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的历史碎片

2017-07-27 15:12卜键
书城 2017年7期
关键词:乾隆帝

卜键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八十八岁的太上皇帝弘历无疾而终。第一宠臣(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和珅的好日子也随之走到尽头:先是被软禁于殡殿,然后有旨抄家逮治,以亲王、大学士领衔会审,并命各督抚将军作政治表态,赐令自缢。和珅的结局当会有明眼人早有预见,但怕是没有人能想到,其第一条罪状,竟与一枚如意相关。十五日,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清仁宗实录》卷三七,嘉庆四年正月甲戌)

如果说和珅的其他罪名多为会审大员拟定,则这“大罪一”必由皇帝亲口说出。那是发生于三年前的一件真事,是储君与和珅之间的秘密,曾也是和中堂至为得意的政治投资,没想到翻成大罪之首。

如意,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词汇,一个携带着希望、祝福与祈愿的吉词,武则天当政时曾以之为年号。本文主要指以此命名的一种制作精美、价值不菲的工艺品,乾隆间极为流行,大臣进贡,皇上赏赐,臣僚之间馈赠,下属孝敬上司,多以如意为首选。在宫中与官场需求的强劲刺激下,如意市场产销两旺,嵌珠镶金、紫檀镶玉、整玉全金者开始出现,花样翻新,价格奇昂。一部如意的专史,也早汇入华夏文化长河,由日用之物(痒痒挠)渐染富贵吉祥之义,附丽于威权与商机,流变为奢华夸饰和贿送之媒,实乃清王朝由盛而衰的一项物证。至于和珅向永琰暗中递上的那柄如意,当是精品中的精品,重要的却也不在材质价值,而是它所负载的象征与隐喻。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

和珅向未来的皇帝递呈如意之举,发生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推测应是当天夜晚,地点则在圆明园。当年的木兰秋狝照例举行,圣驾五日前才由热河返回京师,未入紫禁城,直接住进了该园。八十五岁高龄的老皇帝精神矍铄,牵念亦多:苗疆的战争仍在艰难绞杀中,台湾天地会又聚众攻陷彰化和鹿仔港,闽浙洋面海盗猖獗,福建则发生了督抚藩臬全伙陷入的贪腐大案……最让弘历挂心的大事,还是皇位之授受。

那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夜。次日上午,乾隆帝将出御勤政亲贤殿,召见皇子皇孙与一众王公大臣,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宣布明年元旦举行禅让大典,为嘉庆元年。而就在当晚,皇十五子永琰还是一名普通皇子,此事还是皇朝的最高机密。乾隆帝选定继位者的密诏早已写就,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无旨意谁也不敢开启;圣上属意永琰虽能见出一些苗头,但皇次孙定亲王绵恩也是坊间传闻的主要人选,一日不宣示储位于天下,则一日猜测不停。因为要拟写册立诏书、筹办相关仪注,乾隆帝在当天谕知阿桂、和珅、王杰等几位枢阁近臣,而想到跑去传递信息的,只有一个和珅。

当日之具体情形,早已付诸烟尘。皇子皇孙在圆明园集中居住于勤政亲贤殿以东的“洞天深处”,称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比邻而居,各有一帮子太监杂役。清朝律法严禁外臣与皇子私下交结,和珅怎样从军机处到的那里?怎样避开别的皇子及众多耳目?是一人独往还是带了随员?那柄如意什么材质?究竟藏在怀内还是袖中?现在均无从知晓了。所有这些难题,都难不住和大人。我们知道的是:他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秘密会见了嘉亲王永琰,快速(或缓缓)地掣出一柄如意,郑重奉上。那一刻的和珅与永琰应无交谈,四目一对视,彼此点点头,也就你知我知了。

