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2017-07-24 14:24邹嘉宾郭宏亮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改革

邹嘉宾 郭宏亮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大学课堂教学也带来了深远影响。高校要想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就要充分认清形势,将互联网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真正实现大学课堂教学目标。本文将简述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为大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途径,可以让知识呈现得更加直观、生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的质量。因此,高校要切实予以重视,将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一、互联网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当前,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无线网络等已经非常普及,校园网络日益完善,让大学生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例如,百度、谷歌、新浪等门户网站,都设置有文库、问答、百科、分享等知识板块;学生可以利用免费电子书,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阅读和下载;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利用各種网络搜索引擎进行解决,并能够在互联网上观看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视频,等等,这些为传统大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快课堂教学的转型步伐,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强知识传授的效果。同时,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使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图片、影视、电子书籍等教学素材,还可以使用网上学习、考试系统,让学生能够在网络上完成作业、提出问题或考试。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1.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大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还提升了教学效率。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利用各种有趣的形式为学生传达知识,如进行游戏、问答、小型戏剧、参观、情景再现以及案例分析等。教师只有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人文修养,才能适应互联网,防止与学生产生信息、知识上的“代沟”。

2.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教学模式更加先进,在传统课堂之外,还出现了“第二课堂”,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复习。教师要利用互联网建立学习小组、讨论区和群组等,或者利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信技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可以利用谷歌提供的免费邮件列表服务,将集中讨论的问题发布给学生,并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与鉴别学习资源的方法,使其正确运用学习工具,并合理制订学习计划。

3.开展研究性学习

互联网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变成可能,其含有丰富的学习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所有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多个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并开展研究。教师应规定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材料收集、编写分析报告等任务,同时以成果演示的方法进行总结,并使用PowerPoint文件。由于学生很少写调查报告,所以刚开始时觉得很难,但是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并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最后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任务。

4.讲解时要详细

从现阶段大学课堂教学来说,大部分教师主要通过PPT将讲课内容展示出来,这与传统板书形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教师在利用PPT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放缓讲课速度,便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吸收和消化知识。同时,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通俗易懂的内容,学生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获得解释,如百度搜索等,而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互联网上的答案不统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也让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发生了改变。高校要利用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对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进行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常保健,王丽芹.“互联网+”视角下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J].西部皮革,2016(11):166-168.

[2]沈翔,刘建进.信息化时代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2015(6):109-11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时代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