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燕 来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结构*
郭 燕 来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力、意识形态领导权能、意识形态领导权责、意识形态领导权利、意识形态领导权威、意识形态领导权变。这些要素的不同的排列组合就会形成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结构。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和标准,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的联结会形成性向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 性向结构 空间结构 时间结构
作者郭燕来,男,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杭州 310018)。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结构是指其系统要素按照不同标准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对不同结构形态的研究,更有利于我们认识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整体组合和特有功能以及该系统与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事实上,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结构形态的生成是按照生发其功能的要求来进行结构要素的联结,需要生发什么样的功能就联结什么样的结构形态,换言之,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结构决定着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功能。因此,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系统要素的性质同向的同质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性质同向的同质结构是指领导权系统内相同性质的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与其他的性向结构相比,它具有质同量不同、发展性和吸引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同向的同质结构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意识形态领导者具有相近的受教育背景。他们都具有科学的领导观念,能够有效地对意识形态系统进行设计、组织和安排。其次,意识形态领导者面临共同的领导实践。任何共性的东西只能在实践当中产生。当意识形态领导者面临共同的实践时,他们经过商讨、争论等方式达成了意识形态领导的共同认识、共同情感和共同方式。再次,意识形态领导者共同的领导目标和利益。实现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成为全社会绝大多数人共同认可的意识形态,最终实现领导者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是领导权系统要素同质同向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最后,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期望。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社会变革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被领导者希望意识形态领导者能够力挽狂澜,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转型,对意识形态领导者赋予一种使命和责任。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同质同向的要素具体联结的方式和结构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这种结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是系统要素良性同向的优化结构。所谓良性同向指的是系统要素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意识形态领导权力合理使用、领导权利分配科学、领导权能分工明确、领导权责责任到人、领导权变善于使用、领导权威让人敬畏),最终推动系统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第二是系统要素劣性同向的劣性结构。所谓劣性同向指的是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处于不好的状态(意识形态领导权力乱用、领导权利分配不均、领导权能不明、领导权责不清、领导权变僵化、领导权威丧失),这些劣性同向的要素组合起来的系统结构必然导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崩溃。第三是系统要素中性同向的柔性结构。所谓中性同向指的是系统要素处于一个好坏相间的状态,在该系统中,每个要素都有好的一部分,也有不好的一部分,最终导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呈现出一种不好不坏的柔性结构当中。
如何才能够使得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性质同质的同向结构处于最合理的状态?提升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正向能量是解决该问题的核心和关键。这是从结果上来衡量和判断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不仅要处于相同性质的状态,而且还要向着更高层次来发展,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当中绝大多数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正能量。在现实中体现为,系统从低级—中级—高级的递进发展过程。要实现这一最佳的联结结构就要实现领导者不断加强自身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领导素养。而且还要有整体的系统意识和组织沟通意识,在意识形态领导的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地磨合和加深系统要素之间的彼此合作,唯如此,我们期待的同质同向的要素结构才可以达到最佳的组合方式。