和珅有更复杂的目的么?怕也没有,就一个报喜讯,表忠心。永琰则必然心情复杂:欣喜应是主要成分,毕竟多年期盼即成现实,脸上虽会尽量保持庄重平和,心中能不狂跳狂喜!然欣喜之后,当也浮想联翩:授受大事由这位名声不佳的仁兄潜地来告,父皇的钦定似乎变成了和珅的拥戴,本来的正大光明演为一路鬼祟,又让永琰心中愤懑。而和珅日后益加恃宠揽权,排斥正人,营私舞弊,皆让颙琰(永琰成为皇太子后,父皇所赐之名)默记在心。“不怕你现在闹得欢,就怕我将来拉清单”,起于草莽的清廷很喜欢抄家,每次抄检治罪必有清单。和珅生性有几分恃才轻妄,喜欢吹嘘卖弄,喜欢戏谑调侃,却把此一事深藏心底。未想到颙琰一旦亲政,即将此公诸天下,义正词严,定为大罪之第一款。

嘉庆帝对和珅的深恶痛绝,三年禅让期间隐忍克制,主政后雷霆一击,我们已然很清楚。然和珅对嘉庆帝如何?他真的想要离间上皇与皇上,真的敢处处狙击、阻挠和挟制新帝吗?清代有不少笔记野史、今日有不少研究者皆如此论列,似乎训政期间和珅对子皇帝处处为难,甚至欲行颠覆。他会吗?他敢吗!

和珅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是绝顶聪明的人。靠侍奉乾隆帝起家的他,最不缺乏的能力,就是机警乖巧、察言观色、趋利避害。举行禅让大典后,太上皇仍是他的第一靠山,而如何与子皇帝搭上关系,取得其信任依赖,则关乎未来,是他新的首要课题。其实,这份功课,和珅早在禅让之前已认真做起。以如意为媒,传达皇位已定的信息,真是妥帖精妙,或只有和珅能想得出。而递过去一枚如意,不独传递了一个最高机密,同时也表达一份忠诚与投靠。

至于数年后居然成为大罪,和珅也是始料不及。“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突越有糊突富”,描述世事人情之颠倒错杂,是元曲中发出的人生喟叹。然聪明真的不宜绝顶,绝顶聪明翻会演为小聪明,本来的如意也将会变得不如意,此時此刻的和珅就是这样。

二、第一贡品与最高赐赏

作为器物,如意为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即爪杖,以竹木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用以搔抓脊背之痒,舒爽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据说此物是随佛教的东渐入华的,亦有僧人讲法时记经文于柄上,于是又有了备忘和指划的功能。传衍后世,便有了角、骨、玉、铜等不同材质,有了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的典故,也有了唐人李颀“指挥如意天花落”的诗句。这也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演绎南朝梁名将韦叡临阵以竹如意(一曰白角如意)从容指挥,大胜对手。弘历的如意诗曾不止一次提到李颀,很享受韦叡那不语而威、“指挥如意”的感觉,而不太理会原诗中浓浓的禅意,常也略去下句“坐卧闲房春草深”。

草莱未开与崛起之初,满洲人是顾不上欣赏如意之类物件的。随着清廷统治者的汉化日深,族人开始用福禄寿喜等字命名,“如意”一词也渐渐进入视野,应用甚广,如金锞银锭、窗格围屏、衣饰巾帕,甚至糕点菜肴等常可见如意图案。康熙帝设馆延揽中西科技与绘画人才,题名曰“如意馆”。在皇太后六旬圣寿到来之前,皇四子胤禛受命准备进献的寿礼,列在礼单前面几项中,就有“御制万寿如意太平花一枝”。太平花产于京畿,紫禁城御花园养植数本,姿致淑婉,开放时洁白如雪。推测这枝御制太平花以白玉雕琢而成,约略可见玉如意的影子。

