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情愫

2017-07-24 16:06李岩
南风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纸本作品展山东省

文/李岩

美的情愫

文/李岩

李 岩

李岩,1982年生于山东济南,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硕士。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画人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山东省青联委员。

作品参展

2003年 《秋风塑金荷》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

2004年 《风》入选“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一百周年”。

2005年 《金色池塘》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作品展”。

2006年 《火种》入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7年 《催诗只听隔山钟》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银奖;《和平年代》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2008年 《希望》入选“大爱无疆——山东省抗震救灾艺术创作展”;《希望》和《时间生命》参加“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希望》获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关注人口共建和谐——人口文化美术摄影展”优秀奖。

2009年 《秋韵》入选“山东省首届花鸟画大展”。

2009年 《秋韵》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展览”;《和平年代》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优秀奖。

2011年 参加上海世博会“齐鲁美术世博行”画展,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铁军·决战》获山东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2年 《拔河》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暨第十二届全军美展”。

2013年 《拔河》获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无声》参加“中国第五届走进泰山——大画泰山中国画邀请展”。

2014年 《巡礁》入选“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参加《初见系列》获“第五届山东文博会暨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参加“中华世界坛——笔墨生辉·中国水墨画群展”;《余晖》参加“拥抱海洋·走向深蓝——全国海洋宣传日山东书画展”。

2015年 《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获全国“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银奖;《胜利的时候》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美展”;参加济南市青年美协成立三十周年学术邀请展;《解放区的天》获“山东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展”优秀奖(最高奖)。《秘境》参加“面貌·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人物画艺术委员会首届精品展”;《无声》参加“翰墨齐鲁·山东花鸟画学术作品大展”;《最可爱的人》获山东省第二届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

2016年 《胜利的时候》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山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展”;参加“学术100·山东青年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抢滩》参加“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全军美展”;参加“首届齐鲁画派作品大展——‘三个一百’美术创作工程·百位山东历史名人创作汇报展”。

2017年 参加“感知中国——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美展”;参加“华夏文明之光——中国艺术大展”;参加“山东推荐——最具潜力艺术家艺术展”。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美、捕捉美,大多时候,美是外在的,有时又有些模糊和虚幻。生活中的美有太多,社会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艺术之美、壮丽之美、悲怆之美、细微之美,太多太多。而最能打动我的美,有时是时间流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有时是生活中不起眼的角落,有时只是某种虚幻的缥缈,甚至是生命中的残缺。在我的感受中,中国古典最美莫过诗词,其中的音律之美、意韵之美、色彩之美我所窥探感悟实在如同幽幽苍穹只顾星点、茫茫江海仅舀一瓢。宗白华先生曾表达过对诗和美的寻觅感受:“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我们追求完美,可是有谁能真正拥有完美,月有盈缺、人有离合,成就婉约夕霞之美的是不甘落寞的声声红日晚歌;感怀江南雨巷之韵的是打湿你裤脚的点点阴冷梅雨;寄情桃花一树之艳的是忠洁香君的滴滴断魂悲愁。恰恰那一丝残缺,那一团留白,那一分无奈,才让我们更多了一分惋叹之惜和对美的不止追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道:“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尽享天地之美的极致感怀,是静观气清宇宙的畅怀幽情,是情注山水之间的物我两忘。我羡慕古人的简单纯粹、尽情洒脱,很多时候,我更愿意或者说是更容易感受到细微之中的物象和情境带给自己生命体验中的惆怅情怀,参悟那些太虚物华,触摸那些朦胧无痕,感念那些别绪霖铃。

