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南岸 400074)
摘 要: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能力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网络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内容,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使得信息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加,可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网络微文化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现状,并提出了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的相关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微文化 思政教育 实效性 提升
引言
网络微文化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与之伴随的是信息形式的碎片化、信息量的庞杂化以及信息内容的多样化,微文化通过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便捷工具进行快速传播,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而且大学生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受微文化影响的概率较大,因此网络微文化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注定会被淘汰,必然会被新的形式所取代,所以高校如何融合网络微文化进行新型思政教育方式的探索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一、网络微文化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机遇
1.丰富了高校教育的形式内容
网络微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持续有效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的形式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而且这些信息大多以图片、视频等便于接受和理解的形式进行传播,应用在课堂中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以历史性的优秀人物为主,课堂内容的选择具有局限性,而且大多的实例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不完全具有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育很难落到实处,不能有效展开。微文化的到来使得教师可以选择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素材进入课堂中,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感触能力,在国内和国外、现今与过去的对比中,促进了全新思政教育方式的形成。[2]
2.改进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
在传统思政教育课堂上,老师只能通过文字形式举例子或者摆道理来对学生进行启迪,这种方式乏味枯燥,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素材离我们现实太远,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很难有较深的体会和感受。网络微文化下,信息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例如有动态图、短视频等,加之网络信息经常有搞笑的文章,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改变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通过将多媒体引入到思政教育中,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除此之外,学生和老师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流和意见讨论,尤其是一些难以当面反馈的意见,在网络上交流时则不会显得尴尬,这样保障了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
3.为学生知识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
网络微文化给学生带来了直接接触社会事件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对于社会事件的看法,直接参与其中,较之以往的思政教育方式,网络微文化的平台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多实践的机会,而不再是纸上谈兵。通过微网络,学生可以对真实的社会情境有清晰的认识,对于不同事件的后果及影响也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有,微网络的存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积极探索的主动性,给学生们提供了新的学习途径。
二、网络微文化下高效思政教育的挑战
1.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微文化下的信息复杂多样,各种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既有传统的价值观,也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新型价值观的出现。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觀的形成时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很容易被网络上的消极文化所误导,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错误的规划。还有,大学生接触网络信息的频率较高,随着网络言论越来越自由化,受到影响的风险不断加大,因此,这既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每一个独立的学生个体所面临的挑战。
2.淡化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意识
虽然网络为思政教育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可是这些也带了问题。采用多媒体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显著提高,可是注意力却受到分散,学生一般只受到信息的吸引,而并非受到知识的吸引,很多学生不会对信息与知识进行联系,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单纯的看图片、看视频等形式上,这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三、网络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提升的途径
1.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微文化观念
网络微文化背景下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微文化观念,提升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鉴定能力,帮助学生对于微文化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微文化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其承载的信息量巨大,在传播深度和速度方面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对于网络微文化带来的优势,高校要尽可能的全部利用,使得思政教育有所创新,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引导微文化和校园主流价值观相契合,推进社会和校园生活的近距离化。
2.创建网络微文化的交流平台
高校应该创建适合大学生的微文化交流平台,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避免其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这也是对传统思政教学方式的改进,教师可以在该平台上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思政教育活动,使得教育工作也实现网络化。并且,该文化平台的搭建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大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保驾护航。
结语
网络微文化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高校应从当前微文化的发展状况出发,对网络文化进行全面客观的利弊衡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满足网络发展的要求和实现更高效地教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
[2]余砚.微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应性发展——论对微博的接纳与吸收[J].高校辅导员,2012.
作者简介
王伟(1985—),男,陕西西安人,重庆交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