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现状与提升

2017-07-24 16:05曹海琴檀曦小分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夫妻关系胜任陪伴

■ 曹海琴 檀曦小分队

(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教研部,北京 100089;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现状与提升

■ 曹海琴 檀曦小分队

(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教研部,北京 100089;东北大学 秦皇岛分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家长胜任力模型由人格特质、爱的能力、教育能力三个维度构成,包含责任心、情绪管理、价值引导、榜样示范、有效沟通等八项考察点。评价结果显示,目前城市小学生的家长胜任力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家长对自身情绪稳定重要性认知不足、与子女的沟通不畅、对子女的陪伴质量不佳以及处理夫妻关系的能力欠缺。提升家长胜任力需要外部内部同时着力。外部提升需要全社会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代替传统观念,并提供给家长更多的专业培训渠道,在子女学习方法辅导等方面为家长提供专业意见。内部提升需要家长对自身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有意识的自我提升,通过线上家长交流、开展群体性亲子活动等方式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城市小学生 家长胜任力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承载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家庭教育作为最基础、最持久的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家长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角色,应该有一种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综合考察评价这种社会角色的“胜任能力”,以便于更准确地为家长提供有效的引导。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来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成果总体较少,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胜任力、家庭教育及家长培训这几个方面。“胜任力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当时人们就曾构建过胜任剖面图,这可视为胜任力的最早雏形。真正系统完整地提出胜任力的概念并推动胜任力实证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博士,他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1]目前,国内对于家长胜任力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阚云静2009年和2011年自编《中学生家长胜任特征问卷》对此问题进行调研,最后得出结论是中学生家长胜任特征包括权限意识、个人驱力、自我约束、仁慈关怀、主动性、情绪、影响力[2]。关于家庭教育观念,俞国良、辛涛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及行为[3]。关于家长教育方式,陈志光提出,家长的教育目的将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和观念[4]。关于家长培训,傅国亮提出,家长应该像一种“职业”,需要培训“上岗”[5]。韩蓓、高瑾在《高校开设公共家庭教育课程论析》中探讨了在高校中专门开设家庭教育课的意义及实行手段[6]。孙峻则对家长教育的效果评估进行思考,提出引入绩效管理手段,对家长成人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7]。

综上,对家长胜任力进行审视和思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聚焦家长胜任力问题,选取城市小学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试图对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进行评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关提升对策,就教于各界人士。

二、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模型

因为缺乏专门针对家长胜任能力研究先例,所以我们需要建构一个能够衡量家长胜任力的模型(如图所示)。

家长胜任力衡量模型图

本模型分3个维度,共8项考察点。

1.人格特质:家长自身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

(1)责任心:为人父母的责任意识;(2)情绪管理能力:包括情绪察觉和情绪稳定。

2.爱的能力:作为父母对孩子理性的关爱

(1)尊重人格:尊重并理解子女的感受和想法;(2)有质量的陪伴:作为家长有互动有参与地陪伴子女;(3)有效沟通:包括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并且能保障一定的沟通时间。

3.教育能力:家长的教育意识及方法

(1)价值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念;(2)榜样示范:身体力行,作为子女的道德榜样;(3)反思能力:反思自身缺点以及教育上的不足。

处理夫妻关系能力本身不在“家长胜任力”模型当中,因为在设立家长胜任力模型时主要考虑,此模型的意义在于一位合格家长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不论其受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甚至婚姻状况如何,只要能具备模型中的能力就可以是合格的家长。但是,我们认为处理夫妻关系能力也是家长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所以专门设立了此项能力的考察点和问题。

根据已建立的家长胜任力模型,我们设计建立了开放式系列问卷:《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意识观念调查问卷》(问卷一)和《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执行现状调查问卷》(问卷二)。本研究小组于2017年1-3月在全国7个城市发放1 294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 135份,有效率87.7%。我们从问卷了解到家长胜任力存在的问题后,又进行了深入访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能力欠缺背后的原因。我们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亲子交流活动询问家长,了解不同家长的自我认识、亲子观念、教育方式和面临的困难等,寻找其中具有共性的因素。

三、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现状

(一)问卷设计检验

为保证问卷的科学性,我们通过SPSS对问卷初期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1)采用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方法进行量表的信度检验。考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经 SPSS的可靠性分析得出:量表的α系数为0.957,说明问卷中22个题目内部一致性很好。(2)量表的效度由 SPSS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KMO检验系数为0.974,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著(p=0.000<0.001),说明问卷22个题目所组成的因子结构与理论预设的因子结构相符合,具有较好的效度。

(二)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现状及分析

1.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程度调查中,有61.17%的家长认为,情绪稳定性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均值A=70.42,最大值M=82.70,最小值S=61.17),与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有25.07%认为比较重要,另外有0.97%的家长认为比较不重要,有0.44%的家长认为非常不重要。数据显示,家长们对情绪稳定性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