(二)系统要素的性质负向的同质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性质负向的同质结构是指领导权系统要素质料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与其他的性向结构相比,它具有质同向反、牵制性等特点。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性质负向的同质结构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意识形态领导权力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当造成的。理论上,领导权力是推动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其性质的正负主要取决于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和目的。如果是科学用权、民主用权,使用领导权力的目的主要用于服务自身意识形态建设,那么领导权力的性质就是正向的。如果是滥用权力,以领导者个人的好恶来使用权力,甚至是通过领导权力为自身个体来谋取利益,那么领导权力的性质就是负向的。其结果就会损伤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导致系统要素结构呈现同质负向的状态。其次,意识形态领导权责不明引起的。领导权责不明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权责大于领导权力;二是领导权责小于领导权力。上述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领导权系统的负向结构。这是因为,当权责大于权力时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导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即使遇到问题,由于领导权力小,而面临无法解决的困境,导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负向蜕变。当权责小于权力时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导者滥用手中被赋予的权力,从而破坏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平衡。再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利不均衡引起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利与领导权力不均衡主要表现为领导权力大于领导权利。一旦这一现象出现就会导致以下两种后果,一是意识形态的领导者由于缺乏财物资源,而不能有效地领导意识形态。二是由于没有享有合法的正当利益,意识形态领导者会挫伤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负向发展。最后,意识形态领导权变不善引发的。如果意识形态的领导者不善于权变,往往只是从主观出发,一味地强制灌输自身的意识形态理论,就会导致被领导者的反感或轻视,最终导致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结构的负向演变。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性质负向的同质结构要素具体联结的方式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这种结构主要包括三种:第一是系统要素良性负向的恶化结构。这一结构主要是指构成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质料处于良好状态,但由于领导权系统当中一个或几个要素的不当,导致其朝着负向的方向来发挥作用。第二是系统要素劣性负向的纠偏结构。这一结构主要是指构成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质料处于劣性的状态,而且发挥作用的方向是负向。这就要求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纠正系统结构的偏差,使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呈现合理的结构状态。第三是系统要素中性负向的滑坡结构。这一结构主要是指构成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要素质料处于中性的状态,而且发挥作用的方向是负向。这一结构表明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结构的负向力量大于正向力量,使其最终处于滑坡的状态。
如何才能够使得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性质负向的同质结构处于最合理的状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和作用,科学合理地联结和配置领导权系统的要素。尽可能地化解不利的因素,增加领导权系统有利的因素,使其朝着正方向发展,克制其负向的蜕变。当然,出现负向的蜕变也不尽然都是坏事,通过问题的暴露,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执掌者可以总结教训,以利于今后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关键是执掌者要把握好系统要素同质负向结构的“度”,不能让其演变成为一种劣性负向的结构,而是要在初始阶段就把该问题解决。
(三)系统要素的性质正负联结的消长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当中,既有正向要素的组成成分,也有负向要素的组成成分。动态地讲,有时正向要素会占主导地位,有时负向要素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总之,它是正负要素相互联结组成的系统结构。该系统结构的特点是正负要素此消彼长性、互补协调性和渗透交换性。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性质正负联结的消长结构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系统要素良性正负联结的以正消负结构。在这种结构当中,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内的正向要素占着主导地位,负向要素占着次要地位,它是一种正主负辅的结构形态。就其过程来看,以正消负是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利用正向要素不断影响和渗透负向要素,使得负向要素不断收敛,最终和正向要素融合、吸收和趋同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要化不利为有利、化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就其要素的联结来看,首先,渗透联结。所谓以正消负的渗透联结是指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正向要素要通过各种方式向负向要素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渗透的联结。在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内,凡是有利于领导权系统发展的要素都要得到进一步地强化和张扬,凡是不利于领导权系统发展的要素都要得到修正或改进。其次,趋同联结。所谓趋同联结是正向要素化解了负向要素的不良影响,形成了以正消负的联结方式。这是从结果上来审视该结构的联结方式。在特定的时空内,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正向要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强化,促进了领导权系统的发展。在现实中表现为,领导者观念先进、领导权责利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格局,领导权威进一步强化等。
