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卉[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 沈阳 110001]
后现代的“不确定”之美——以《拍卖第四十九批》为例
⊙徐 卉[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 沈阳 110001]
后现代主义是建立于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思潮的本质是怀疑启蒙思想的逻辑性观念和现代主义的结构性阐释。后现代主义的许多理论是在对现代主义的质疑中产生的,两者的争论与交锋延绵不断。本文以品钦的《拍卖第四十九批》为例,探讨后现代文本中体现的“不确定”之美。
后现代主义 不确定性 《拍卖第四十九批》 品钦
1967年,西方学界谈论旧秩序的死亡,推崇新事物的诞生。这一年,法国评论家和哲学家罗兰·巴特在《阿斯彭》杂志上发表了《作者已死》一文,他认为将意义和符号挂钩的责任在于读者。他说:“作者是打字机,充其量不过是将文化积淀注入文本之中的水管。”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斯在《文学的枯竭》一文中表示:“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小说已经剧终。”这种“反文学”思潮的本质是怀疑启蒙思想的逻辑性观念和现代主义的结构性阐释。20世纪,随着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和不确定性原理等科学理论的出现,在哲学领域也出现了反对用固定模式和确定的权威来解释世界的思潮。其早期的倡导者之一是提出解构主义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他提倡脱离固化的结构主义思想,构建文本中能指与所指间的任意性,瓦解接受者心中固有的能指所指模式,因而产生理解和意义的不确定性。在文学从现代主义进入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因果论、心理分析和象征关系等写作中曾一度遵循的原则开始瓦解。文学的特征变成沉默,其原则是不确定性,它拒绝一切秩序,文学中的语言开始反叛与撤退。美国抽象派作曲家兼诗人约翰·凯奇在《沉默》一书中表述:“我们的目的是肯定现在这种生活,既不想从混乱中引出秩序,也不想在创造中实现改善,只是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现在过这样的生活,一旦人们的心灵和欲望离开了它,让它按自己的意愿行动,它就会变得非常美好。”这种无目的性和随意性使创作回到原始的天真和质朴。法国作家克劳德·莫里亚克在《新文学》中写道:“经过兰波的沉默、马拉美的空白诗页、阿尔托无言的呼喊之后,反文学终于消解在乔伊斯的头韵中。”文学正接近没有话语的时代,正接近自己的本质,那就是消失。
如前文所述,从物理学到数学,在所有可能的结构中建造一个结构的理想是不现实的,所以科学知识只能停留在不确定状态,而这不仅是科学上的观念,也是语言文化的观念——我们需要建立在不确定性基础上的知识的新秩序。最早把不确定性定义为后现代主义重要特征之一的是美国文学批评家哈桑。他将“不确定性”的概念引进来,同时又指出这个术语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不确定可以指随意性,也可以指间歇性或是变形。而单单拿变形一词来看的话,可以用来解释其含义的术语就非常多,例如反讽、瓦解、沉默等等。不难看出,这种具备明显多元论特征的词语适用于互斥意味比较明显的场景当中。此外,哈桑还指出:“这些词语所代表的意志非常强大,不仅可以对个人观点、社会认知以及政治体系等产生影响,甚至对西方话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些词语所展现的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一旦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使用此类词语,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感觉:“包括作者、批评理论、读者,以及文学在内的所有相关因素都开始受到怀疑。”后现代性的核心是“不确定性”,这一观点挑战了此前的文学理论。传统的文学批评热衷于结构的固定性和确定性,力求理解文本的内涵;而后现代学者认为文本、符号和表征可以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传统的专家解释应该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作者写作时所处的“原初世界”与受众接受时所处的“现今世界”的差距在传统批评家眼中是需要学者来弥补的,但后现代主义学者更重视受众的参与,鼓励他们展开新的个性的认识,启发他们产生现实的审美理解,打破封闭的叙事系统,从而创造更高的受众参与度。