乾隆帝曾说过,王公大臣等年节间呈进如意,是自雍正朝沿承下来的一个传统。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宫中进单》,可见广东官员于雍正十一年八月进奉“万福如意五尊”,材质为珊瑚、蜜蜡、鹤顶红等,同年还有礼部侍郎留保所进“天然如意一件”,大约树根竹根所制。宫中已可见如意流行,如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胤禛、弘历父子身后小桌上,就有一枚木根如意,灵芝首,曲柄,形制简约。雍正间宫廷绘制的《美人图》中,也有两幅出现如意,一插瓶中,一为女子手持,皆为木雕芝形—后世的嵌珠雕玉和穷极工巧,应还没有出现。

弘历继位后,连颁两诏禁止大臣贡献,话语恳切,却也留了一个口子,那就是进呈父皇的可送来,以供奉大行皇帝几筵,进献自己的不可以。自古人情物理都难免有特殊性,可只要留下小小一个口子,就会被渐次扩大。臣下稍作观察,该送的依然送来,乾隆帝很快也就习惯了。后来又不断就进贡发出训示,尤其是在一些时间节点(如皇太后六十、七十岁寿诞,自己的四十、五十岁万寿节)重申严禁,作用都有限,禁者,进也,进贡之风在整个乾隆朝愈演愈烈。

如意是贡单上的常见物件,也是王公豪门和大臣之间互相馈送的大礼。但在继位后的较长时间内,乾隆帝并未对如意有特别的关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未见有关如意的诗章,应是一个证明。“二集”中偶有题咏,也多是树根竹节之类,如《木如意》《木根如意》,并有“何须贵犀玉,雅足尚檀筠”的诗句。他也写过两首《玉如意》,但更多的为吟咏普通物件,重在其美好意蕴。直到二十四年平定回疆,和阗玉开始源源入京,内务府玉作琢制出各种器物与画屏,弘历颇多题咏。可所作如意诗仍是《天然树根如意》《竹根如意》《木根如意》之类。如作于二十九年甲申的《竹如意》,曾比较各类如意之材质,“木根太朴玉金奢,斟酌秾纤伴静嘉”,赞颂的是那份贞静嘉美。

自三十二年元旦起,弘历开始在新岁第一天撰作如意诗,通常列于贺岁、开笔诗之后,几成定式。这年所作《题檀玉如意》,强调的却是竹的劲节与清操,“檀写渭川竹……恒留节负霜”。三十三年与三十五年元旦,乾隆帝所咏都是《木根如意》,那是乾清宫西暖阁所藏康熙帝遗物,“曾经皇祖手握”,故而一题再题,以示尊崇。与之同时,是如意制作的贵重和繁复趋向,大臣貢单中大多将如意列于首位,竹木易为紫檀,整玉或镶玉嵌珠者也较多出现。董建中教授对此做了系统研究,指出三十五年届乾隆帝六十大寿,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贡单即以“紫檀嵌珠万年如意一柄”打头。在皇上眼中,李侍尧被视为能臣,办贡亦常常得到谕旨夸奖,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进贡的方向。

三十六年元旦,弘历的诗题为《咏白玉如意》。此年为圣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福建布政使钱琦借母亲顾氏名义进贡,贡单上首列如意九件:

九芝献瑞镶嵌金如意一柄 华封三祝镶嵌金如意一柄 海鹤蟠桃镶嵌金如意一柄 万福来潮镶嵌金如意一柄 云龙焕彩镶玉如意一柄 凤凰来仪镶玉如意一柄 万寿无疆镶金如意一柄 万年寿菊金如意一柄 万灵翔舞金如意一柄……

钱琦出身翰林,以诗名,曾任巡台御史,在皇上那儿留有较好印象。但一个三品藩司本无进贡资格,却要借母亲之名奏请,所贡如意刻意命名,且一看即知贵重,真不知如何筹资备办?乾隆帝本已特批钱琦代母进贡,见所呈进者非金即玉,价值过昂,仅令收下几件丝织品,将如意等悉数退回,并加申饬。