第二种是系统要素负性正负联结的扶正抑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内的正向要素可能和负向要素持平或负向要素率占上风的结构形态。就其过程来看,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领导者发现了系统内负向要素在逐渐增多,逐渐影响到了领导权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为了重塑领导权系统的功能,领导者必须采取一切积极手段,规划各要素的具体功用,根据现实的要求,与时俱进地给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和正能量,从而实现扶正抑负的目的。就其要素的联结来看,首先,区分联结。这是指通过识别和鉴定来划分领导权系统要素好坏的联结方式。那么,如何区分呢?通过意识形态的领导实践来进行区分,在某一个特定的情势下,能够促进领导权系统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就是好的(正向)要素,反之就是坏的(负向)要素。其次,协调联结。这是指领导权系统内正负要素通过领导者重新安排和设计,使其不处于一种相互对抗的状态,而是处于平衡的状态。实际上,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可以通过对领导权系统各要素进行符合现实情况的重新认识,再次,转化联结。这是指负向要素得到了遏制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朝着正向要素发展的联结方式。实际上,扶正抑负就是要使得负向要素发生单方的转化联结,同时,进一步强化正向要素。
(一)系统要素的纵向梯形层次结构
纵向梯形层次结构是指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在空间内按照纵向梯形的方式来排列组合。为什么领导权系统要素在纵向方面要联结为梯形结构呢?这主要是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可变性决定的。稳定性是梯形结构当中的两腰和纵横的中间层支撑力度分配合理,有着足够的力度来支撑该结构的存在。在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内领导权威、领导权利、领导权责和领导权能就好比是梯形结构的左右腰和纵横中间层,它们有效地支撑着该结构的存在。可变性是梯形结构存在着多种方式,有等腰梯形结构、非等腰梯形结构、下底长的梯形结构和上底长的梯形结构、直角梯形结构和非直角梯形结构等,这些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随时调整自己的结构组成。在意识形态领导的过程当中,根据现实对领导权系统的功能需求,来调整领导权系统诸要素的长短比例和倾斜垂直的角度来满足现实的需要。
在该结构当中,领导权力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底层,领导权变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顶层,领导权能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横向中间层,领导权责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纵向中间层,领导权力处在整个梯形结构的下底位置,领导权威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左边轴,领导权利处在系统梯形层次的右边轴。这些要素之所以处在上述位置,主要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力属于国家政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配和实施。它的强制性和强行性起到了保护整个领导权系统的作用,处在梯形结构的下底位置是合理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变是一个可变化的要素,它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弹性。在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梯形结构当中,只有上底是一个可以变化的要素,它的长度是由梯形两腰的倾斜程度来决定的。领导权能与领导权力和权变平行呼应,领导权力授予了权能的职责范围,在此范围内机动灵活地完成权能应做的事项。同时,领导权能与领导权威、领导权利的左右联结是一种双向促动的联结,领导权威与领导权利的增大有利于领导权能事项的完成。反过来,领导权能的完成又会增强领导权威和领导权利。领导权责促进领导权能的完成。领导权责下面与领导权力相联结,上面与领导权变相联结,中间与领导权能相交叉。这是因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力和权责是相一致的,领导权力与领导权责相伴随。从整体结构上讲,意识形态领导权威是领导权系统其它要素良性运行结果的最终体现,它只能处于梯形结构的左边轴。从与其它要素的联结来看,意识形态领导权威与领导权力和权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权威上下联结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变也是合适的。领导权利是以领导权力为基础,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只有享有正当的权利才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创造性,灵活机变地领导意识形态。
(二)系统要素的横向扇形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横向排列组合的最佳方式体现为扇形结构。为什么领导权系统要素在横向方面要联结为扇形结构呢?主要是由这种结构的开合性和灵活性决定的。开合性是扇形结构的一个特点。就好比持有扇子的人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和他的实际需求来决定是否打开或关闭扇子。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领导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扇形结构的开合,其目的就是要推动领导权系统的发展。灵活性是扇形结构的另外一个特点。就好比持有扇子的人在使用扇子的过程中,可以把扇子完全打开或部分打开,以满足持扇者的爱好和需求。系统要素的横向扇形结构同样体现了上述道理,当领导权系统较弱的时候,扇形结构就需要完全打开。当领导权系统较强的时候,扇形结构打开部分就可以满足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需求。
