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俊杰
【摘要】心理学认为,动机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大学生创业同样遵循这一规律。文献研究表明,关于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一般性研究是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应沿着“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绩效-管理对策”的分析框架来开展实地调查,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实证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创业绩效;文献综述
【规划课题】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校生创业动机及其效应(16YB05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高校贫困生就业质量的量化水平、异质性及精准扶助体系”(JC151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生人口精准扶贫与反贫困生研究”(GL1512)的研究成果之一。
近年来,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众多大学生投身创业,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业问题由此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心理学认为,动机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同样,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也必然存在某些规律性的联系。美国学者Stevenson和Jarillo研究发现,目前创业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三类:创业意愿的产生、创业如何开展、创业的绩效。这也意味着创业动机研究、创业行为研究、创业绩效研究存在实践逻辑上的连贯性。因此,以“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创业绩效”为框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关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一般研究
作为一个特定的创业群体,对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其理论渊源是关于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一般性研究。这类研究为探究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创业动机是驱使创业者走向创业,并影响其行为和绩效的核心因素。Frend认为,本能是驱使个体通过外部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活动去改变内在状态的“持续压力”,即动机驱使个体采取行动去满足个体需求。所以,动机是创业行为的前提。“潜在创业者与实际创业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创业动机”(Olson P.D,1994),而Kate和Gartner也认为,“动机性”是创业型企业的显著特征。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动机的研究主要有两类。
第一,对创业动机类型的探究。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从精神层面出发,将创业动机分为“建设私人王国,对胜利的热情,创造的喜悦”;全球创业监测项目研究框架中,创业的动机被分为机会型创业与生存型创业两大类。在国内,曾照英将创业动机分为事业成就型和生存需求型;童亮和陈劲认为创业动机主要分为环境影响、推动因素、拉动因素三个方面。
第二,对创业动机影响因素的分析。McClelland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决定创业可能会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Foley(1985)发现管理者的年龄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钱永红认为,男性和女性创业影响因素具有性别差异;等等。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将研究视野拓展到创业动机与创业行为的关系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创业动机和创业行为的理论关系论述。帕森斯指出,对目标的追求是一种社会行为,个体动机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Olson指出,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的前提,促使具有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条件的个体做出创业行为。沈红明指出,创业动机是内在根据及外在条件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创业动机反映着创业者的深层创业需求,促使创业者采取行为去满足自己的创业目标。刘志也指出,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的风向标,可以有效引导创业者对自己已识别出的创业动机进行实践。
第二,创业动机与创业过程行为关系的研究。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因为动机的个体差异性,创业者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意愿和能力,造成创业过程的差异性。Bird认为,公司创业初始时,创业动机会直接影响公司模式、发展方向和发展改善策略。Palich和Bagby指出,面对创业成功的不确定性,个性差异会使得他们对风险有不同的看法:愿从事创业活动的人相较于被创业风险阻拦的人,可能表现得更加乐观。国内学者王丹俊也指出,创业动机对风险决策行为有直接的影响,生存动机越强,更倾向于回避风险;而成就动机越强,更倾向于追求风险。
此外,创业动机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也是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问题。研究者将创业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类。在主观绩效方面,Luthans指出,创业的自我效能反映创业者的个体信念,而自我效能强度则会对创业者的个体倾向有所影响;范巍认为,创业者的创业倾向会随着自我效能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蔡晓珊、张耀辉从创业绩效角度出发,试图获得影响新创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在客观绩效(财务绩效)方面,王华锋、谢从旋指出,创业动机会对创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不一样的创业动机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同,成就驱动型创业动机更容易取得创业成功,机会驱动型创业更容易导致失败,而生存驱动型创业与创业成功和失败均没有显著的关系。
二、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与创业绩效的研究
要探究大学生創业动机、创业行为与绩效的关系,首先要明确何为“大学生创业”。从概念演变来看,大学生创业概念主要由创业概念递进而来,国外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创业概念进行了多种定义。Shane和Venkataraman认为,“在建构创业研究领域的概念框架中,最大的障碍也许一直就是定义的问题”。Singh认为,创业就是建立一个新企业。而彼得·德鲁克认为,没有创新的企业创建活动并不是创业。总的来看,学术界对创业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广义上创业是“创造新的事业的过程”;次广义是“通过企业创造事业的过程”;狭义是“创建一个新的企业的过程”。
针对大学生创业,国内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许正云将大学生创业定义为:由在校或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的学生作为核心成员根据自己的发明创造、科研成果、思想来开创的新企业,以实现商业化应用和创造价值。陈浩凯等将大学生创业定义为:大学生利用现有能力资源以实现自我发展需求,在经济环境中寻求并把握创业机会来创建企业,以实现自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综合上述定义,本文对“创业”取广义概念,即所有的创造新事业的活动都是创业活动。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校大学生创业者”是指在校时做出创业活动的大学生,不包括毕业时创业的大学生。
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探究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类型。例如,Erkko Autio(1985)将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分为四种:生存需要、积累需要、自我实现和就业需要。高日光等指出了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四个因素:自我实现、追名求富有、社会支持以及家庭影响。
第二,分析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李闻一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赵恒平等构建了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指出大學生创业行为是创业者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创业行为是受创业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研究还包括外部环境(向辉,2013;李洪波,2013;周勇,2011)、家庭社会网络(肖璐,2013)、企业家精神(兰欣,2011)、性别(姜雪梅等,2012)等。
第三,总结行业高校创业动机的特征。其研究涉及医科(曾建国,2014)、农科(姜雪梅,2012)、地级职业院校(张权,2014)等。
除针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专项研究外,目前对于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行为、绩效关系的研究非常少见,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大学生创业绩效,且主要集中在对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许聪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创业意愿、创业环境、个人背景、性格特质四个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为:大学生越具有企业家精神,个人背景越优渥,创业目的越坚定,创业绩效越显著。朱茹华等通过对杭州市政府资助54家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研究认为,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是创业团队和创业导师的结论。王冬梅则分析了制约大学生创业绩效的诸多因素。
三、研究述评
纵观上述研究,虽颇有价值,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忽视了在校生创业动机的主次性特征和权重测量。在校生创业往往同时受到多种动机的驱动,因而其创业动机具有多元共生性的特点(周丽,2014)。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未区分各种创业动机的重要性差异,更未测量其权重,导致难以抓住在校生走向创业的主导心理因素,在对策设计上也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创业管理精准化的要求。
第二,关于大学生创业动机、行为与绩效的关系的研究非常稀缺。从单项因素研究来看,最多的是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其次是对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研究,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特征的研究最为少见。再从三者的关系来看,在校生的创业动机决定其创业行为和绩效。因此,以探究大学生创业动机为中介,可以总结和预判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特征和绩效,为制定科学的创业管理体系提供依据。而目前相关研究大多止步于创业动机,而未对其效应和政策应用进行深入探究,这也是当前相关研究的盲点。因此,今后相关研究应转换研究视角,沿着“创业动机-动机效应(行为与绩效)-管理对策”的分析框架对高校在校生展开调查,再提出关于高校创业管理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曾照英,王重鸣.关于我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09):285-287.
[2]童亮,陈劲.女企业家的创业动机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04):17-21.
[3]钱永红.个人特质对男女创业意向影响的比较分析研究[J].技术经济,2007,26(07):8-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