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革命的火种燃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126个乡镇、1542个村的每一寸土地。百色因此得名“红城”。
如今,这座红城里的“战斗”还在继续。百色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为全自治区最高。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党没有忘记这片红色土地,带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与贫困展开了英勇斗争,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实现全面小康梦的故事。
“安居梦”——搬出石山天地宽
回想起过去,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移民依旧感慨万千:以前的居住地谷隆屯,九分石头一分地,人均耕地不足0.4亩,是有名的缺水、缺土、缺粮、不通电、不通公路的“三缺两不通”大石山区特困村,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改变始于1987年。当年,尚兴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易地搬迁发展经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莫文珍以身作则,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当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的5—6倍。这迅速点亮了生活在大石山区其他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后,政府顺势规划安置点,引导全屯22户、115人陆续搬迁到弄蕉屯安置。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弄蕉屯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大石山里的其他村屯群众纷纷要求搬出大石山区进行易地开发。为顺应群众的要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等13处移民安置点,移民搬迁275户、1348人。
建立了新家园后,搬迁后续产业用地和生产生活、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再次当起了贫困群众的坚强后盾: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解决土地征用费155万元,征用该镇六合村等6个村土地共3200亩,帮助移民在尚兴村承租并拥有长期使用权的土地;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175万元,修建通屯道路、安装自来水、架设电线、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农业、扶贫等部门组织群众参加县、乡镇、村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学习,手把手教会移民群众发展新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立足各村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选择并扶持产业发展……一系列的措施,使群众在新的家园不但得以安居,而且能够乐业。
据尚兴村村支书覃华春介绍,全村335户、1348人,其中贫困户82户、284人,目前芒果种植面积达2300亩。2015年,尚兴村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 元,芒果已成为全村增收富民的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建起了宽敞的“芒果楼”,购置了汽车等“大件”,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以前群众住在大石山里过的日子苦啊,不搬,日子过不下去。我当了44年村干部,有义务带领群众搬出来,过上好日子!”1996年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的莫文珍坚定地说。
而田阳县的老乡家园居民,幸福感更强。一排排白色的建筑宽敞明亮,整齐地坐落在田州镇敢壮大道旁,作为广西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项目,老乡家园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石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主要抓手。
项目还将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大型超市以及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可享有安置房产权、金融扶持、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就业扶持、教育扶持等配套政策红利。同时,周边产业密集,用工企业众多,产业发展潜力大,邻近的20万亩芒果扶贫产业园区、百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田州古城等可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就业,每年可务工8—10个月,每月收入2000—3000元,确保“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项目占地约25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分三期建设,计划到2017年底安置约12696户、53000人(含安置凌云县约2200户、10000人)。目前,已有11000户、约49000名群众报名入住。其中,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交房,計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122户、约5000人,贫困户正在陆续办理入住手续,即将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红色梦”——旅游发展助增收
百色红色、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百色市利用其辖区内独特的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仅“十二五”期间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近12万人,旅游产业扶贫提速,红色旅游发展为革命老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山清水秀生态美”已成为百色市优势品牌。
田州古城位于田阳县百东河以北、那塘村以西,距百色市42公里,南宁市200公里。2014年正式运营以来,成为远近游客流连忘返之处,成为特色文化展示弘扬之所,更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引擎。
流水小桥、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吃、住、行、游、购、娱,各种需求皆可满足;那一段段再现的如歌历史和民族画卷,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出百色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风土人情。古城占地1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是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以古建筑为平台、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