在扇形结构中,从领导权系统要素具体位置来看,领导权变处在横向扇形各要素重叠的折扇穿孔处、领导权能处在横向扇形各条扇骨的中间扇骨处 、领导权责、领导权威处在横向扇形扇面的左右两边侧的扇骨处、领导权力、领导权利处在横向扇形扇面的左右两边侧与中间扇骨之间的夹层扇骨处。这些要素之所以处在上述位置,主要是因为,扇形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依靠意识形态领导者利用“双手”的力量通过横向扇形各要素重叠的折扇穿孔处来打开或关闭扇形结构的运动,该位置是扇形结构灵活多变的位置,为此,领导权变处在该位置最为合适。扇形结构的组成是围绕扇形各条扇骨的中间扇骨处来左右均匀分配各条扇骨的,这体现了领导权系统都要围绕领导权能来运行,因此,领导权能处在横向扇形各条扇骨的中间扇骨处。领导权责、领导权威是领导权系统的要素扇形结构的边沿组成部分,这并不是说二者处于不重要的边沿位置,而是二者的功能决定了扇形结构的大小。因此,它们处在横向扇形扇面的左右两边侧的扇骨处。在横向的扇形结构中,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利并不是垂直的存在于系统结构当中,而是弥漫在整个横向扇形结构的表面,它们起到了粘合和粘连领导权其他要素的作用。因此,它们处在横向扇形扇面的左右两边侧与中间扇骨之间的夹层扇骨处。
如何优化意识形态领导权要素横向扇形的结构呢?首先,保持系统要素的横向联结。在该结构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系统要素的横向组合。它不是纵向和立体的排列组合。因此,我们要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保持系统要素的横向联结,只有这样,才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美观的扇形结构。其次,保持系统要素横向交叉联结。在扇形的扇面上,把扇面整合为一个整体的是领导权力和领导权利,这二者渗透与扇面横向要素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领导者要以平等、协商和包容的姿态对待被领导者和其他要素,同时要给予领导者合法的利益,调动他们领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保持系统要素横向的汇总联结。扇形结构的汇总交叉点处在扇形各要素重叠的折扇穿孔处,无论是领导权责、领导权威、领导权能等最终都会交汇于此,这就要求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比例要合适、各要素的空间距离要均匀、分布要对称。唯如此,系统要素才可以汇总联结的顺利。
(三)系统要素的立体球形结构
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在特定的空间内按照立体球形方式的排列组合。系统要素的立体球形结构具有非线性、内敛性和张力性的特点。在立体球形的机构中,各要素处在不同的位置。具体来讲,领导权能处在立体球形的横轴处、领导权责处在立体球形的纵轴处、领导权变处在立体球形的纵横轴交织处的球体核心处、领导权威处在立体球形的纵横轴交织处的球体次核心处、领导权利处在立体球形的球幔处、领导权力处在立体球形的球体表面处。这是因为,在该结构内,领导权能和领导权责规定了领导权系统的球形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权能和领导权责越大,球形结构也就越大,因此,它们分别处在立体球形结构的横轴和纵轴处。因为球形结构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依靠球心核心之处发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来推动,因此,领导权变处在球形结构纵横轴交织处的核心处。而这种球心处发出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是由领导权威当中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造成的,它是意识形态的领导者魅力造就的气场引力,因此,领导权威处在立体球形的纵横轴交织处的球体次核心处。领导权利既要与处在核心层的领导权变和权威相联系,又要与处在表层的领导权力相一致,因此,它应该处于球形结构的球幔处。立体球形构成整体的重要条件就是球体表面的张力,这个力量把整个领导权系统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就是领导权力。
如何优化意识形态领导权要素立体球形的结构呢?首先,保持球形结构核心和次核心处发出的向心力和吸引力。球形结构的运转,无论是系统的内部要素抑或是整体球形结构的运行都需要一种力量来推动,这个力量就是来自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善于权变的领导艺术、高超的领导才能,以及人格魅力凝聚和发出的力量。这种力量越是强大,立体球形结构的向心力就越强。其次,保持球形结构合理的表面张力。领导权系统表面的领导权力不是越大越好,亦不是越小越好,而应该大小适度,这就要求张力要合理均匀,保持各要素合理的距离,这样才不会导致球形结构的变形,使得球形结构圆润丰厚。再次,保持系统要素的曲面叠加。立体球形结构不同于纵向和横向结构,它要求系统要素的非线性曲线或曲面的叠加,这就要求系统要素“蜿蜒”有度、科学合理,体现出系统的曲线美观。
(一)系统建构时的系统要素合时间结构
意识心态领导权系统建构时的系统要素合时间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超前时间结构,另一种是同步时间结构。所谓超前时间结构指的是领导者在领导意识形态的过程中,领导者根据自身的实践调查和知识经验理性推理的基础上,准确预判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对可能对占据领导权地位的意识形态发起挑战或引发人们思想混乱的意识形态进行提前防范和引导,用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超前与之发生时间联结。
在意识形态领导的过程中,运用系统要素进行超前联结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一般来讲,社会实践先于大众思想意识的变化。对于社会实践和思想变化先后关系的问题,在笔者看来,意识形态领导集团内的精英人物思想的变化一般先于实践的变化,只有预判未来的社会发展,才可以带领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一结论从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身上窥测出来。但是,对于社会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的思想认识要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界、经历和承担的责任等共同决定的。正是基于此,笔者才提出社会实践先于社会大众思想意识的变化的论点。