有32.76%的家长认为自己在控制情绪方面情况很好(非常符合:A=46.59,M=63.36,S=32.76),36.64%认为自己在此能力上略有欠缺,有21.92%认为一般,9.39%认为自己在控制情绪方面表现很差(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A=2.90,M=9.39,S=0.46)。该项能力的调查数据在重要性和符合程度中都处于最后位,符合程度与重要性认识差距最大(16.84),选择一般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家长的比例高于其他各项能力。

通过深入访谈,我们发现小学生家长在控制自己情绪时面临困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1)家长自身的人格特质:在心理学的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中,情绪稳定性(神经质)是五大重要人格要素之一,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平静、沉着、耐心,不易冲动和暴怒是一个人精神成熟与否的标志。而家长人格特征的形成和诸多因素有关,例如家长是否是独生子女,父母童年时接受来自“祖父母”辈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等等,都与之有密切联系。(2)观念中的传统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管教者,对父母的服从,是评价一个孩子“听话”“乖”的主要标准,家长们潜意识里不会接受孩子们进行反抗,甚至是辩解。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使家长们很难放低姿态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3)对于情绪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家长觉得抚养教育孩子已经十分辛苦,完成这些基本的义务就是合格的父母了,对于需要自己控制好情绪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经常是自己暴怒却要求孩子情绪稳定。对于自己作为家长的言传身教的示范性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更缺乏及时的自我反思。(4)外部因素的干扰:来自外部的因素也是造成情绪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例如,夫妻关系出现矛盾,或者面临生活经济压力。来自其他角色的压力影响到作为家长角色的情感表达,迁怒于孩子,这时候家长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迁怒行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沟通能力

重要程度调查中,有61.34%的家长认为,沟通能力非常重要(A=70.42,M=82.70,S=61.17),有27.45%家长认为比较重要 。对符合要求程度的调查显示:43.04%和36.42%(共79.46%)的家长认为,自己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A=86.06,M=94.87,S=69.40),15.53%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子女的沟通能力较为一般,有4.22%的家长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较差或很差,表现为:家长认为此项能力重要但不能良好地执行。

沟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在我们的家长胜任力模型当中被概括为理解、表达、时间频率三项,以上提到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人格尊重都是影响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深度访谈中发现,问卷中体现的沟通能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1)内部因素。家长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家长本身是否拥有良好的沟通意识,而这直接影响了亲子间沟通的频率和时间。同时,沟通技巧、表达和倾听的能力也是影响亲子间沟通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有一些家长表示,缺乏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的能力,这也是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2)外部因素。学校、社会都给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增加了难度。首先是学校方面带来的沟通难题。有家长表示,老师将很多作业任务交给了家长,客观上大大增加了家长和子女的摩擦几率,诱发家长与子女的矛盾,增加了家长与子女的沟通难度。其次是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影响。在访谈中家长表示,现在的小孩视野广阔,受大众传媒影响明显,尤其是过早地接触互联网,包括网络沟通,网络游戏等。虽然孩子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个世界很重要,但是很多游戏和一些影视作品的暴力情节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发展,网络语言使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提前出现“代沟”。

3.陪伴能力

家长对子女的陪伴不仅仅意味着“待在孩子身边”,更意味着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有足够的情感交流。有62.93%的家长认为,有质量的陪伴非常重要(A=70.42,M=82.70,S=61.17),认为比较重要的家长占28.42%。而占42.35%的家长认为自己做到了高质量陪伴,40.98%的家长认为自己具有良好的陪伴能力,14.16%的家长认为自己表现一般,2.51%的家长表示自己不能很好地满足孩子对陪伴的需求。符合程度与重要性的差距为8.02(A=7.61,M=16.84,S=3.54),表明家长的良好陪伴能力有欠缺。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质量不佳,其原因首先在于一些家长对于陪伴质量的意识不强,认为只要和孩子都在家中,孩子就不会感到孤独。家长不能也不愿参与和孩子互动的活动,比如陪子女一起观看动画、一起玩耍等。同时家长自身也缺乏耐心,难以长时间地参与对成年人而言过分“幼稚”的活动,这使得家长难以回应孩子对有效陪伴的需求,认为和孩子待在一起比较无聊,于是形成了即使在家中,也各自翻看手机、玩电子游戏的局面。另一原因是家长对其他活动比如交际应酬等有太多追求,不顾孩子的反对而去参加,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孩子对于家长陪伴质量和陪伴时间要求的不满。

4.处理夫妻关系的能力

有70.61%的家长认为,处理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胜任能力,但是有46.59%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孩子面前良好地处理了夫妻关系,有22.15%的家长认为此能力比较重要。对于良好处理夫妻关系,家长们实际表现的符合程度与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差距为10.00(A=7.61,M=16.84,S=3.54),差距较大,仅次于情绪控制能力。

问卷调查表明: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夫妻关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影响。但是在我们后期进行的访谈中却发现,家庭氛围实际上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孩子的发展。我们访谈的一位家长是再婚的父亲,与现任妻子育有一子,但是由于夫妻两人争吵不断,其妻子不仅时常打断他教育儿子的过程,还在儿子面前数落这位爸爸,导致这位爸爸在儿子面前的父亲权威全无,儿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六年级的儿子学习严重掉队。而在访谈中表示家庭关系和睦、家庭纷争较少的父母的孩子大多在班上成绩排名靠前,性格上也更温和。由此不难看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在一个纷争不断、父母时常争吵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处理夫妻关系的能力是家长胜任力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另外,现在的年轻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性格上本身比较自我,不擅处理夫妻关系,对如何经营夫妻关系也缺乏专门指导,再加上生存压力对情绪的影响,导致家庭氛围较差。