那时的大臣,在人品德性、办事能力上会有千差万别,对于领悟旨意几乎个个是天才,颇能读懂上谕的弦外之音。于是,申饬成了广而告之,心存几分真诚的钱琦成为马屁精仿效的榜样。今知云南布政使钱度也请求“代母恭进”,得到皇上俞允,“准留如意、藏香等五件,以备慈览”。一年后钱度贪污案发,刑部侍郎袁守侗赶往云南主持审讯,奏报中不免提及办贡之事,使圣上大为不快,降谕责问:“不知该侍郎等沾沾以此为首务,是诚何心?着袁守侗、彰宝、李湖,明白回奏。”(《清高宗实录》卷九○七)办案者无法回避进贡与贪腐的联系,乾隆帝则是矢口否认,处置起来也是毫不留情,传谕对钱度严刑逼供,不久便将其在云南正法。

当进贡成为一种特权、一份荣耀,成为热衷者百计营求的资格,而比拼争竞之下,必也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意的材质越来越珍稀,制作越来越讲究,价格自然就会越来越昂贵。地方上已有了“如意银”一词,如江苏盐政织造衙门中购置如意的专项开支,即以这一名目,使用公帑。此事发生在南巡期间,数年后才暴露出来,乾隆帝闻之大怒,不禁严惩了涉案官员,还将那些赐予供奉盐商的荣衔统统撸掉。

凡此插曲都不影响如意的声誉日隆,高官照送,皇上照收。没有资格进贡皇帝的,便进奉督抚等封疆大吏,逢年过节向上司敬奉如意成为一道风景线,武大员如将军、都统、提督等也是收礼大户。如意不独在宫中各殿堂随处陈设,遍布于圆明园、避暑山庄与离宫行宫,也出现在重要典礼仪式上,成为朝廷最贵重的赏赐之物。据《清高宗实录》,十一年三月,准噶尔使臣哈柳来贡,弘历出御紫光阁大幄次赐宴,“特赐玉如意一枝,谓哈柳曰:此名如意,乃克遂心愿之谓,特赐与尔新台吉者”。皇上见哈柳谦恭知礼,也赏给玉如意一枝。

十五年三月,大学士张廷玉因年老致仕回籍,陛辞之际,乾隆帝“特加异数,以宠其行……赐给御制诗篇手书二卷,并御用冠服数珠如意诸物”。所赏这位三朝老臣的宫中如意,乃乾隆御用之物,更属于一种特别的宠遇。

四十二年十二月,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进献佛像等物,皇上颁谕奖誉鼓励,“特赐玉如意一柄、珊瑚数珠一串、珐琅花瓶一对……”六世班禅来朝,御赐之物也是以玉如意为首。

五十四年七月,正当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开宴行贺之际,越南使臣阮光显等恰好远道赶来,龙颜大喜,即令列于蒙古王公文武大臣后入座观剧,宣布将越南更名安南,册封阮光平为国王,“赏给阮光平玉观音、玉如意暨金丝缎朝珠等物”。使臣与随员也赏给如意等物,自然材质上大有差异。

如意成了君臣和谐(即弘历多次说到的“上下连情”)的吉祥物。大臣年节进献如意,皇上在年节也会恩赏和回赐如意。五十年正月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王公大臣、藩部回部、朝鲜使臣暨士商兵民等三千人入席,“颁赏如意、寿杖、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物有差”,虽说不是每位与宴者都有如意,想必也是个大數目。嘉庆元年禅让大典后的千叟宴规模更为盛大,躬逢其盛的属国藩部贡使更多,共设八百余桌,三千多人出席了宁寿宫皇极殿的宴会(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五千人,另行款待),并命赏赐如意、寿杖、银牌等物。没有看到宫中发放如意的文档,推测当有数千枝,好在宫中存贮甚多,可谓取之不竭。

这种官场和社会风习也被写入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之前,“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四个,帑银五百两”。该书多用史笔,此其一例也。