那么,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会随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以前认同一定组织、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人们,可能现在不认同了,也可能对其产生了质疑或否定的心理。为此,意识形态的领导者们就应该在社会实践变化的基础之上来预判人们思想认识可能出现的变化,运用领导权要素提前和这些思想发生联结。其次,意识形态领导权顺利发展的现实要求。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作为意识形态的领导者总是期盼顺利地推动领导权的发展,那么,他们必须提前预防或解决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可能或必然出现的阻碍意识形态领导的思想因素,运用领导权要素提前与之发生联结,启迪他们的心灵、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再次,意识形态领导权低代价的必然反映。从成本代价的角度讲,意识形态的领导过程是有成本和代价的,领导者调配人、财、物,对一定组织、阶级、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进行领导,本身就是有成本的。如果大众的思想认识在变的反叛初期,领导者提前与之发生联结,那么其成本就会相对低廉。如果大众的思想与一定组织、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甚至对立否定,这时领导者再去与之发生联结,其成本必然高昂,甚至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当意识形态领导者对系统要素进行超前时间联结时,无论是对内容的设定抑或是方法的使用,一定要从被联结者们的思想认知的实际出发,超前的“度”要运用得当。决不能粗暴地采取“压服”的方式,简单地处理。而应以“允许人改正错误的态度”来包容所面对的一切。因为他们的思想认识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当中,“压服”会导致“口服心不服”的后果,这本身违背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要义。很多人的思想随着实践的变化和自身的经验,对一定意识形态也会经历肯定——否定——再次肯定的循环过程。这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是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必然经历的环节。
所谓同步时间结构指的是在实施意识形态领导的过程中,领导权系统要素同步同时协调的联结方式。这种联结具有同步性、同时性和协调性的特征。在现实当中主要表现为,系统要素不是一个、两个变化而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是同时一起发生变化联结。
在意识形态领导的过程当中为什么要采取系统要素的同步时间联结呢?首先,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协调运行决定的。领导权系统的协调运行依赖于系统各要素的同步变化和联结。如果只有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变化,而其他要素仍然处于静止或变化缓慢的时候,这就必然会导致领导权系统运行的非均衡性,甚至可能会导致领导权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其次,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高效运行决定。领导权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是各要素之间不能相互牵制,而是相互促进或推动彼此的发展。这在客观上要求领导权系统要素在时间上要采取同步联结的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彼此推动,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和功能。
诚然,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同步时间结构的联结一定要从领导实践的客观要求出发,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来协调领导权系统各要素的同步联结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会随着领导实践的变化来发生相应的同步联结。另外,意识形态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对具体业务的熟练程度也是影响领导权系统各要素联结的影响因素。只有不断提升领导者的素质和对业务的熟练程度,才能推动它们之间的同步联结。
(二)系统调整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
系统调整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要素结构反思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另一种是系统要素结构纠偏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当然,纠偏也是反思的一种情况,同时,反思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还包括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在业已成功领导意识形态的基础上,想更好领导大众的意识形态,也需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滞后反思。因此,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两种情况,笔者把这二者区别开来分析。所谓系统要素结构反思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指的是意识形态的领导者想更好地实现领导权的目标,使得系统要素在时间结构上表现出滞后的一种联结方式。所谓系统要素结构纠偏时的系统要素滞后时间结构指的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方向发生偏差,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大众意识形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导权力强大、意识形态领导权威的弱化等等,为了矫正上述偏差,在正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系统要素滞后联结的方式。这种联结方式的核心要义在于,在领导意识形态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等到或发现问题滞后,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领导权系统要素的联结。它不是超前也不是同步而是滞后于现实的联结。
