湘云合作之诗,又指妙玉对宝玉爱慕之情,都该归于本来面目,也应保留真情真事,而非遥不可及的爱情。妙玉从她的槛外回到槛外,还宝玉以相知之情。

妙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已经将她对宝玉那份爱情转换为了相知之情,因此作者认为无论妙玉以后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她对宝玉已无爱情,只有祝福。“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对爱情最好最美的诠释,而对爱情无私的诠释便是“转身离开,祝他或她幸福”,妙玉做到了无私这一点。面对宝玉这一位可人公子,妙玉爱慕过、试探过、挣扎过、也反思过,当她明白世间情之道理,就做了对自己而言最适合也最正确的事儿:那就是成为宝玉精神上的知己。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延安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转变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点滴思考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