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丧礼家祷式礼仪追溯

2017-07-24 18:44曹圣洁陈丰盛
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基督教孙中山

曹圣洁 陈丰盛

孙中山丧礼家祷式礼仪追溯

曹圣洁 陈丰盛

《世纪》2016年第6期登出了宋时娟写的《孙中山的基督教葬礼为何鲜为人知》一文(以下简称宋文),重现了这个历史事件。我们愿从基督教教内的资料,对丧礼的细节再作一点补充。

一、孙中山基督教丧礼的程序单和悼词

基督教信徒去世以后,可以要求教会主持宗教仪式,一般有唱赞美诗、祈祷、讲述逝者的生平等项目,并无超度亡灵的含义,只是纪念逝者在信仰上、生活上的佳言懿行,并安慰家属。仪式的繁简因人而异。陈丰盛编著的《诗化人生——刘廷芳博士生平逸事》一书内,有一节专论“刘廷芳与孙中山”,其中附有孙中山丧礼家祷式的英文程序单,近期他又收集了中文程序单,特予刊出。这份英文程序单录自《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托事部档案》,中文程序单由台湾中原大学教授吴昶兴提供,是文言。我们结合两份程序单及其他资料,试以现在通用的程式编写如下。

孙中山先生丧礼家祷式程序

主礼:刘廷芳牧师[1]

襄礼:朱友渔牧师[2]

序乐 肖邦“葬礼进行曲” 范天祥(风琴)

宣召 ( 即始礼文 ) 刘廷芳

诗歌 夕阳西沉歌 双人男声四重唱

祈祷(包括诵读“主祷文”)

诵读圣经 朱友渔

女声独唱 Crossing the Bar

致悼词 刘廷芳、朱友渔

诗歌 灵友歌 会众同唱

致唁词 徐谦

致答词 孔祥熙

诗歌 生命之道歌 双人男声四重唱

祈祷

诗歌 永久的平安 双人男声四重唱

祝福 刘廷芳

殿乐 孟德尔逊“安慰”曲 范天祥

这个程序单是由刘廷芳所拟,他当时任燕京大学校长助理、宗教学院院长,是知名的中国教会领袖。他不仅与宋子文同为上海圣约翰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与孙科也有不错的交谊,他的妻子吴卓生在美国留学时,与宋家三姊妹是同学,彼此熟识[3]。刘廷芳在得悉孙中山去世消息的第一时间,冲入燕京大学礼堂,向正在举行朝会的师生宣布,并请大家起立默哀[4]。据传,当刘廷芳的妹夫徐淑希得悉有些国民党议员欲阻止此宗教仪式,想移走孙中山遗体,即通知了刘廷芳,刘廷芳便发动燕京大学三百个学生护卫灵堂,不使外人干扰[5]。

左图:孙中山先生丧礼家祷式中文程序单;右图:孙中山先生丧礼家祷式英文程序单

刘廷芳在所致悼词中,强调孙中山的一生符合“信、望、爱”三点[6],表明他言行一致,是一个真实的基督教信徒。朱友渔的悼词也是肯定孙中山的基督教信仰。致唁词的徐谦[7](即徐季龙)是基督教内一个比较激进的人物,跟随孙中山革命十余年,曾经组织“基督教救国会”,主张要在世上实现耶稣的天国主义。他致词的内容,也是强调耶稣是革命者,在宋文所引《晨报》的报道中,有较详细的记载,不在此赘述。孔祥熙(即孔庸之)的谢词很短,大意是孙中山逝世一两天前,握着他的手对他说:“你是一个基督教徒,我也如是,我想告诉你,我经常感觉到的,而你又愿意了解的事情。正如基督是上帝打发到人间来的一样,上帝因此也派遣了我来到这个世界”[8],“我是奉上帝差遣与恶魔奋斗的使者”[9]。

二、丧礼的音乐部分

孙中山是要人,其丧礼有较多的音乐节目,以烘托肃穆的气氛。据范天祥(Bliss M. Wiant)回忆,他当时在燕京大学教音乐,刘廷芳把丧礼的音乐部分交给他安排,他便组织了大学的学生唱诗班(穿白色圣袍者,宋文引《晨报》记载称“导引员”),所选用的赞美诗曾经征求家属意见,是孙中山生前喜欢的诗歌[10]。其中《夕阳西沉歌》(宋文引《晨报》记载,题目是《求主与我同居》,是该歌的首句)、《灵友歌》(宋文引《晨报》记载,题目是《耶稣啊,你是我灵的挚友》也是首句的另一个译文)、《生命之道歌》(宋文引《晨报》记载,题目是《生命美满之圣言》,是另一个译文),至今在教会内仍常诵唱。《夕阳西沉歌》的作者是19世纪英国的一个牧师,他在夕阳下散步时,想到身体日衰,恐不久于人世,以“求主与我同居”的祈祷为题写成此诗,是一首名曲。《灵友歌》是18世纪英国著名圣诗作家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的作品,第一节歌词是:“耶稣,我灵好友朋,容我奔投主怀中,洪涛暴雨冲我身,狂风激浪高千寻;当有患难临头时,恳求拯救勿延迟,直到风静浪亦平,助我依旧向前行。”此诗对人生的刻画接近孙中山的经历,曲调比较容易唱,可能因为这原因,在此丧礼中,只有这一首是要求参加者共同诵唱的,其他都由唱诗班成员组成的男声四重唱担任。《生命之道歌》是近代美国流行的福音歌曲,以歌颂福音真道为中心,曲调比较轻快。以上三首的歌词在中国基督教出版的《赞美诗(新编)》内可以查到,是第153首、第299首、第197首。另一首《永久的平安》现在不常用。

女声独唱的歌“Crossing the Bar”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欢迎的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的作品,在宋文引《晨报》的记载中,称之为《丁尼生的渡歌》。丁尼生有《悼念集》诗作,此诗作于1889年,三年后,由著名圣诗作曲家Joseph Barnby配曲,曲调与歌词珠联璧合,非常优美,是孙中山非常赞美的一首挽歌,估计当时是用英文唱的,因为我们没有看见过它配曲调的中文译文。曹圣洁将它试译如下:

渡向彼岸

日落晚星升起,

主呼唤声清晰!

