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

2017-01-23 17:47万美容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科学化育人科学

■ 万美容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

■ 万美容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开了科学发展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思想性和强烈的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总依据、总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树立科学理念,遵循客观规律,推进“三全”育人,实现内涵发展、有序发展、整合发展,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

高等学校 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战略、新部署、新措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件的印发,又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回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是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科学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诉求和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逻辑。回顾和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推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初步探索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命题被提出并开始了初步探索。在拨乱反正的新时期,邓小平在倡导思想解放的过程中,提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这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作了理论上的铺垫。1978年,叶剑英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毛主席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大发展。1980年,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在总政治部直属党代会上提出“政治工作也是一门科学”。同年5月27日至6月6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等单位召开了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重点讨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问题,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设想》的会谈纪要,提出“我们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知识,在总结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掌握人们思想活动的规律,使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理论化,成为一门科学”[1]。之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文汇报》等纷纷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学化”展开相关讨论,“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并使之形成一门系统的科学”的观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一书,就是这场大讨论形成的深刻见解和重要观点的结集,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活动及相关成果,引起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也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列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实际上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论断的肯定。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了由中宣部、中组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共同制定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纲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学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干部是专业干部;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的提出和讨论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创设相关学科创造了前提和基础。

(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全面推进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大讨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专业设置奠定了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全面推进带来了契机。1984年上半年,教育部先后发出《关于在十二所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意见》和《关于在六所高等院校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意见》,决定采取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依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了可靠的学科平台和人才支持。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2]。同年9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决定从 1988 年开始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学科和专业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1988 年 9 月 30 日,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第一次在党的全会通过的文件中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这一论断,这不仅表明了对建立这门新兴学科的认可,也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征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及有关部门相继研究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学校德育等方面的工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在此基础上,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企业、农村、学校、科研院所、街道和其他基层单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解决好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的问题”[3],对全国各行各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0世纪后,信息网络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也向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央及时分析、部署,提出了“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4]的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网络领域。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深化,全面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深入发展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德育的科学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科学规划,明确了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总目标、指导思想和必须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德育内容、途径、方法和组织实施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极大地推进了高校、中小学德育及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进程。2004 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以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为基点,全面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方法途径等,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明确要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科学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动力,也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入了新的阶段。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马工程”不仅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该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加强学科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进程也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而逐步推进的。2005 年 12 月 23 日, 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新增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置于“法学”门类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五个二级学科之一。这就为学科定位确立了框架和坐标体系,推进了学科的内涵建设和科学化发展。此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目标等不断完善和继续拓展,形成了从本科专业、硕士点到博士点至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和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完备。这些举措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提供了重要的学科支撑,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向纵深发展。

二、习近平重要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为了适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解决新课题,中央适时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突出的思想性和强烈的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提供了总依据、总遵循。

(一)《讲话》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若干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指导意义,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根本方向、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

其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取向。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社会主义为坚定立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要始终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根本性和原则性问题。

其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践活动指明方向、提供动力,也为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提供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目的所在,也是评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取得成效,成效如何,主要看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也就是,是否很好地实现了“四个服务”。

其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重要责任,是为了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习近平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6],“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7]。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完成、功能的发挥,都依赖于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讲话》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阐明了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确定了实现路径。

其一,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必须建立在对规律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才能取得实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不能脱离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与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8]只有遵循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全面把握具体要求。内容体系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系,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9]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具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着力点。

其三,努力拓展工作途径。方法途径的科学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方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途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0]。哲学社会科学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独特的建构功能,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11]

(三)《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关于党的领导、队伍建设和师德建设的内容,从总体上谋局布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设计了蓝图。

其一,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根本保证。任何企图淡化、否定、脱离党的领导的做法,都将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入歧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还指明了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路径。他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13]

其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4]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具有多样性,只有通过整合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力量、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强大合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才能顺利推进。

其三,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高校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者的责任。”[15]“树人德”必先“立己德”。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前行。

三、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关键在于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树立科学理念,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展、有序发展、整合发展,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水平。

(一)树立“立德树人”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首要的就是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6],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17]立德树人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论自觉,是我们党对教育事业长期发展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时代内涵。

当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首要的就是应当确立并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科学理念。在立德树人中,先“立德”后“树人”,“树人”是目的,“立德”是前提,强调教育应塑造学生品德、培养学生德行,解决“用什么培养人”的问题;“树人”是目的,构成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目前,确立并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科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日益复杂的环境中,高等学校的育人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反映出来的是有的地方和高校办学方向模糊,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理念,有利于高等学校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立德”这一核心全面深化学校各项工作改革,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立德”是其核心、根本。确立并坚持立德树人这一科学理念,有利于正确处理“立德”与“树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更加积极主动地丰富教育内容,拓展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体系,优化工作机制,更加自觉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发展。

