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地区精准脱贫对策研究

2017-07-24 16:26宋大威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

宋大威

摘 要:攀西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制约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二维视角测度了攀西地区贫困程度。研究表明,攀西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2.67%,低于当前全国平均水平,但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深度为0.37。“十三五”时期,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制定政策推进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清除阻碍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病灶”,阻断贫困现象代际相传,实现攀西地区2020年如期脱贫,与全省乃至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

关键词:攀西地区;精准脱贫;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024-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做出了新的部署,拉开了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大幕,脱贫攻坚成绩显著、亮点纷呈。4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每年都超过1 000万人,共计脱贫5 564万人。2016年底贫困发生率降为4.5%,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面貌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为确保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我们面临的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因为剩下的未脱贫的大部分是条件差、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与群众,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与难点。攀西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制约着攀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研究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对策,对于加快攀西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攀西地区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意义

攀西地区是“西昌市”与“攀枝花”两地的合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包括西昌市、攀枝花市、冕宁县、德昌县、米易县等20个县、市。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攀西地区脱贫难度较大、任务较艰巨。精准脱贫对于攀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攀西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精准脱贫事关攀西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攀西地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没有攀西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攀西贫困人口脫贫,就没有攀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到2020年攀西贫困地区仍有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就会影响到攀西人民对全面小康的满意度。

(二)精准脱贫事关攀西地区人民福祉

关注贫困地区,关爱贫困群众,打赢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让攀西地区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建设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大量的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是攀西地区最大的民生问题。精准脱贫攻坚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事关攀西地区人民的福祉。

(三)精准脱贫事关攀西地区长治久安

对于攀西地区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来说,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和谐稳定事关整个地区的长治久安。打赢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让攀西地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攀西地区才会和谐稳定,才能增强攀西地区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巩固。

二、攀西地区贫困程度测度

近年来,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2016年攀枝花市20 个贫困村、6 457 人成功脱贫。②但是,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仍是攀西地区的基本区情。有效甄别攀西地区的贫困程度,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精准脱贫提供依据,对于落实“六个精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攀西地区贫困发生率

贫困发生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与农村全部人口的比率,反映贫困的普遍程度。根据国内多数学者对贫困人口的定义,贫困人口是指每年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于1901年提出了贫困发生率的计算公式:

H=q/n (1)

其中,H为贫困发生率,q为贫困人口数,n为全部人口数。

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每人每年2 300元(2010年不变价)为农村贫困线。到2016年底,攀枝花市贫困人口13 127人,农村常住人口51.76万人;西昌市贫困人口12 711人,农村常住人口44.99万人。

因此,攀西地区贫困发生率为:

H=q/n=(13 127+12 711)/(517 600+449 900)=2.67%

由此可见,攀西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为2.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攀西地区贫困深度

贫困深度是指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与贫困线的差距与贫困线比率的平均值。该指标越大,说明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越深,脱贫愈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贫困深度,π为贫困线,Yi为第i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q为贫困人口数,μ为贫困人口实际收入平均值。

笔者2016年暑期在西昌市、攀枝花市、冕宁县及德昌县、米易县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收入进行了调研,每个市(县)随机选取了40个贫困人口,共200个贫困人口,其实际收入及与贫困线的差距如表1所示。

由此可得西昌市、攀枝花市、冕宁县及德昌县、米易县调查样本的贫困深度为:

D=1-μ/π=1-[(1 643+1 756+1 432+1 368+1 087)×40] /(2 300×200)=0.37

由此可以推断,攀西地区贫困程度较深,打赢脱贫攻坚战仍然任重道远。

三、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机遇及挑战考察

“十三五”时期,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牢牢把握稍逊即逝的机遇,科学研判精准脱贫路上的困难与矛盾。

(一)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机遇

首先,社会各界共识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强大动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工作,多次召开了中共中央精準脱贫工作会议,对“十三五”精准脱贫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与制度保障。四川省准确把握四川精准脱贫攻坚形势,制订了扶贫攻坚“3+10”工作方案,明确了四川省新阶段精准脱贫的总体设计、制度安排及政策措施、工作要求。