但愿当我启程渡海之时

不闻涛声哀泣。

涟漪流动伴随低吟声响,

海潮入眠安详,

从那无尽深处召我前行

重返家乡。

朦影起,晚钟响,

夜幕随即下降,

但愿当我登舟道别之时

不再神伤。

虽乘大浪远行并无阻拦,

超越时空羁绊,

我渴望见导航主面对面,

当我到达彼岸。

三、中国基督教界对孙中山的哀思

刘廷芳在《生命》月刊还发表过《孙中山的贡献》和《中华基督徒与孙中山》两篇纪念文章。前者提出孙中山对中国国民的三大贡献是:共和的理念,组织和方略,呼吁继续完成他的工作[11]。后者肯定孙中山的基督教信仰,同时解释孙中山为何不与教会亲密联系:“1)他做革命事业,教会在满清时代,怕受他累,因此与他疏远。他便因此与教会疏远,以免相累。2)他觉得在中国的教会,未能实在从耶稣的教训,未能步武他的生活。……因为没有革命的精神与魄力 。”[12]对于当时是否应该举行这个仪式的争论,刘廷芳一方面认为应当进行,“因为孙中山先生是基督徒,他家属也是基督徒,从个人信仰的民治主义看来,尽可自由,但不可强不信教者来礼拜而已。”另一方面,他也批评基督教内一些人喜欢宣传这件事“是很无谓的。一个信徒蒙召归主,礼拜是当然的事,在主目中,都是子女,并无分别,要把这件事去特别宣传,有何用处?我们基督徒对于中山先生丧礼家祷式这件经验,应当知道,应当作为一种纪念。感谢主赐中国这样忠诚的一位公仆,也感谢主他与他的家庭不离主道。当为他家族祈祷,赐他们天国的安慰,增强他们继承先人的志愿和实践的能力,此外实在不必有何种宣传及表示。”[13]他的态度极为冷静、客观。

刘廷芳盛赞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领袖,他写的《挽孙中山先生》[14]一诗把孙中山与《圣经·旧约》中的摩西相比,此诗后来也列入《哀思录》第三编,挽联卷一,原文如下。

少年何烈[15]受灵,领此邦决心出埃及。

今日尼颇[16]遗嘱,愿吾民努力进迦南。

这也反映了中国基督教界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之情。

(曹圣洁为中国基督教协会原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陈丰盛为杭州基督教思澄堂牧师)

责任编辑 沈飞德 章 洁

注释:

[1] 刘廷芳(1891-1947)温州人,曾获美国耶鲁神学院神道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哲学博士学位,主修教育与心理学。1921-1926年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院长、燕京大学校长助理。曾任中华基督教教育协会主席,中国基督教联合圣歌编辑委员会主席,主编《普天颂赞》赞美诗集,并曾主编《生命》、《真理周刊》等基督教刊物。1936年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7年在美国去世。

[2]朱友渔(1886-1986)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圣公会牧师,时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宗教部主任,并任医学院团契的院牧。1940年祝圣为主教,抗战时期在昆明被称为“滇缅路主教”。曾任中华圣公会常务委员会总干事。1986年于美国去世。著有《朱友渔自传》于1972年9月由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

[3] 陈丰盛著:《诗化人生——刘廷芳博士生平逸事》,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上海),2013年1月版,第163页

[4]查时杰著:《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上卷)》,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台北),1983 年3月版,第242页

[5]吴昶兴著:《基督教教育在中国——刘廷芳宗教教育理念在中国之实践》,浸信会出版社(香港),2005年5月版,第88页

[6]《圣经·哥林多前书》第13章第13节,被奥古斯丁称为是基督徒的“三主德”

[7]徐谦(1871-1940),字季龙,安徽歙县人,清末进士,曾任京师高等检察长,1912年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国民党参议,1916年加入基督教后,鼓吹“基督教救国主义”,创办《救国报》和《基督救国》等刊物。1924年创办政法大学。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司法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和国民参政员,坚决主张抗日。1940年在香港去世。

[8]〔美〕韦慕珏(C. Martin Wilbur)著:《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杨慎之译,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86年10月版,第295-296页。

[9]刘廷芳引孔祥熙语,《生命》月刊,第5卷第6期,生命社(北京),1925年3月版,第93页

[10]范天祥(Bliss Mitchell Wiant ,1895-1975),美国人,毕业于俄亥俄卫斯理大学的威登堡学院,1923-1951年在燕京大学任教,创办燕大音乐系,1949年左右,曾任燕京大学实际负责人。他对基督教音乐的中国化有造诣,曾担任《普天颂赞》音乐主编。

[11]《生命》,第5卷第6期,第86-89页。

[12]同上,第91页。

[13]同上,第92页。

[14]同上,第94页。

[15]《圣经·出埃及记》第19章,“何烈山”即“西乃山”。神在何烈山拣选摩西成为民族领袖,领导以色列人脱离埃及苦役之地。

[16]《圣经·申命记》第32-34章,“尼颇”即“尼波山”,是摩西去世之处。他死前向以色列人祝福,勉励他们奋力进入迦南,即流奶与蜜之福地。

猜你喜欢
基督教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的绰号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孙中山与辛亥歌革命(下)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孙中山彰显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