三、盛世收藏与贪腐清单

清朝入关之初,优质玉石很是稀缺,就连御用玺印也不得不凑合,满汉双文的“皇帝奉天之宝”竟然以明“章圣皇太后宝”(嘉靖帝之母蒋氏印玺)的背面刻制,说到底还是上好玺料不足。后来回疆伯克也贡入一些玉石,不仅量少,像样的当也不多。这一切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彻底改变:派驻回疆的大臣深知皇上的喜爱,不独注意收购,还会直接组织对玉石的开采,自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优质和阗玉源源运京,让乾隆帝十分欣喜。从现存档案中可以见出,当时主要在河床采玉,对山上的玉石矿进行封禁保护,不经奏准不得开采。而在入关途中层层设卡,私人不得携带玉料进入内地,说到底还是为了朝廷专有与持续使用。

在我国历史上,喜爱玉器珍玩的帝王虽多,却也较少如弘历这般痴迷。他写了大量咏物诗,对和阗玉雕制的宝物津津乐道,有的反复题咏。乾隆御制诗中大约有八十首“如意诗”,开始时还多是竹节、木根之类材质,渐而集中在和阗白玉如意上,一咏再咏,同题重复,并无太多新意,却能准确传递出弘历的珍爱陷溺。宫中有一个玉玲珑馆,弘历显然为之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所制和阗玉艺术品多要先画样呈上,再遵照旨意造作。皇上常常身兼宫廷玉作的设计师,且乐此不疲。

乾隆中期以降,以如意为代表的各种宝物,成为“盛世”的一种表征,穷极工巧与奢华,既形成了制作与销售的产业链条,也催生官场贿送、人情联络的潜规则,为害甚巨。其根源或曰核心,仍在于官员向朝廷的进贡。乾隆帝曾多次传谕对臣子之贡作出限制,譬如只允许督抚与少量王大臣贡献,只允许在三大节进贡,并限于土宜与如意之类“上下连情”物品,也有意无意地造成了进贡资格的尊荣,推高了如意的特殊价值。

三十八年三月,乾隆帝巡幸天津,只是一次短途视察,各地督抚等闻知后仍纷纷派员远道进贡,以浙江藩司暂护抚篆的王亶望亦随众贡献,贡单内首列“嵌珠金如意一枝”。这枝贵重的金如意皇上并非第一次见到,先是浙江盐商进而未收,接下来浙江巡抚富勒浑又进而未收,虽是拒绝收下,倒也将此物记住。隔了一年,浙江巡抚已换成三宝,王亶望在其抵任前短暂代管,连署任都算不上,却也抓住机会,“复以此呈进”。一件三至御前的如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宦程之旅?弘历不禁狐疑,降谕申饬,并质问:“且此如意,伊岂购自盐商乎?抑为商人代进乎?”不知王亶望是怎样回答的,留给皇上的印象似乎并不差。

不久后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天高皇帝远,加上总督懵懂,遂大肆兜售假捐纳文书,赚得盆满钵满,还博得一个能员名声,升任浙江巡抚。前度王郎今又来,也显得沉稳了许多,一年半之后上了一道奏折,说是巡抚衙门养廉银为一万两,已经足够办公用度,因浙抚一向兼管盐政,“添有养廉银四千八百两,及掣盐路费、赏赉等项公费银五千两”,请求一并裁减,划拨为建造和维护海塘的经费。这话算是说到皇上心坎里了,御批“自应如此办理”,并再次提到那枝“金珠镶嵌之如意”,称之“耗物力而适形其俗,朕所不喜”,申明“不得复以金珠镶嵌器玩呈献”。旧话重提,却读不出多少责备王亶望的意思。

乾隆帝所说是真心话,不喜欢坊间如意镶金嵌珠之俗式,也在谕旨和诗文中再再言及。而他喜欢和阗玉,以为玉如意价格比金如意要低,也是一种政治讽刺—进上的宝贝能便宜么?就在几天后,弘历被山西巡抚巴延三的一份奏报震惊,当即传谕:

