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探索

2017-07-21 09:14宋勇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生精准扶贫

宋勇

【摘 要】文章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对新时期精准帮扶贫困学生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应着力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精准资助机制,进而推进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做好贫困生的帮扶工作,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贫困生 资助工作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社会各界以及高校重视和关注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注重向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使得在校贫困生数量大幅增加。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促进贫困学生成长成才,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和新的途径,认真做好贫困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经济资助和帮扶工作,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协调开展,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资助工作者与思政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概况及特性

高职院校贫困生是指因多种原因造成其家庭经济困难,基本生活的用度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区域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没有能力支付在校期间的各种费用,有的甚至日常生活也没有保障的大学生,可分为一般的贫困生和特困生,其中支付学杂费和生活费很困难的为一般贫困生,几乎完全不能支付的为特困生。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状态的主流是健康的,是积极、进取、向上的。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华民族,在困境中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美好的梦想。但是,也有一少部分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十分拮据,生活非常清贫,日常生活中承受着极大的心理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其思想行为有以下几个特性。

首先,自卑心理严重。高职贫困生大部分来自比较偏远的乡村和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其家境贫寒。他们很少主动参与到大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不愿意与同学们相互间进行思想交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也表现得不够积极,交友受到了一定限制,自我封闭,心理出现扭曲。

其次,独立性格强烈。高职院校大多数贫困学生在家庭中很早就能为父母分忧解愁,所谓穷人孩子早当家。特别是从偏远农村来的贫困学生,他们当中不少曾经还是“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独自生活能力,但是其独立性格和敏感性也过于强烈。

再次,逆反心理严重。当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致使部分贫困学生把家庭的经济困难和自身的生活拮据完全归咎于社会,产生了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有的对正面教育持猜疑立場,有的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管理工作持反感态度,有的也曲解教师和同学的体贴与资助,觉得对个人的帮助是嘲讽自己,经常故意与学校的管理、教师的要求相抗衡。

最后,思想消极、情绪低沉。因为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致使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无法享有与家境优越的学生同等的资源。世俗中的冷漠、个别同学的歧视易使他们对社会持否定态度,消极地看待现实生活。碰到艰难和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埋怨父母,抱怨社会,这样的消极思想和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

高职院校资助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非常关注贫困学生这一群体,切实采纳各类资助帮扶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尽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但是,有的学校在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思政教育工作中,往往存有以下方面问题。

1.思想观念陈旧,帮扶存有误区

由于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有些原先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下岗、转业、改行,甚至待业的职工。期间,他们的经济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生活水平低下,故其子女也应是高职院校给予资助帮扶的贫困学生。另有一些学生刚入学校时并非贫困生,但因家庭遭遇突发灾难、意外的天灾人祸致使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或失去劳动力、伤病、死亡等,导致丧失以往的经济来源而成为贫困学生。对贫困学生群体的了解和界定,高职院校应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

2.偏重于经济资助,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各级政府、社会各界、高等学校对贫困学生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制定了“奖、勤、贷、助、补、减”等多元化资助措施,帮扶他们解决学业、生活方面的困难。但是在应对贫困学生物质方面的困难之时,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教育,贫困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缺失诚信、感恩、集体荣誉感以及担当精神等。

3.忽略“精神关怀”,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高校学生的学业、就业压力日渐加大,生活和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贫困学生既肩负着改变家庭的殷切希望,又承受着巨大压力,极易产生心理问题。目前,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经济帮扶,然而有的却忽略了对他们的“精神关怀”,部分院校未能依据贫困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4.辅导员数量配备不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高职院校扩招后,在校学生人数增加幅度较大。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配备的数量还很不够。力量薄弱的辅导员面对数量众多、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对贫困学生开展深入班级、宿舍的个别谈话,从而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把握其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其心理问题,导致无法扎实、细致、有效地实施帮扶教育工作。

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1]高职院校应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资助措施,从贫困学生的现实出发,将经济、思想、心理方面的扶贫解困相结合,让贫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有所成,而且还能够磨炼出自强自信的意志,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创新创业。为此,应进一步采取以下对策:endprint

1.进一步加强贫困生资助领导工作,健全组织和规章制度。高职院校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增强责任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在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学生资助帮扶的领导工作。

⑴健全工作机制。院校党委和行政要强化领导责任,分派一名领导负责抓贫困生资助帮扶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协调各有关系部,建立健全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贫困生帮扶管理机构,层层落实贫困生资助帮扶的领导责任。

⑵建立规章制度。院校、系部各级均应建立资助帮扶贫困生的相关规章制度。如贫困生的标准、条件、界定;贫困生的申请、申报、鉴定;贫困生的名额审批、资助数量、帮扶项目、考核制度等。

⑶落实资助措施。学院资助管理中心、系部要分别制定资助帮扶贫困生的具体措施。建立完善精准识别、精准资助机制。对于贫困生群体的识别和界定,应破除旧的观念,树立发展的眼光,实行精准的统计,动态化的管理,精准扎实地把资助贫困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帮扶体系,解决其经济困难。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做好贫困生工作,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资助帮扶体系,强化资助帮扶措施,切实解决贫困生困难。

⑴发挥资助措施作用。加大国家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的助学奖励力度,切实用好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扩大贫困学生“奖、助、补”的受益面,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⑵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积极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行,启用助学贷款诚信机制,解决部分高校经费不足等问题。确保学校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帮其解决生活和学业困难,顺利上完大学,并且能够顺利就业。

⑶深化勤工助学机制。认真引导和组织贫困学生参与勤工俭学活动,既可磨炼他们自强自立的意志,又能帮助其缓解经济方面的难题。对此,学校应建立组织机构,制定配套制度,采取政策保证,落实相关措施,坚持监督检查,实行规范化管理。

⑷开展“一对一爱心帮扶活动”。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2年5月開始,学院开展了党政领导、系部负责人、处科级干部、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的“一对一”爱心帮扶贫困生活动。活动连续开展,既解决了一部分贫困学生的经济困难,又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融洽了师生关系,有力地推动了精准资助贫困生工作的开展。

3.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高职院校应强化贫困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其调整好心理状态,学会自我接纳,敢于正视现实,在艰难中勇往直前。

(1)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一部分贫困学生理论修养偏低、思想情绪消沉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感受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自己资助关心的温暖,坚定爱党报国、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2)合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两课”等素质教育课的育人作用,针对贫困学生的现实思想情况,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其敢于剖析自我,全力解脱心理束缚,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3)教育贫困学生守诚信、会感恩。针对一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的诚信意识低、感恩意识差的现状,高职院校应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资助育人效果。通过结合公民基本道德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贫困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恩,诚信做人。[2]

(4)培养贫困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高职院校应引导贫困学生自觉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鼓励他们投身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积极开展勤工助学。高职院校应注重提高贫困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培育其自强自立精神,树立吃苦、拼搏作风,掌握创新创业技能。

总之,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着力推进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不断探索在精准扶贫视域下解决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新机制和思政教育新途径,才能在帮助他们从物质上脱贫的同时,解决他们精神脱贫的问题,才能教育高职贫困生自强自立,就业创业,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从而实现个人的美好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提高质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题》,《光明日报》2016年2月23日。

[2]赵长渝:《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11年第6期。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贫困生精准扶贫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