(二)遵循客观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发展

科学发展,首先是合规律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就能做到科学有序地向前发展。

1.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就是要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方面下功夫,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因事而化,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守质量互变规律。朱子曰:“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变”是事物从小到大、不断积累的渐变过程;而“化”是渐变已经完成后,发生质变的状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因事而变”,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因事而化,就是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渐变发展向质变发展的有序推进。

因时而进,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守对立统一规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青年学生的培养,需要解决好当下、特殊的矛盾与长期、普遍的矛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时而进的核心就在于对“时”的把握,立足当下现实把握好“现在进行时”,着眼长远和未来把握“将来完成时”。只有清楚地认识、科学把握这种“当下-长远”“现实-未来”“特殊-普遍”中相互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才能不断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因时而进,以时促进,与时俱进。

因势而新,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应当遵守否定之否定规律。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造就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崭新环境生态。面临这些新情况新生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完成新任务、破解新课题,不能满足于解决外部且可直观的矛盾现象,而需顺势而为,借势而作,因势而新,在自我扬弃、自我更新的有序过程中加快科学发展的进程。

2.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方能得以实现。教育即教书育人,主体是教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求教师注重教学与德育的结合,既教学生如何做事又教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重视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同步发展。

教书和育人,在实际操作环节是互相渗透的,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是育人的基本方式。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都有着各自内在的客观规律性要求。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首先就是要求以教书的规律和育人的规律为基本遵循,完成好教学工作和其他各项育人工作。这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的基本要求,但又不止于此。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更重要的是把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在教书中育人,也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书育人也是衡量教育工作者职业能力及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出发,通过多种教育途径,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学会承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地把自己造就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8]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中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序发展的根本方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发展,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也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从教育的针对性要求来看,学生思想行为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是选择教育方法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在校的90后、95后大学生,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和思想表现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加强针对性,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上适应青年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与规律。在校大学生处在身心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情感丰富但心理不够成熟、思想活跃但缺乏辨识能力、理想远大但能力相对不足。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注学生成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实际锻炼,强化文化熏陶,有序推进,科学发展。

(三)推进“三全”育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合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实现整合发展。

1.全员育人,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宣传思想工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任务,而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使命。全体教职人员都要爱岗敬业,以德养德,言传身教;充分合理地利用高校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技能水平;真心实意关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全员参与,才能集聚教学、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的合力,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协调整合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其他课程教师需要不断强化个人理论素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时俱进,转变话语表达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使教育内容春风化雨、入脑入心。其次,行政部门需要完善管理,在实际行动中彻底转换重管理轻育人的思维定式。高校各类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意识,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风清气正的高校育人氛围。最后,后勤部门在日常服务过程中与思想政治工作相向同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影响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类职工应自觉树立起服务育人意识,在服务学生中发挥育人的功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影响和教育学生。

2.全程育人,不断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

全程育人即将育人活动贯穿教育对象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学生成长而言,这里的全程不仅包括在校学习的几年,还包括入学前的准备阶段和毕业后就业前的过渡阶段,使学生因为在校期间受到的教育而受益终生。这就要求注重学生品德发展、精神成长、成人成才的过程性特征,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面对的主要矛盾采取相应的育人措施,满足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切实有效、影响长远。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自媒体与慕课的出现为高校实现全程育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与平台支撑。自媒体不仅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同时也为毕业后的再教育扩展了平台,为全程育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手段。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是全程育人的核心环节。这一时期是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可最充分地利用育人资源的时段。在理论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对接受理论的研究,科学揭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规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在实践层面上,把思想教育、价值引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

3.全方位育人,不断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性

全方位育人在学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全方位育人是指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育人的实践过程;狭义上的全方位育人,即强调高校党委、党的基层组织、教职员工各方面的育人责任,共同构建起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全方位覆盖的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模式。

首先,以高校党委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全体教职工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协同性,构建“多元一体化”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机制。其次,高校教师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肩负起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重要使命,立足课堂,教书育人。最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部门要协调全校力量,做到“哪里有工作对象哪里就是工作现场”,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校园的各个部分,拓展到师生生活工作的各种场域,营造以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的育人环境,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科学体系。

[1]孙友余:《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页。

[2][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第73、198页。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5][6][7][8][9][10][11][12][13][14][15][17][1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版,第27页。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7-04-25

万美容,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

猜你喜欢
科学化育人科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点击科学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科学大爆炸
园林工程植物科学化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