本日据巴延三奏,起获张銮同伙私贩之卫全义寄卖各玉器,内有玉如意一枝,票开价银四千两。览之深为骇异!前次屡降谕旨禁止贡献,而督抚等于呈进方物时,间有以玉如意附进者,朕因如意义寓祥占,且计所值无几,间亦赏收,以联上下之情,初不知商人等之居寄罔利若此也。今阅单内卫全义所寄之玉如意一枝,需售四千两,实出情理之外!……奸商辈以近市三倍之心,贪得无厌,高抬市值以惑人,固属可恨,而督抚等不惜重费购觅,亦属愚而无谓矣。朕于整玉如意本非所喜,是以座右陈设止用镶玉者,而不用整玉,乃众所共知。况回疆玉料琢成器皿,朕一见即能辨识。今既彻底查禁,将来自不敢复有违犯。但旧时存者恐尚不少,岂可仍听市侩之昧心渔利!现谕督抚等,即朕七旬万寿亦不准进贡,其或偶于方物附呈者,不得仍用和阗整玉如意及大件玉器。即呈进,亦必不收,使奸商无利可图,其弊自息。(《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四十三年十一月戊子)

旨意中有几分痛切,却毫无反思,一味地推责诿过,指责商人与大吏,不去追究玉如意盛行的政治根源。且仍不禁止贡奉如意,说自己不喜欢整玉如意,说宫中陈设多为镶玉,自诩对和阗玉的品质一望而知,无意中也留下一些信息。高官巨商谁不知玉有等级之别,本不在整玉与镶玉,一小块羊脂,价值常远过大块绿玉。距弘历七旬万寿还有不到两年,呈进如意之风愈刮愈猛。

此时正值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私运玉石案发,多省奉旨追查,晋抚巴延三奏报涉及细节,才使皇上得知玉如意价格之昂。高朴是慧贤皇贵妃的亲侄儿,一向得弘历欣赏,升迁甚速,由兵部侍郎派任回疆,身份却是钦差大臣。没想到高朴竟然利欲熏心,征用维吾尔民夫三千人私自开采玉石,并潜运入关。高朴每次进贡都是九块玉石,品级不算太高,却派人将优质玉料私自带往苏州等地,雕刻如意等物,再卖与办贡者牟取暴利。乾隆帝大怒,连颁严旨,命将高朴一经审明,即在叶尔羌就地正法,以抒民怨。

四十五年三月,内阁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案发,也与办贡相关。政坛新星和珅受命前往办案,很快将贪贿事实查清,其中按察使汪圻“从前送过金如意三柄,发还后又变价送来”,得银五千两。可知玉如意的价格,竟在金如意的一倍以上。李侍尧深得乾隆帝信重,为官并非甚贪,退回了汪圻的如意,却收了变价的黄金。在他被查抄的物品中,有“金如意二十柄……按库法称重二千二十四两六分”,而抄检汪圻的清单中,标名如意与如意花者也有多件。

四十六年夏月,甘肃冒赈案事发,很快牵扯出王亶望,扯出通省各府县的捐纳作弊,总督勒尔谨以下五十六名职官被处死,四十六人被遣发新疆或黑龙江。涉事官员的被抄清单上多有如意,而王亶望名下却甚少,一则军机处督催将其珠玉珍玩封固解京,这部分清单未见流传;二则闽浙总督陈辉祖一见王亶望任所抄出宝物,陡起贪念,借机抽换入己。陈辉祖事发后被逮讯抄家,清单中也有“珠宝镶嵌如意二枝、各色如意一百六十九枝,各色朝珠一百零三盘,大小玉器共三百十三宗计一千四百一件……”只不知其中有多少来自王亶望了。

所谓的盛世收藏大半如此,先流入权豪势要囊中,再登上贪官的抄检清单,最后汇集于内务府大库。查看这一时期的办案文档,几乎所有的获罪官员,抄检清单上都会出现如意,且数量都很多。