之所以要采取时间结构上的滞后联结,有如下原因:首先,等待问题出现后,领导者才可以认识清楚问题的本质。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谁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就把事物认识清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也体现了上述原理。只有认识清楚领导的对象,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实施对其的领导。而这一切都需要意识形态的领导者反复的观察和认识领导对象和领导环境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滞后联结就是要等待问题的出现,在问题出现之前,任何领导者凭借主观的想象或判断都有可能在现实的领导过程中出现偏差。只有等待现实问题的出现,才可以真正确定偏差的原因,以实现更好的纠偏效果。其次,实现更好的领导,需要意识形态的领导者进行反思。这是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的重要的环节。当领导者从以前的实践出发,在制定相应领导策略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实施领导,由于领导目标的需要或领导成本的节约等,领导者想加快实现意识形态的领导目标,这个时候,领导者必须暂停领导权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结,反思以往在意识形态领导方面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提升系统要素的优化联结,加快领导权目标的完成。再次,被领导者对自身错误的认识需要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当被领导者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时,领导权的系统要素不一定“立刻”与之发生纠偏联结。这是因为,被领导者“在一定程度上要自我否定,而人又有一定的维护自我观点的倾向,所以其要在情感上‘转过弯’来,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①余仰涛:《思想关系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页。。而应该让这些人有个自我反思,权衡得失的选择过程。但是,对于领导者而言,这种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积极观察他们思想的变化,分析造成思想认识偏差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运用系统要素进行与之有目的的联结。
在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构建滞后时间的联结时,一定要把握好如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滞后多久为好?既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越长越好,而要根据被领导者思想认知的情况和领导权的客观需要共同来决定时间的长短。另一个是滞后联结并不是消极等待,而应是积极观察,使得领导权系统要素的联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系统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间结构
系统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间结构主要分为三种:系统整体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协同时间结构、系统整体发展带动某要素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配合时间结构和系统整体发展的功能诉求时的系统要素及时满足需求时间结构。所谓系统整体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协同时间结构指的是,领导权系统在业已发挥作用的状态下,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各要素随着系统的整体发展及时发生联结的方式。所谓系统整体发展带动某要素发展时的系统要素及时配合时间结构指的是系统在整体发展时,客观上需要或带动了系统某个要素的发展,其他要素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进的联结方式。所谓系统整体发展的功能诉求时的系统要素及时满足需求时间结构指的是领导权系统在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发出新的功能诉求时,以往的要素结构不能满足现在的功能诉求,系统要素必须进行及时的重新联结的方式,以满足当下的功能诉求。
领导权系统要素的及时时间结构可以给该系统带来很多优势。首先,把意识形态领导过程中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提早解决。当领导权系统整体向前发展时,系统各要素如果不及时跟进,那么在意识形态的领导过程中就会出现些许不协调或阻碍领导权系统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领导权系统的发展。如果根据系统整体发展的要求,其要素及时发生新的联结,那么就会及时解决这些萌芽中的问题。如果系统要素仍然是原有的联结状态,有可能就会使得问题扩大化,阻碍领导权系统的发展。因此,及时联结是十分必要的。其次,有利于意识形态领导权威的巩固和发展。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威是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推动领导权系统要素的及时联结需要依靠上述两种力量才可以完成。实际上,解决问题需要权威,因为它可以协调各方。而问题解决之后又大大提升了领导权系统的权威。越是及时联结就越能够体现、巩固和发展领导权系统的权威。再次,提升领导权系统解决问题的效率。研究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该系统协调运转,有效解决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而系统要素配合系统整体及时发生联结就是提高系统效率的必要手段。按照意识形态领导的现实要求,系统各要素及时联结对系统整体的协调运转抑或是解决意识形态领导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系统要素的及时时间结构联结要遵循整体发展,系统要素要及时跟进联结,其中一个要素发展,其他要素要及时跟进联结。即坚持一动全动的原则。另外,在系统所面临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必须及时联结,防止问题的扩大化。
责任编辑:凌 雁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问题研究”(11XKS023)、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14YJSKC2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