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摘要: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生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56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疏肝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羟甲香豆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利胆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PCS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消化系统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疏肝利胆汤;胆囊切除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7-0036-03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系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腹部疼痛、便秘、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的统称。文献指出,胆囊切除术后不到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此类综合征,可很快消失,但仍有约10%患者需积极治疗[1]。但再手术治疗难度大,常规内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中医学中无该疾病专属名称,可将其归属于“胁痛”、“胃脘痛”等范畴,与患者肝气郁结、湿热内蕴、胆失疏泄有关[2]。本次研究采用疏肝利胆汤进行治疗,对于改善PCS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HJ2.3mm]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泰安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PCS患者56例,入选标准:①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术且切除胆囊时间超过3个月;②手术后反复出现食欲不振、厌食、恶心、腹泻等症状;③手术后患者右胁或右上腹部反复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或胀闷不适;④B超或X线造影检查未发现胆管狭窄或胆总管结石症状。排除标准:①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为敏感体质者;②为手术失误、失败、术后黏连或邻近器官的病变导致PCS的患者。
将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男11例,女1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46±53)岁;病程2~34个月,平均病程(107±21)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58±46)岁;病程3~32个月,平均病程(98±32)个月。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疏肝利胆汤治疗,同时禁服其他对消化系统产生作用的药物。方药组成:柴胡10 g,白芍10 g,枳实10 g,青皮15 g,茵陈10 g,郁金10 g,陈皮 15 g,甘草6 g,川楝子5 g。根据患者实际症状予以加减:胁痛剧烈、心烦不寐者可加炒栀子6 g,牡丹皮6 g;胁痛严重者可加延胡索10 g;胁肋疼痛、肠鸣漉漉者可加茯苓10 g,白术10 g,同时去枳实;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者可加陈皮10 g,半夏6 g。水煎取汁 400 mL,每天1剂,每天2次,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
122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羟甲香豆素片(生产企业: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1199)治疗,04g/次,每天3次,3餐后温水送服,连续服药4周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肝胆投影区疼痛、不适程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厌食、肠鸣腹泻、便秘等临床症状等。
14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标准同时结合患者实际临床表现症状,拟定标准如下:①发作频率:患者右侧上腹部、右侧季肋区出现疼痛、胀满等不适症状,以1个月为单位观察,若患者每日出现以上症状,记为6分;发作天数≥28 d者,记为5分;21 d~28 d者,记为4分;14 d~21 d者,记为3分;7 d~14 d者,记为2分;少于7 d,记为1分。②疼痛程度:疼痛难忍,需给予止痛药记为6分;患者疼痛明显,对生活产生影响,但仍能耐受记为4分;有疼痛感,但较为轻微,且对生活无明显影响,记为2分;③消化系统异常,出现厌食、腹胀、便秘、纳呆呕恶等症状: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中的其中4项及以上者,记为6分;出现3项,记为4分;2项记为2分;出现1项记为1分。同时按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90%为显效;有效:疗效指数为30%~60%,无效;疗效指数≤30%。
15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均由SPSS170分析数据,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用均数±标准差(x[TX-*3/8]±s)表示,采用t检验;2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療后3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症状持续存在,手术2~3个月后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广义上统称为为PCS,包括许多胆道和非胆道疾病,临床症状较轻者表现为腹痛腹胀、厌食、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较严重者腹部出现剧烈疼痛、胆绞痛、发热、出现黄疸等[3]。以往受限于检查诊断条件,其中很多PCS症状难以确定原因,采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数PCS已能明确病因,包括胆总管损伤狭窄、结石残留、胆管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胃反流等;但对于目前检查不能发现器质性变化而临床症状又持续存在的一些疾病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4]。
现代医学治疗以直接消除病因为途径,但PCS成因复杂,至今不明,对其治疗造成直接的影响。目前临床治疗包括手术疗法与非手术疗法:手术疗法通过再次手术行治疗,但造成手术切口较大,切除术后易引起感染、黏连或形成新的胆管狭窄,年纪较大或身体素质较低者难以承受;非手术疗法常采用抗生素、解痉止痛剂、抗酸剂、H2-受体阻断剂等药物治疗,同时补充水、电解质,调节胆道功能,但作用往往较为短暂[5]。中医讲究整体治疗,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对于PCS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次研究采用的疏肝利胆汤主要药物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川楝子、茵陈、青皮、陈皮、郁金等。其中柴胡为君药,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胆经,具有疏肝解郁、升发阳气、和解表里之效;白芍为臣药,味苦、酸,性微寒,能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枳实、茵陈为佐,发挥泄热破结,抗菌消炎,利胆排石的作用;甘草、川楝子、郁金具有行气止痛、利胆退黄、缓急止痛的作用,其中甘草更能够调和诸药,使功效相合;陈皮、青皮能消积化滞、疏肝破气。诸药共用,共奏行气止痛、疏肝利胆之效,可有效改善PCS症状。
综上所述,疏肝利胆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PCS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及消化系统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KH*1D]
参考文献:
[1]蔡重阳,汤志刚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医学综述,2015,31(15):2800-2802
[2]高悦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43-144
[3]陈仕距,李晓平,周高东,等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部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27(2):236-237
[4]芶欣,黄建钊,石承先,等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1,35(3):241-242
[5]朱佳杰,于博文,李鹏,等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73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