自开业以来,古城游客量达800万次。目前已有500余户商家入驻,对于周边贫困户,古城还设置了“特殊待遇”:若入驻古城,对其减免一定租金;若到古城销售民族手工艺品或土特产,为其提供创业基金。“除此之外,古城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如安保、保洁、餐饮等,我们会照顾贫困户,就业人员月均收入3000元。”古城营销中心负责人李国斌介绍。
这样的旅游点,在百色还有很多。2016年,广西全区6亿元旅游发展资金中,用于革命老区贫困县旅游项目的资金达2亿多元;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革命老区200个贫困村的旅游发展规划补助,红色旅游扶贫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2016年4月,全国红色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在百色举行,无疑是对百色红色旅游扶贫工作的肯定。通过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扶贫,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品质较好的重大旅游项目,包括红色旅游核心区等,帮扶贫困村脱贫。将红色旅游与旅游扶贫相结合,拉动农民就业增收,确保一批重点旅游扶贫村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绿色梦”——生态产业引富路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要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为此,百色不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扶贫产业。2016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百色召开,芒果产业成为全国首个以特色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范例。
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区位于右江区永乐镇境内,距百色城区约30公里,因紧邻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澄碧湖风景区而得名。整个示范区内共有芒果种植农户3690户、17622人,包括566户、2183名贫困人口,带动作用明显。
作为目前右江区辖区内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为齐全的以芒果产业为主的扶贫综合示范区,示范区在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初显成效:
技术培训帮扶。右江区全部7191户、2674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均可免费到示范区参加芒果种植技术培训或随示范区内的种植大户“跟班学习”。目前,全区3000多户种有芒果的贫困户中,已有672户、约700人参加培训。
务工帮扶。示范区内的芒果管护、采摘、销售等生产流程中需要用工或示范區内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运转需要用工的,优先聘用贫困户中的劳动力,2016年以来经常性在示范区内务工的贫困群众有12人左右。
品种及技术推广帮扶。对有意向种植芒果的贫困户,由核心示范区派出技术人员或“土专家”实地调研,并向贫困群众推荐适合种植的芒果品种,在种苗供应上给予扶持。对于已经种植芒果的贫困户,则在品种改良的嫁接枝条供应及技术服务上给予帮助。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芒果达4万多亩。
“飞地扶贫”或“托管式扶贫”帮扶。示范区内有土地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34户、64人,可将320亩土地流转给当地合作社、芒果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取得土地流转收入;有土地、有劳动力但无技术的贫困户84户、294人,在流转土地的同时可通过参与芒果生产管护等增加务工收入;示范区内及其周边既无适种土地、又无劳动力的贫困户82户、171人,目前正探索引导这部分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小额信贷折资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龙头公司,不承担经营风险,每年由合作社或龙头公司以给予固定比例收益的方式增加收入。
管护及销售帮扶。贫困户种植芒果所需的苗木、肥料、农药、包装袋等,可通过核心示范区联系,以低于或等同于市场的价格供应,质量有保障;贫困户所种植的芒果,成熟后通过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经济能人等,以高于或等同于市场价格收购或代销,确保群众收入。
2016年,示范区的芒果产业带动辖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5500元以上,带动380户、136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预计到2017年底,示范区的芒果产业可带动辖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可确保永乐镇566户、218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未来5年,示范区将对全区2万多户芒果种植户、36万亩芒果种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是芒果产业,桑蚕产业同样红红火火。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位于大石山区,原有贫困户209户、809人,在2016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伏琴村脱贫179户、730人,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这要得益于桑蚕产业的全覆盖。
“以前一直种玉米,收不了几个钱哟!还是扶贫政策好啊!党和政府关心我们,在这儿建了桑蚕示范基地,我们全村都种桑养蚕,桑葚有收入,流转土地有租金,还可以去公司务工挣钱。”伏琴村布尧屯2016年已脱贫户廖贤,去年仅依靠10亩桑园收入达3万元。在该项目的引领带动下,全镇共发展桑园15000多亩, 其中2017年新种3000多亩,除无劳动能力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外,贫困户参与率达80%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百色市已有9个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56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芒果单项纯收入人均达6420元,油茶单项纯收入人均达1173元。在产业发展的有力带动下,田东县、右江区和田阳县成功“摘帽”,全市实现21.84万贫困人口脱贫、13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5%下降到14.66%。
“百色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夯实产业根基,为贫困群众扩宽致富路,坚持发展绿色产业脱贫。对于不适合发展产业的贫困村,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确保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百色市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革命老区的多彩新梦。”百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古俊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