接替陈辉祖为浙江巡抚的福崧,先因黄梅案被贬职,十年后回任,又因侵挪库项被诛,仅任所查抄清单上就有“整玉如意一柄,嵌玉大小如意九十八柄,又零块如意三十九柄”。

闽浙总督伍拉纳贪污案被揭露,奉旨查抄家产,仅在水路两艘船上,就查获“装贮箱笼共一百八十三号”,主要是大件玉器、瓷器和铜器等,造册呈报,其中有“嵌玉如意一百一十二枝”“雄黄如意二枝”“檀香如意一枝、嵌料石如意九枝”。而此前抄检伍拉纳京中家产,“如意一项多至一百余柄”。乾隆帝闻知极是气愤,质问:“此与唐元载查籍家财胡椒至八百斛何异?”

同案被逮治的福建巡抚浦霖更是聚斂有术,除大量金银田产,仅金玉如意就有一百五十九枝,朝珠一百二十三盘。原福建按察使钱受椿家产中,则有镶玉如意八十二柄。前往福州审案的两广总督长麟因办案不力,有旨抄检其京中家产,清单上玉器朝珠甚多,也有“玉如意一柄,玉三镶嵌宝石如意一柄,玉三镶如意六十九柄”。和珅已发出军机处字寄要求查抄长麟任所(广州)资产,被皇上制止,否则还会有较大增加。一旦被逮讯抄检,这些封疆大吏轻则贬窜,重则杀头,自然是大大不如意了;其所珍藏的各式如意被列入清单,登记得清清楚楚,连残损者都不漏掉,作为一种罪证。

尽管如此,乾隆帝对如意的喜爱仍未稍减。册立皇太子第三天,降谕定传位后王大臣进贡规则,宣称国家百年升平,大内各殿阁陈设物件积贮甚多,“着自丙辰年为始,内外大臣所有年节三贡,竟无庸备物呈进。惟元旦及朕与嗣皇帝寿辰庆节,在朝王大臣亦只须备进如意,以迓吉祥而伸忱悃。逾日仍不过分赐众人也”(《清高宗实录》卷一四八六)。乾隆帝素以英察明断自视,看到督抚藩臬等封疆大吏贪腐案件多涉贡献,取消了年节三贡,也撤除了他们进贡的资格,只让在京王大臣贡献如意,并强调将用于赏赐众臣。

呵呵,遇贪必反,涉腐必究,而好物长存,如意长存。即便频频出现在抄检清单上,玉如意之温润坚贞、吉祥美好,在老皇帝心目中依然如故。

四、从厉禁到再咏

嘉庆元年元旦终于到了,乾隆帝念叨多年的禅让大典如期举行。国家已发生严重危机,湘黔交界地域的苗变未定,鄂川两省白莲教众又揭竿而起,并迅速扩展到陕南豫西,烽烟相连,民不聊生。

弘历升格为太上皇帝,权柄不移,军国大事仍所决策,嗣皇帝备位见习,形成了禅让期间特殊的政治格局。圣心为内乱焦虑,自有臣子看在眼里,想方设法为之解忧。不是有旨准许在京王大臣进献如意吗?就在元旦这天,各种精心备办的如意大量进宫,“贝勒贝子公等及部院侍郎、散秩大臣、副都统纷纷呈进如意”,全是双份(上皇与皇上各一份),让上皇哭笑不得。这能怪他们吗?“王大臣”说起来隆重,实际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可列入,百余年宗室繁衍,乾隆中晚期对满蒙八旗常予加衔,导致高官人数众多。次日,上皇颁发敕谕,限定宗室亲王、郡王、满汉大学士、尚书才准许呈进如意,其余一概不准。

五月间,弘历又有一道敕谕:

此后除盐织关差向有公项购办备赏物件外,其余内而王公大臣,外而督抚,不但贡物不必进呈,即如意亦不许备进。(《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九四,嘉庆元年五月丙辰)

