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权
扶贫之声吹响了我们奋斗的号角,扶贫的脚步踏出了我们勤恳的步伐……正视贫困,我们正走在扶贫的路上,必将绽放出美丽动人的春天。
——题记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正是世间万物的豁达与包容,造就了人们面前多姿多彩、娇艳动人的风景。面对贫穷,我们不能视作大路无边,各走一边,要携手共进,风雨同舟;面对贫穷,我们不能认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心怀仁慈,乐善好施;面对贫穷,我们也绝不能任风雨摇摆,要视为己任,以身作则……正视贫困的存在,才能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好路子。
宁夏宁南山区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贫困面广,贫困类型多,贫困历史久远,贫困成为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敌人,是阻碍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枷锁和镣铐。我跟随第三方评估小组,一路走,一路看,内心深处生出了无数感言。
正视贫困,担起脱贫攻坚大任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的脱贫攻坚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但党和政府经受住了巨大的考验,勇于正视贫困,勇于担起责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时刻秉持实事求是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
经过党和政府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宁夏市宁南山区的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村内的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坑坑洼洼的黄泥土路变成了如今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昔日靠吃雨水为生的村民如今喝上了干净清甜的自来水;昔日有病只能靠硬撑的百姓如今在基本医疗的保障下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在调研过程中,无数村民向我竖起大拇指,直夸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虽然宁南山区的脱贫攻坚成效喜人,但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如何使扶贫措施起到实质性帮扶效果,如何保证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如何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够在新环境“稳得住、能致富”这些方面还需深入思考。不过我坚信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脱贫攻坚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再战再胜。
思考扶贫,树立脱贫致富之志
扶贫先扶志,想要脱离贫困首先还要改变旧观念。俗话说得好,思想决定出路。有了正确、积极的思想,才能为百姓的脱贫致富提供智慧。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山区的一些贫困户安于贫困现状,习惯了在贫困中一天天地熬日子,缺少改变现状的信心和斗志,即使政府出台再好的政策,提供再好的扶贫机会,这些安于现状、“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贫困户也很难抓得住。
为此,党和政府不断将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引进宁南山区,使贫困户不断吸收小康户的先进思想与技术。两者双管齐下,同时发力,为脱贫攻坚提供长效有力的根基与保障。宁南山区缺水且耕地面积少,村民们除了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之外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之前的日子不好过啊,生活一点奔头都没有,就这样一天天地混日子。”调研过程中,一位姓张的老大爷告诉我,“现在好了,政府给我们修路、修自来水,干部们还一直鼓励我们,只要肯想、肯干,日子肯定能过好。政府对我们这么好,我也要赶快干起来,不能给政府拖后腿。”老人的话里充分体现出由被动向主动的思想转变。一位姓李的老大爷告诉我,之前他家的年轻人都在家里种地,一年收不了多少粮食,生活过得特别困难。现在年轻人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了新技术,在家附近做工,既能赚到钱还能照顾家里。“政府给我补贴了一只牛和几只羊,我还有几亩地,不靠孩子也能养活自己,我现在也算是政府说的自力更生了。”老大爷说起来满脸的骄傲。
坚守扶贫,积聚脫贫攻坚新力
宁南山区极度缺水,整日黄土飞扬,地形沟沟壑壑,贫困面积广,贫困户分散,脱贫攻坚工作困难重重。
当地的干部告诉我们,针对宁南山区的这种情况,他们工作遵循的关键词就是聚力。在国家现有扶贫政策基础上,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增强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广泛调动社会各方扶贫力量,集中优势,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构建全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同时,政府在当地推行各种政策,鼓励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大力吸引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为掌握了新技术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将他们全都归纳到脱贫攻坚大军中。宁南山区位于北纬38度,是世界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借助如此优势条件,宁南山区部分地区创办合作社,发展葡萄产业。在易地扶贫搬迁新村,我们遇到了刚从合作社走出来的村民,“合作社让我脱了贫,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我觉得自己也算是为咱们村的脱贫致富尽了一份力。”“感谢党,感谢政府。” “跟着政府走,我们肯定能越过越好。”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表达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
扶贫之路,需要勇于正视的精神,需要破旧立新的思潮,更需要聚合新力的魄力,来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一份希望和动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我们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不畏贫困,坚守扶贫,让我国的扶贫事业展现美丽动人的新春天。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