学者李欧梵在对比中美文学批评研究时曾说:“美国学者不论是何门何派或引用了任何理论,很少是从‘宏观’或文学史出发的,反而一切从文本细读开始,所谓‘文本细读’这个‘新批评’的字眼,早已根深蒂固,只不过现在不把以前那种细读方法‘禁锢’在文本的语言结构之中而已。”我们在进行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时,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学作品而空谈理论。杰弗里·哈特曼曾论断:“当代批评的宗旨就是对不确定性做出阐释。”本文选择了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品钦的代表作之一《拍卖第四十九批》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拍卖第四十九批》发表于1966年,当时美国社会弥漫着经济的繁荣和人性的颓废,冷战的矛盾与种族的隔阂在人群中造成了紧张的氛围。随着民权运动取得惊人成就,各州的民权斗士也相继遭到暗杀。1964年投票权法案得以通过,使这种矛盾更加激化。与此同时,林登·约翰逊总统促使通过《东京湾决议》,授权美军可以在柬埔寨空袭,将越战升级。这一决议激起美国民众尤其是学生们的抗议。在充满各种政治博弈的社会里,美国的一部分年轻人愿意改变国家的面貌以及它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小说女主人公奥迪帕在伯克利校园一角看到的情景影射出当时整个美国社会的暗流涌动。她所看到的诸如YAFS、VDCS这样的组织在美国的20世纪60年代真实存在过,它们是自由美国青年团和越南事务委员会。这些组织在本质上倡导远离美国制度化的生活和一切传统秩序的源头,比如学校和政府,进而创造无序,寻找自己的真知。在当时的美国,这样的口号很容易在年轻人中产生影响。品钦貌似轻描淡写,但如果读者参与度高的话,可以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气氛。如果把女主人公奥迪帕要探索的这个城市看成是人体,那么高速公路就是“血管”,而通向高速公路的路则是“皮下注射器的针头”。奥迪帕又在这个城市里接触到一个形状如“被堵上的驿车喇叭”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开始在她周围不断出现,她开始对此进行调查。后来一个被称为“特里斯特罗”的地下邮政系统进入她的世界,这迫使她几乎放弃了执行遗嘱的工作来一探究竟。她一面分析神秘复仇剧《信使悲剧》来追踪“特里斯特罗”的历史,一面又展开实地调查在酒吧等地认识正在使用地下邮政系统的用户们。如果把地下邮政帝国的真相看成是奥迪帕要得到的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上述的迹象是要寻找确定答案的关键线索,然而这些线索的出现完全是不确定的。在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修辞中,常见转喻而少用隐喻,多用游戏的方式而少用在场的方式。女主人公奥迪帕的探寻就在一个个永无止境的不确定的线索中开展,这正构成作者创造出的不确定的世界。正如哈桑所言,在后现代文本中,语言符号系统具有不确定的内在性。不确定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它自己的法则和独特观念,《拍卖第四十九批》刻意向语言的自由嬉戏开放,如果不能理解该特点,只是按照游戏的模式去寻求一个外在于它的答案,就会像女主人公一样无果而终。对于那些既是读者又是作者的人来讲,这本小说如同一座迷宫,而且所有出口逐一封死。奥迪帕的心理医生在以色列人的追捕下发疯了;她的丈夫吸食迷幻药,像一个小孩一样摸索着走进无穷无尽的房间,越走越深;而她的合作者兼情人与一个十五岁的女孩私奔了;唯一能帮她探索历史真相的兰迪·德里布跳海自尽。她感慨道:“他们在剥夺我,一个接一个……我在哪儿?”
麦克黑尔评论品钦的小说时说:“幻象的具体化是其小说的主题,它带来小说本体的不确定性,让文本中的现实变成临时的现实,随时可能被推翻或撤销。”品钦有意让小说在拍卖会上的那个神秘买家喊价之前就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作者对于不确定性的思考和肯定。神秘买家的喊价是终结悬念、找到答案、达到确定性的决定性事件。确定的答案触手可及,只等神秘买家出现。詹姆斯·华伦将《拍卖第四十九批》的末尾部分看作是渐近线,随着时间的推移,答案越来越近,却又永远无法真正找到答案。
品钦将毕生精力都投身于创作中,在六十岁时还出版了经典作品《反抗时间》,并引用物理学当中的某些观点来暗示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他用小说中的预言机智幽默地回答了“小说已死”的论断,后现代主义作家试图用丰富的想象力挽救那沉重的方舟,他们会把小说引向辉煌还是死亡?
[1] 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M].梁笑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5.
[2] Cage.John. [M].Middletown:Conn,1961.
[3] Mauriac.Claude.The New Literature[M].New York,1959.
[4] Hassan.Ihab.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M].Columbus: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7.
[5] 保罗·德曼.阅读的寓意[M].纽黑文:康涅狄格,1979.
[6]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M].刘象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7] 托马斯·品钦.拍卖第四十九批[M].叶华年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BWW 005《后现代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反思研究》阶段成果;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JG17DB569《中美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阶段成果
作 者:徐卉,硕士,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文学。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