李岩 抢滩 水墨纸本 300cm×250cm 2012年

李岩 路上 系列 180cm×96cm

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个代表——苏州园林,美得“一勺则江湖万里”,美得“绝怜人境无车马”,美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可是究竟哪里美?只有当你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向往那种逃离世俗、隐逸归幽的生活状态时,再细细地去品味其中精髓,一定会有新的体悟。中国传统园林格局与西方建筑最直观的不同就是隐与显的关系,西方的建筑如凡尔赛宫、卢浮宫,远远的即可把整个建筑尽收眼底,强烈的透视和硬朗的线条让你立即领略其磅礴和壮美。而中国园林,一定是一进门有座假山,或石头或影壁,既遮遮掩掩又欲露还羞地让人窥到其中幽雅。古典之美不仅仅是景观之美,还在于萦绕其中的文化事件、人生哲学、历史典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影响与交替,其中的意蕴之美和思绪之美皆如石上青苔,幽静一隅、细品至精、怜人自爱,一颗纷乱的心就在琴香、细瓦、小绿、云水、明月中被渐渐熨平。古人在园林中建亭、轩、榭、阁等皆非无意而为,一切为幽、为韵、为美,“亭”就是停下,“榭”就是歇歇,有亭榭的地方一定有景,有景的地方一定要停下歇歇。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有亭有榭的地方也一定是有“可望者”。网师园有轩,举目匾书“听雨”二字,单看无意,放眼透过玲珑雕窗,却见株株翠绿芭蕉依墙静立,心中顿解畅然,这幅笔法清新小写意的南派画卷气韵淋漓,无声间向世人轻轻地展示了主人的一种智慧和雅意。一旦烟雨霏霏,蕉叶轻响,我们定会静心沉气,陷入绵绵往事,那样朦胧,那样淡远。也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当年那位清心孤寂的园林主人,在将手中的那方沉甸甸的官印换作了轻轻的半生浮闲后,也将心中的仕途风雨,换作了眼前的蕉窗之雨。这种美,是个人心灵荡涤的清澈之美,是与古人对话的神交之美,是时间空间交叠的灵通之美。拙政园有清代书家姚孟起隶书题匾的“与谁同坐轩”,想当初主人一定性高品洁,他当然知道解此意者不问缘由,不谙此意,不屑与伍。“与谁同坐”实际暗隐下句——“明月清风我”。此乃主人借苏轼对人生的空幻落寂之感,抒发自己不问世事、流连山水、希求超脱,故孤芳自赏,只与明月清风为伍。这四字反问,拨动了我们的心弦,使之与风月同鸣、与山水共响。同样,留园中会有这样一种情景,沿着薄薄的曲折蜿蜒的游廊移步换景中,几处极小的天井忽然出现,阳光斜斜地射下来,正巧打在依墙而立的一小片竹子上,竹影映在墙上,灵动异常。细细咀嚼,主人的用心和用情,可见一斑。这种以“隐”求“逸”的美随处地映在园子里,也映在我们的心里。

李岩 胜利的时候 220cm×180cm 水墨纸本 2015年

李岩 鹰魂 240cm×200cm 2014年

李岩 秘境之一 180cm×96cm 水墨纸本 2015年

李岩 秘境之二 180cm×96cm 水墨纸本 2015年

细微之处,透露出一种精神,一种品质。细微之处,往往饱含着文明的底蕴,闪烁着人性的关怀,折射着生命的感恩。深山藏古寺的幽微,缘于下山担水的沙弥;春风得意的马蹄疾驰,缘于蹄边的蝶舞蜂飞;十里山泉的阵阵蛙声,缘于诗情画情与视听的交融。我们在物质利益追逐之余,应该慢下来,再慢下来,人生的诗情和美感在每个转角处变得柳暗花明,时光雕刻过的生命,是水复山重的追求。我们喜欢春天,喜欢它万物复苏的生机,喜欢百花竞放的美丽,因为春天会过去,因为花儿会凋谢,所以越发地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会在无意识中不由得彼此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我们才能真正触碰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中生命必然流逝的颓伤;才能真正感悟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悯和无奈;才能真正感怀“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哀怨和无奈。其中的美,越发动人。

芳香生活中的花朵,丰富生命中的景致,永远都暗藏在善于悉心捕捉细微之美的人的心里。风过双肩,雨掠发际,丝丝碰撞都是生命的挣扎与体验,今昔树依旧、花依旧,只道不是去年旧相识。花儿因为凋谢才美丽,生命因为有限才珍惜,心底因为融入美而感动,灵魂因此获得永生。美的情愫,在身边、在心底。

李岩 路上系列 136cm×68cm

李岩 路上系列 136cm×68cm

李岩 异乡梦2 水墨纸本 136cm×68cm 2015年

李岩 异乡梦4 水墨纸本 136cm×68cm 2015年

猜你喜欢
纸本作品展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韩景燕作品集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王少桓
兰华生作品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