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鹏
摘 要:高中数学新课改已在全国全面展开,展望农村完全中学的课改情况,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农村完全中学的课改情况才会有更加好的发展。
关键词:展望;农村完全中学;数学;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4-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73
一、真正推翻教师的所谓的“满堂灌”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遵循的是“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原则,“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教师表演,学生聆听”“教师黑板上写,学生笔记上抄”。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时出现“满堂灌”的现象,致使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成为课堂的“控制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成了被动接受者。
从2005年开始,我校尝试课堂教学改革。2008年随着甘肃省正式进入高中课程课改,属于完全中学的我校也开始在全校大规模推进新课改,并逐步推行我区的“六模块 3+X ”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校逐步形成了适合本校实际的“问题式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首要的任务是要改变师生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未趋于成熟,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去教育和感化学生,不要板着面孔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学习。也就是说,课堂上要真正实现“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二、师生可以随时使用多媒体
学校的每个班都装有多媒体,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上课时除多媒体授课外,如果学生对教师所讲的问题有疑问,或者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无法准确解答时,比如涉及古代数学史、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概率圆锥曲线等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师生可以马上借助多媒体上网查找资料,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由于网络的广泛使用,学生捕捉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教师所掌握的,如果限制了学生使用网络——电脑,他们就有可能在校园里玩手机,特别是在晚上玩通宵,严重影响学习。与其这样,不如在班主任的周密部署下,由班委会成员监督,合理安排时间让小组上网查阅学习资料,充分应用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做一个知识完全型学生。
三、给学生表达权、话语权、选择权
数学教研组的同事说:“学生的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只要激发、点拨就行了。”“教改必须形式和内容都改。”学校教师的教育目标是: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教师们积极采用“问题解决式课堂”教育模式,寻找许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生动例子,灵活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满堂灌、机械教和学的不良现象,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自主交流的开放课堂,让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设问、故事、幻灯片、图表等多种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创新探究的动机。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出讲台,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学、自己练。如今,学校彻底摆脱了当初刚推行“问题解决式课堂”的困境:教师拿着书本滔滔不绝地讲,教师讲得很精彩,学生学得很死板。农村完全中学的课改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特别是数学,解放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说话权、表达权、选择权和受尊重权,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四、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课堂中形成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注意处理问题的公正性。主要包括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提问次数以及回答是否准确的公正评价。特别是在某一方面原本并不好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公正的对待,否则会严重挫伤这些學生的积极性。
(二)关注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感到课堂气氛太沉闷,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并给他们适当的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培养其学习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三)留给思考时间,拓展思维空间
课堂上,有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如果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会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和谐课堂环境的营造。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畅谈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悟性、灵性,提高其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机智的反应,富有激情的语言,幽默文雅的谈吐,到位的点评,数学课堂文化的设置等等,都会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增色不少。
五、着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技能
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作为课堂的贯串主线,问题要具有层次性,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学生本身也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合作探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能够发现自己知识的缺漏,从而扩充知识面,体验成功的幸福感,从而增强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展望农村完全中学的数学课改,教师可以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秩序,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和谐、探究、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卢耀宗,张有文.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J].甘肃教育,2007(6):11.
[2] 王嘉毅.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