其次,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高速转为中高速,但由于经济总量持续增大,其增量依然相当可观。2016年,全国上下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新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培育发展新动能,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GDP达到74.4万亿元,即使今后GDP增速降为6.5%,其增量仍接近5万亿元,这为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再次,“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为攀西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互联网+”正助力攀西地区精准脱贫。一是为贫困群众搭起创业的平台,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淘宝账户就能让其甩掉贫困的帽子;二是有效拓展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及时、快速地传播了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拓宽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提升贫困群众的文化水平与专业技能,通过互联网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先进生产技术与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生产发展能力。

最后,农村改革的持续深化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新一轮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公共财政的阳光正普照着广袤的农村、公共资源的雨露正滋润着广阔的农田,公共服务的范围正覆盖着广大的农民;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赋予了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增强了精准脱贫的活力。

(二)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挑战

当前,贫困问题仍然是攀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瓶颈,导致贫困的因素相互交织、多元叠加,精准脱贫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首先,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截至2016年底,攀枝花市农村还有贫困村46个、贫困人口13 127人,西昌市农村还有贫困村47个、贫困人口12 711人,攀西地区农村贫困人口25 838人。① 2016年攀西地区样本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收入仅为1 457.2元,贫困深度为0.37,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艰巨。

其次,致贫因素复杂多样,多为持久性的。导致攀西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态势。调研发现,没有专业技能、缺少劳动力、生病是导致攀西地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因地处偏远、生产条件恶劣导致贫困的,还有少数因孩子上学造成贫困的。攀西地区农村贫困原因所占比例如表2所示。

最后,精准脱贫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形势更加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用于精准脱贫资金的增幅放缓;贫困地区地方财力薄弱,无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较低;贫困地区一般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贫困群众就业渠道狭窄,主要靠财政转移收入生存。

四、加快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对策

加快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务必以“六个精准”为统领,贯彻落实“五个一批”,着力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加以推进,努力做到宏观政策稳、产业政策准、微观政策活、改革政策实、社会政策托底。

(一)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微观政策

首先,精准打造主导产业。立足攀西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等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游则游,读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下好“果蔬棋”,充分挖掘攀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如大力发展特色水果、大棚蔬菜、优质烤烟等。

其次,精准引进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对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带动作用,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到攀西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创建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促进攀西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农业产业链延伸,让农民共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带来的增值收益。

再次,精准培育脱贫人才。以提升攀西地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抓手,以增强基础教育能力、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度教育能力为目标,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救助政策。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及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资助力度。

(二)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宏观政策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宏观指导。从地区层面加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制订攀西地区精准脱贫的路线图、时间表,从目标、原则、对策、重点、保障等方面系统研究,增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可操作性。

其次,增加资金投入,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长足后劲。坚持将精准脱贫作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保障的领域,要增加财政精准脱贫投入,努力做到力度不减、总量有增加。同时,要放大财政精准脱贫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精准脱贫,拓宽精准脱贫资金来源渠道。

再次,促进三产融合,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持久拉力。积极发展攀西地区农产品加工业,让农业“接二连三”,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推进“互联网+”战略,让农民在鼠标上脱贫、在键盘上奔小康。

最后,加快农村交通设施建设,为攀西地区精准脱贫提供强力支撑。加快攀西地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在稳步增加农村公路数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打造“内联外通、畅乡通村、农村客运、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网络,为攀西地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提供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段应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回顾与展望[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4-9.

[2] 杨颖.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21世纪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新挑战[J].农业技术经济,2010,(8):12-18.

[3] 薛美霞,钟甫宁.农业发展、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J].农业经济问题,2010,(3):37-46.

[4] 章元,许庆,邬.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J].经济研究,2012,(11):76-87.

[5] 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J].管理世界,2013,(1):67-79.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
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的脱贫作用
云南省整乡推进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IFAD中国项目精准脱贫绩效评价:基于农民人均收入视角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日社会救助制度比较
“十三五”时期四川脱贫攻坚构想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