践大位六十余年,弘历口含天宪,言出律随,可臣下大都知道,关于进贡的谕旨可以有商量。上皇深爱如意,年节与平日还要大行赏赐如意,光是由盐政、织造、税关购买怎么能行?于是仍有人照旧恭进。以和珅为例,不光自己逢年节必进,其母其妻都会进奉,列于贡单之首的便是如意。

几年前,由于御史曹锡宝的弹劾,弘历曾命有司核查过和珅管家刘全的家产,被和珅遮掩过关,而终没躲过嘉庆帝亲政后的清算。据现存的一份和珅资产清单,他家藏的如意竟有五千多枝,专以十余间房屋收贮。乾隆帝长逝矣,否则闻知此数,真不晓得该如何评论?从来自视聪察的帝王都会被近臣欺蔽,不独一个弘历。话又说回来,如此多的如意,并没给和大人带来吉祥安宁;暗中传递继位喜讯的那枚如意,更是将他送上绝路。这是怎样一种嘲讽?在诏狱中,和珅很快想通了,讯问时痛快招认:“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太上皇帝册封皇太子的时节,奴才先递如意,泄漏旨意,亦是有的。”这是他认罪供单中的一条,竟读不出一丝委屈。

与和珅的机巧变诈不同,天潢贵胄、读了大量圣贤书的颙琰,耻于这种行径。大约从那次私递消息开始,颙琰就对盛行宫廷和官场的如意产生了深度厌恶。但也不影响他每逢新年,都要撰作一首赞美玉如意的诗—上皇喜欢,只能跟着表示喜欢呗。嘉庆四年元旦,上皇自觉精神不济,减去了元旦开笔和如意诗,颙琰则照旧题咏,并注明所咏玉如意“乃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十八日赐居毓庆宫时父皇所赐”,多么浓重的孝思与感恩之心!然彼一时此一时也。数日后上皇辞世,嘉庆帝降谕禁止臣下进贡,词气严厉峻切,特别说到如意:

再年节王公大臣督抚等所进如意,取兆吉祥,殊觉无味。诸臣以为如意,而朕观之转不如意也,亦着一并禁止。(《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四,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

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谕旨:各省贡物多入和珅私宅,着禁止再进古玩等物。

这番话或也能传到狱中的和珅耳中,称心如意了很多年的他,已经严重不如意了。至于年节呈进如意的惯例,新帝严旨禁绝之际,也说出一些实情:在京王公大臣年俸不高,连当差与日常应酬都不够,贡献如意已成为沉重负担。如果说进贡是乾隆朝中晚期一大秕政,而禁贡,则成为嘉庆新政之一。多数王公大臣想必松了口气,持续数十年的“如意热”,当会消歇一段时间。

此后的接连四年,嘉庆帝没再写赞美如意的诗,可到了第五年便又在元旦当天题咏:

盈尺良材贡远方,坚贞温润发辉光。

万几图治皆如意,民协年丰大吉昌。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四一,

咏白玉如意)

亲政日久,和珅那点儿破事早已远去,白莲教之变与继起的福建天地会皆被平定,嘉庆帝也重新发现了如意的妙处:从材质、名称到寓意,真是般般可人,能不加以咏歌?自此开始,颙琰在每一个元旦都会写一首如意诗,诗题几乎没有变化,就连“癸酉之变”的次年也未停止,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猜你喜欢
乾隆帝
《四库全书》编纂中对民族语译音纠误探析
乾隆帝书画鉴赏题识研究
乾隆帝南巡对惠山泉文化的介入干预
皇帝偷枣
清代中亚藩属体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分析
乾隆帝的存在给嘉庆朝中琉交往带来的变数
紫禁城楹联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清代西苑三海楹联研究
乾隆帝在热河文庙的祭祀
乾隆初期对皇族内部斗争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