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渊+慕颖
【摘要】目前,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其生源多数来自经济发展较滞后的农村地区,贫困生比例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而针对贫困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课题提出了“德—能—心” 三位一体的DNX教育模式,该模式在西部某高校贫困生群体中试行了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中部地方高校贫困生;DNX教育模式;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本课题受湖南省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资助(编号:XJK014BXSZ029)、湖南医药学院青年科技人才支撑计划和怀化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3-10-2)资助。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受贫富差距等因素的影响,贫困生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面对日益繁杂的社会因素影响,除经济方面的贫困外,部分贫困生在思想认知、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贫困”。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目标和工作方向。在日常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如何将优质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向社会输出优秀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呢?这里我们提出了DNX教育模式。
DNX是指德(De, 思想道德)、能(Neng, 专业技能)、心(Xin, 心理素质)。DNX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将“德-能-心”三种人才培养教育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以往的高等教育普适性人才培养的特征,它将高校贫困学生单列出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通过实施特定的“德-能-心”联合的人才培养,促进贫困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专业技术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取得综合性的提升,使其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就业、创业、择业等社会活动中取得优势,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它由若干要素构成,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1]。因此,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既包含了人才培养过程的教育理念,又涉及实施这一教育理念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形式。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这种模式发展时间不长,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在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尚待完善。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现代大学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体制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如学习过程设计单一,模式刻板;人才培养机制僵化、学习评价标准缺乏弹性等,与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距离[2]。因此,精心设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未来10~20年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目标。
研究认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从课程与教学体系上进行改革,如加大人文学科在基础课程中的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加强专业实习、实训课程,培养发展学生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3]。此外,通过开展专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各类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和校企/校—实践基地联合活动,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亦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4]。
二、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困境
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难以独立完成学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据2002年的调查,我国高校贫困生已达300多万,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约25%,而2009年的新华网数据显示,贫困生比例上升到近30%,其中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5]。调查发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情况堪忧,多数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自卑心理、孤僻心理和焦虑意识,而受制于经济条件无力购买必要的学习材料,导致贫困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获奖学金的比例亦较低[6]。因此,贫困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其教育问题应受到特别的重视和关注。但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国家政策制约下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过程和机制固化现象较严重,未能充分将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单列出来,开展针对贫困生的特殊人才培養模式。
某高校作为一所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地区的地方性医学高校,其生源60%以上来源于本地区的农村地区。
在近几年的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中发现,其贫困生的比例高达40%~50%,明显高于全国高校贫困生比例。在每年的心理健康普查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自卑意识、人际关系敏感、择业心态迷茫、容易紧张焦虑等轻度心理问题。在每年的学籍异动调查分析中,在贫困生中出现休学、退学和转专业的比例也高于非贫困生。因此,该高校近年来一直把贫困生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学工处和检验医学院各位教师的共同协作,试行在2014级和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贫困生群体开展了“德-能-心”教育模式,定期(1次/月)给贫困生开展各种思想教育讲座、师生座谈会、一对一谈话,动态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诉求,并针对性开展专业素质学习课程和实践技术培训,从德、能、心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地促进了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三、实施贫困生“德—能—心”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贫困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相比其他学生来说,除了要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外,还要面对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问题的窘迫情况,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而出于自尊心的原因,许多贫困生宁愿受冻挨饿也不愿暴露自己的生活困境。因此,在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就业发展的问题上,贫困生更容易出现敏感、紧张、焦虑,或麻木、懈怠、冷漠的两个极端化状态。近年来发生的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 [7]、2015年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事件” [8]等极端案例中的主人公均是贫困生。前者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受到其他4名同学欺辱,自卑、抑郁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疏导,从而产生怨恨心理和暴力倾向;后者则是该研究生在面临毕业、就业处境时,由于没有给其研究生导师送礼而受到教师刁难,无法及时疏导其心理压抑情绪,导致自杀的悲剧性结局。因此,在将来,高校如何预防或避免这类悲剧性事件的重复出现,促进高校社会学生、师生人际关系和谐,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潮正逐步涌向高校,无孔不入,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同时也腐蚀了一部分高校教师的思想和灵魂。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从自身思想上抵御这些腐朽思潮,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 “正能量”教育的职责,用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职业道德良心去感化大学生的灵魂;用平等的姿态去主动沟通贫困生,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用敬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去构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系。因此,高校贫困生群体应从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单列出来,实施特殊的“德-能-心”综合素质教育,既关注其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又重视其专业技能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多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不良心理问题或极端事件的发生。我们认为,在地方高校贫困生群体中开展有效“德-能-心”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是一件非常必要且重要的工作,该模式在某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的开展是一个探索性工作,其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实施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四、结束语
在当前医疗卫生机制综合改革背景下,作为一所地方性医药院校,从改善医患关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目标出发,提出了DNX教育模式,尽管该教育模式在教育设计、课程设置、系统管理和科学评价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但是,我们通过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试行该教育模式,發现学生在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DNX教育模式也可对其他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03):30-36.
[2]刘英,高广君.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127-129.
[3]葛建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思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56-58.
[4]夏李斌, 陈火平, 唐丰洁,等.高校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新方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0(29):223-224.
[5]吕大权,刘玲玲.浅析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经济师,2012(05)73-74.
[6]张保海.新时期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解困路径探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03):113-115.
[7]梁芹生.从马加爵事件透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04,26(12):313-314.
[8]28岁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 5千字遗书揭导师的黑幕[M].郑州晚报,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