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显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实验学校 重庆沙坪坝 401334)
摘 要:历史教材并不是历史,只是教师教历史和学生学历史的工具,历史课应该让学生学到历史智慧。历史老师要用好教材,就必须做好“加减法”,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大胆取舍。“减法”,即舍去课标未作要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或者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内容。
关键词:课程标准 用教材 加减法
一、为什么要用“加减法”?
历史老师如何用好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加减法”,即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这首先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训练,要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要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其次是新教材的要求,课程改革后,新编的初中历史教材出现时空跨度大、跳跃性强的特点,给学生留出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所以硬性要求的知识性的课文内容少。教师必须将教材结构的各部分合理利用,恰当地进行取、舍、增,进行整体设计,使它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
二、怎么使用“加减法”?
一堂课只有40或者45分钟,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这就是做“减法”。舍什么?舍去课标未作要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或者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内容。教材作为教学工具限于篇幅或者编订者对于课标的理解等原因,它的内容对于高效课堂来说不一定就足够,这时就要做好“加法”了。增加什么?增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难点、有益于学生学到历史智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东西,即增加合适的史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视频音频、图片图表等等都可以,傅斯年说过“史学便是史料学”。[1]下面以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一课为例,粗浅地谈谈笔者是如何做的“加减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首先说一下做“减法”。教材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三大运动,即军事上的抗美援朝战争、经济上的土地改革运动和政治上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2]镇压反革命运动不属于课标要求,因此课堂上笔者大胆地舍去了这部分内容,但这种“舍”也不是完全弃之不用,而是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阅读自学了解,老师不作讲解,因为三大运动这部分历史缺一都是不完整的,不能让学生脑海里的历史是残缺的或者空白的历史。
接下来该说说做“加法”了。本课笔者在两处地方做了“加法”,第一处:抗美援朝部分,教材以一段小字交代了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出兵干涉,并且美国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以及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编者试图交代清楚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但因为提供的材料不足,只有寥寥数十小字和一幅抗美援朝战争的形势图,学生理解起来有相当的困难。他们可能会有困惑:朝鲜内战是怎么回事?别人国家打仗,关我们中国什么事?为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本课导学案的“名词解释”一栏里设置了“三八线”和“朝鲜内战”,简要介绍了“三八线”的由来和朝鮮内战爆发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出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的考虑,我们都把朝鲜内战爆发的原因宣传为是南朝鲜(韩国)挑起战争,但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性原则的,我们的历史课应该是让学生接触到、学习到真实的历史。因此在表述朝鲜内战爆发时,笔者采用了较为客观真实的说法:是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首先发动了统一朝鲜半岛的战争。另外在导入环节,笔者还利用《亚洲形势图》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国内上百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大批特务、土匪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拒绝承认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企图扼杀新中国。然后提出问题:面对这样严峻危险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办?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欲望,导入新课的学习。这也为后面学生探究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以及分析理解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第二处“加法”:学生分析理解三大运动之间的内在关系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问题探究三”笔者设计了一道材料分析题,提供了三则材料:
材料一 抗美授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了全国人民的觉悟,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推动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等运动和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加速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钱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比1949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年产量的9%。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广大农民已成为农村政权的坚强支柱,并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钱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这次镇压反革命运动,……使我国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使抗美援朝有了安全可靠的后方,保证了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社会民主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为我国即将开始的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钱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设计了两个问题: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2.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
通过这道探究题的设计,补充了教材没有的史料,既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培养了其阅读理解材料和提取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使其对历史的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知识到相互联系的逐渐深入,又较为容易地帮助学生解决了本课学习的一个难题,还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三、使用“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1.依据课标。2.依托教材。3.立足学情。4.求真求实。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实施的,是课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变革。“变”,是当今教育的大势,我们老师只能顺势而为,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必须彻底抛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
参考文献
[1]侯云灏. “史学便是史料学”──记著名史学家傅斯年[J] .历史教学,1999,09.
[2]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