四、提升家长胜任力的建议

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提升家长的胜任能力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着手。

(一)外部提升

从外部提升家长胜任力,首先是家长亲子观念的现代化,即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代替传统的教育理念,这需要全社会长时间的努力。

1.家长教育的内容

(1)提升家长对自身性格重要性的认识。父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是家长提升自己情绪稳定性的良好方法。家长自己的情绪稳定和耐心、自制力的提升可能比单单针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同时要向家长传授简单可行的提升自身情绪稳定能力的有效方法。(2)家长和孩子沟通技巧与方法的辅导。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实验让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对策,找到解决小学阶段问题的方案。避免强权压服,重视孩子的合作。(3)家长帮助孩子应对网络暴力、性信息的技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家长们必须了解互联网上可能出现并呈现在孩子面前的信息,了解它们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等数码设备,家长们既要意识到自己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沟通观念,又要保证孩子不被不良网络信息污染。(4)培养家长处理夫妻关系的能力。夫妻关系和孩子的感受有最直接联系,孩子的情感是敏感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家长们对家庭夫妻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待情况都不理想。但是父母必须了解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怎样影响,以及夫妻良好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2.家长教育的形式

家长教育的渠道有很多,例如私人机构举办的家长培训、网络平台,等等。同时我们更建议学校方面实施家长教育,由学校主动地“培训”家长,邀请各类家庭教育学者,以及一些机构的专业人士,针对青少年的成长问题,通过讲座的方式引导家长,使其获得应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各种专业知识。由学校主办对家长而言也更有号召力,也更能够集中解决家长们面临的问题。

(二)内部提升

内部提升是指家长通过自身努力寻求提升胜任能力的方式。家长应该有自省意识,了解自己是什么样性格的人,为什么会在处理亲子事务中做出某种选择,反省自己在和孩子沟通,以及对孩子的教育中是否有错误并积极改正。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积极利用网络和电视,关注相关栏目和内容,学习如何了解自身性格、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尊重孩子人格的重要性,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技巧,等等。

1.家长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长自身应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并在生活中做到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作为小学生,其模仿力极强,而孩子最初的模仿对象往往就是家长,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对子女有巨大的影响。

2.家长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包括多方面,一个合格的家长应保持稳定、深沉的情感,避免大起大落,喜怒无常。家长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要为孩子做出应对负面情绪的优良示范。

3.家长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一代儿童能够接触的信息大大增加,眼界更为开阔。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强,对于信息变化也更加敏感,这使得亲子间代沟提前出现。作为家长,只有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与子女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维持孩子对成熟家长的一种适度的仰慕。

家长之间可以组成互助团体。随着微信和QQ的广泛使用,一些家长信息交流群体已经渐渐形成,有些老师也参与其中。但这些群体更多的是老师发布任务、家长督促孩子完成的模式,深入交流较少。家长之间完全可以将孩子所在班级作为联系纽带,建立真正的家长互助群体,通过与家长们一起讨论亲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分享教育经验。可以借鉴他人的观察帮助自己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根源,更可以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方法,还可以通过相互监督和集体的能量场,将方法付诸实践,且持之以恒。家长们不仅可以线上交流,也可以在休息日抽出时间,开展群体性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之间、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家长互助群体,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胜任能力,共同进步,还可以丰富家长们的社交活动,同时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多方面信息,便于父母加强对儿童的安全管理。

城市小学生家长胜任力研究结果说明,家长们在情绪控制、高质量陪伴子女和孩子有效沟通以及处理夫妻关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家长们需要有问题意识和与时俱进的观念,积极寻求提升胜任能力的途径,这些都需要家长自身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王建民 杨木春:《胜任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总体走向》,载《改革》,2012年第12期。

[2]阚云静:《中学生家长胜任特征的结构维度研究》,载《南都学坛》,2011年第9期。

[3]俞国良 辛 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4]陈志光:《城市家长教育目的分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载《兰州学刊》,2013年第8期。

[5]傅国亮:《“家长职业”更需要“培训上岗”》,载《人民教育》,2015年第21期。

[6]韩 蓓 高 瑾:《高校开设公共家庭教育课程论析》,载《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9期。

[7]孙 峻:《贯彻卓越绩效价值观 加强中小学家长教育》,载《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3期。

(责任编辑:任天成)

2017-04-20

曹海琴,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博士后工作人员,主要研究发展政治学; 檀曦小分队,成员均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在校本科生,分别是黄润恺(2016级材料类专业)、崔晓唯(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刘琪(2015级会计专业)、张婷婷(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龚健皓(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家长胜任力问题。

猜你喜欢
夫妻关系胜任陪伴
陪伴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陪伴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